內容簡介
《分子熱力學性質手冊:計算方法與最新實驗數據》第一部分對國際上近百年來的物性估算法進行簡評和推薦,系統闡述了作者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理論式和半理論式,供讀者對比選用;第二部分收集整理了1428個有機純物質的分子熱力學基礎數據,全部為文獻發表的實測值,並且均標註出原始文獻來源,經過作者的分析對比後予以推薦。
《分子熱力學性質手冊:計算方法與最新實驗數據》可供動力工程、化學化工、醫藥工業等行業的科研和生產工作者參考。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分子熱力學性質基礎與理論計算方法
第一章分子熱力學性質的估算和理論預測
1.1 估算式的適用範圍
1.2 理論方程的重大價值和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第二章分子熱力學基礎物性常數
2.1 純質的臨界點及臨界溫度計算誤差高限的研究
2.2 四種類型的臨界性質計算公式
2.2.1 從Riedel到Joback的基團加和法
2.2.2 從類似Benson基團法發展到GIC基團法
2.2.3 Wilson-Jasperson法
2.3 預測Tc的新理論方程
2.3.1 張克武-張宇英法
2.3.2 張克武-張宇英式的物理意義和精確度
2.4 偏心因子
2.5 臨界壓縮因子
2.5.1 定義計算
2.5.2 Garaa-Barcena式
2.6 偶極矩
參考文獻
第三章汽化熱
3.1 理論概念
3.2 計算不同溫度下的汽化熱
3.2.1 Watson式
3.2.2 Pitzer式
3.2.3 張克武式
3.3 套用示例對比
3.4 計算正常沸點下的汽化熱
3.4.1 Riedel式
3.4.2 Chen式
3.4.3 Vetere式
3.4.4 張克武式
3.5 各種公式對比
3.6 結論
參考文獻
第四章氣體和液體的摩爾熱容
4.1 氣體熱容的基本理論概念
4.2 理想氣體的摩爾熱容的估算
4.3 氣體定壓熱容理論計算法
4.4 討論與結論
4.5 液體熱容的基本概念
4.6 液體熱容的估算
4.6.1 以對比態法為基礎的經驗式
4.6.2 以基團貢獻法為依據的經驗式
4.7 液體熱容的理論計算法
4.8 定理的實驗證明及套用示例
4.9 討論與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液體P-V-T性質
5.1 引言
5.2 正常沸點下液體摩爾體積推算
5.3 套用示例對比
5.4 飽和液體摩爾體積的計算法
5.5 討論和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六章氣體和液體的黏度
6.1 氣體黏度理論計算法
6.2 氣體黏度估算法
6.3 液體黏度
6.3.1 計算液體黏度的方法
6.4 討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氣體與液體的熱導率
7.1 氣體熱導率
7.2 低壓下氣體熱導率的計算
7.3 氣體熱導率的新理論計算法
7.4 Chung法
7.5 張克武法與Eucken法和Chung法的對比
7.6 液體熱導率
7.7 計算液體熱導率的方法
7.8 討論與結論
參考文獻
第八章表面張力
8.1 引言
8.2 液體表面張力的計算方法
8.3 套用示例及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分子熱力學性質實驗數據
第一章CH化合物
1.1 烷烴
1.1.1 甲烷(methane)
1.1.2 乙烷(ethane)
1.1.3 丙烷(propane)
1.1.4 丁烷(n-butane)
1.1.5 戊烷(n-pentane)
1.1.6 己烷(n-hexane)
1.1.7 庚烷(n-heptane)
1.1.8 辛烷(n-octane)
1.1.9 壬烷(n-nonane)
1.1.10 癸烷(n-decane)
1.1.11 十一烷(n-undecane)
1.1.12 十二烷(dodecane)
1.1.13 十三烷(n-tridecane)
1.1.14 十四烷(n-tetradecane)
1.1.15 十五烷(n-pentadecane)
1.1.16 十六烷(n-hexadecane)
1.1.17 十七烷(n-heptadecane)
1.1.18 十八烷(n-octadecane)
