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內遷移作用

分子內遷移作用

分子內遷移作用是反應物一個σ鍵沿著共軛體系從一個位置轉移到另一個位置的一類周環反應。通常反應是分子內的,同時伴隨有π鍵的轉移,但底物總的π鍵和σ鍵數保持不變。一般情況下σ分子內遷移不需催化劑,但少數反應會受到路易斯酸的催化。分子內遷移符合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是協同反應的一種,也就是說原有鍵的斷裂,新鍵的生成,以及π鍵的轉移都是經過環狀過渡態協同一步完成的。


分子內遷移

分子內遷移的命名方法,是先將遷移前的σ鍵的兩個原子均定為1號,從其兩端分別開始編號,把新生成的鍵所連線的兩個原子的編號i、j放在方括弧內,記為遷移。習慣上。因此,上面圖示的反應是一個分子內遷移。也可以將遷移的取代基原子寫在前面,寫成諸如分子內遷移的形式。
遷移後,如果新形成的σ鍵在π體系的同側,稱之為同面遷移;反之,則稱為異面遷移。圖示它們也可以寫在標記中,同面以a表示,異面以s表示。下面的分子內遷移對於氫原子和戊二烯基來說都是同面的,因此是一個分子內遷移。

在分子內遷移中,如果和遷移鍵相連的碳原子為手性碳,而且遷移後,該碳原子仍在鍵斷裂處形成新鍵,稱為構型保持;如果新鍵在原鍵斷裂處的相反位置形成,則稱為構型翻轉。同芳香性可以在標記中用homo表示。

根據前線軌道理論,假定反應中發生遷移的鍵首先發生均裂,生成一個氫原子(或碳自由基)和一個奇數碳的共軛體系自由基,而反應的實質是氫原子(或碳自由基)在奇數碳的共軛體系自由基上發生的遷移。它認為,反應中真正涉及到的是奇數碳共軛體系中含有單電子的前線軌道,它既是最高占有分子軌道,也是最低未占有分子軌道,而且反應的立體選擇性也完全取決於該前線軌道的對稱性。基態時,它是一個非鍵軌道,具有以下所示的分子軌道示意圖,其中的數字與上面命名一節的數字含義吻合。

可以看出,該前線軌道中,所有偶數碳上的電子云密度都為零,而奇數碳上的電子云密度數值相等,波相交替變化。奇數碳又分為兩種,一種為4n+1類型,另一種為4n-1類型;前者前線軌道具有鏡面對稱性,而後者具有鏡面反對稱性。激發態時,電子發生躍遷,因此這兩種類型的鏡面對稱性發生轉換,前者具鏡面反對稱性,後者具鏡面對稱性。

由於分子內遷移是符合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的反應,因此形成新的鍵時,必須發生的是同位相的重疊。以遷移為例,則為了滿足對稱性的要求,基態時,單占軌道對鏡面對稱,只有同面遷移是允許的;激發態時,單占軌道對鏡面反對稱,只有異面遷移是允許的。對於4n-1類型則正好相反。如果遷移的原子是手性碳原子,那么在進行類型的分子內遷移時,4n-1與1號原子的波相相反,因此只有用斷鍵軌道的另一瓣(符號