1.1.19 十九烷(n-nonadecane)
1.1.20 二十烷(n-eicosane)
1.1.21 二十一烷(n-heneicosane)
1.1.22 二十二烷(n-docosane)
1.1.23 二十三烷(n-tricosane)
1.1.24 二十四烷(n-tetracosane)
1.1.25 二十五烷(n-pentacosane)
1.1.26 二十六烷(n-hexacosane)
1.1.27 二十七烷(n-heptacosane)
1.1.28 二十八烷(n-octacosane)
1.1.29 三十烷(n-triacontane)
1.1.30 三十五烷(n-pentatriacontane)
1.1.31 三十六烷(n-hexatriacontane)
1.1.32 四十三烷(n-tritetracontane)
1.1.33 六十四烷(n-tetrahexacontane)
1.1.34 異丁烷(isobutane)
1.1.35 異戊烷(isopentane;2-methylbutane)
1.1.36 2,2-二甲基丙烷(2,2-dimethylpropane;neopentane)
1.1.37 2-甲基戊烷(2-methylpentane)
1.1.38 3-甲基戊烷(3-methylpentane)
1.1.39 2,3-二甲基丁烷(2,3-dimethylbutane)
1.1.40 2,2-二甲基丁烷(2,2-dimethylbutane;neohexane)
1.1.41 異庚烷(2-methylhexane)
1.1.42 3-甲基己烷(3methylhexane)
1.1.43 2,2-二甲基戊烷(dimethylpentane)
1.1.44 2,3-二甲基戊烷(2,3-dimethylpentane)
1.1.45 2,4-二甲基戊烷(2,4-dimethylpentane)
1.1.46 3,3-二甲基戊烷(3,3-dimethylpentane)
1.1.47 3-乙基戊烷(3-ethylpe-ntane)
1.1.48 2,2,3-三甲基丁烷(2,2,3-trimethylbutane)
1.1.49 2-甲基庚烷(2-methylheptane)
1.1.50 3-甲基庚烷(3-methylheptane)
1.1.51 4-甲基庚烷(4-methylheptane)
1.1.52 2,2-二甲基己烷(2,2-dimethylhexane)
1.1.53 2,3-二甲基己烷(2,3-dimethylhexane)
1.1.54 2,4-二甲基己烷(2,4-dimethylhexane)
1.1.55 2,5-二甲基己烷(2,5-dimethylhexane)
1.1.56 3,3-二甲基己烷(3,3-dimethylhexane)
1.1.57 3,4-二甲基己烷(3,4-dimethylhexane)
1.1.58 3-乙基己烷(3-ethylhexane)
1.1.59 2,2,3-三甲基戊烷(2,2,3-trimethylpentane)
1.1.60 2,2,4-三甲基戊烷(2,2,4-trimethylpentane;isooctane)
1.1.61 2,3,3-三甲基戊烷(2,3,3trimethylpentane)
1.1.62 2,3,4-三甲基戊烷(2,3,4-trimethylpentane)
1.1.63 2-甲基-3-乙基戊烷(2-methyl-3-ethylpentane)
1.1.64 3-甲基-3-乙基戊烷(3-methyl-3-ethylpentane)
1.1.65 2,2,3,3-四甲基丁烷(2,2,3,3-tetramethylbutane)
1.1.66 2-甲基辛烷(2-methyloctane)
1.1.67 2,2-二甲基庚烷(2,2-dimethylheptane)
1.1.68 2,2,3-三甲基己烷(2,2,3-trimethylhexane)
1.1.69 2,2,4-三甲基己烷(2,2,4trimethylhexane)
1.1.70 2,2,5-三甲基己烷(2,2,5-trimethylhexane)
1.1.71 2,3,5-三甲基己烷(2,3,5-trimethylhexane)
1.1.72 3,3-二乙基戊烷(3,3-diethylpentane)
1.1.73 2,2,3,3-四甲基戊烷(2,2,3,3-tetramethylpentane)
1.1.74 2,2,3,4-四甲基戊烷(2,2,3,4tetramethylpentane)
1.1.75 2,2,4,4-四甲基戊烷(2,2,4,4-tetramethylpentane)
1.1.76 2,3,3,4-四甲基戊烷(2,3,3,4-tetramethylpentane)
1.1.77 2-甲基-4-乙基己烷(2-methyl-4-ethylhexane)
1.1.78 2,2,5-三甲基庚烷(2,2,5-trimethylheptane)
1.1.79 3,3,5-三甲基庚烷(3,3,5-trimethylheptane)
1.1.80 2,2,3,3-四甲基己烷(2,2,3,3-tetramethylhexane)
1.1.81 2,2,5,5-四甲基己烷(2,2,5,5tetramethylhexane)
1.1.82 2,2,4,4,5,7,7-七甲基辛烷(2,2,4,4,5,7,7-heptamethyloctane)
1.1.83 2,2,4,4,6,8,8-七甲基壬烷(2,2,4,4,6,8,8-heptame-thylnonane)
1.1.84 9-正辛基十七烷(9-n-octylheptadecane)
1.1.85 5,14-二乙基十八烷(5,14-diethyloctadecane)
1.1.86 異三十烷(squalane)
1.2 烴
1.2. 乙烯(ethylene)
1.2.2 丙烯(propylene;propene)
1.2.3 丁烯(1-butene)
1.2.4 順-2-丁烯(cis-2-butene)
1.2.5 反-2-丁烯(trans-2-butene)
1.2.6 戊烯(1-pentene)
1.2.7 順-2-戊烯(cis-2-pentene)
1.2.8 反-2-戊烯(trans-2-pentene)
1.2.9 己烯(hexene)
1.2.10 順-2-己烯(cis-2-hexene)
1.2.11 反-2-己烯(2-hexene,trans)
1.2.12 順-3-己烯(cis-3-hexene)
1.2.13 反-3-己烯(trans-3-hexene)
1.2.14 1-庚烯(1-heptene)
1.2.15 辛烯(1-octene)
1.2.16 壬烯(1-nonene)
1.2.17 癸烯(1-decene)
1.2.18 十一烯(1-undecene)
1.2.19 十二烯(1-dodecene)
1.2.20 十三烯(1-tridecene)
1.2.21 十四烯(1-tetradecene)
1.2.22 十五烯(1-pentadecene)
1.2.23 十六烯(1-hexadecene)
1.2.24 十七烯(1-heptadecene)
1.2.25 十八烯(1-octadecene)
1.2.26 十九烯(1-nonadecene)
1.2.27 二十烯(1-eicosene)
1.2.28 異丁烯(isobutylene)
1.2.29 2-甲基-1-丁烯(2-methyl-1-butene)
1.2.30 2-甲基-2-丁烯(2-methyl-2-butene)
1.2.31 3-甲基-1-丁烯(3-methyl-1-butene)
1.2.32 2-甲基-1-戊烯(2-methyl-1-pentene)
1.2.33 3-甲基-1-戊烯(3-methyl-1-pentene)
1.2.34 4-甲基-1-戊烯(4-methyl-1-pentene)
1.2.35 2-甲基-2-戊烯(2-methyl-2-pentene)
1.2.36 3-甲基-順-2-戊烯(3-methyl-2-pentene,cis)
1.2.37 3-甲基-反-2-戊烯(3-methyl-2-pentene,trans)
1.2.38 4-甲基-順-2-戊烯(4-methyl-2-pentene,cis)
1.2.39 4-甲基-反-2-戊烯(4-methyl-2-pentene,trans)
1.2.40 2-乙基-1-丁烯(2-ethyl-1-butene)
1.2.41 2,3-二甲基-1-丁烯(2,3-dimethyl-1-butene)
1.2.42 3,3-二甲基-1-丁烯(3,3-dimethyl-1-butene)
1.2.43 2,3-二甲基-2-丁烯(2,3-dimethyl-2-butene)
1.2.44 2,3,3-三甲基-1-丁烯(2,3,3-trimethyl-1-but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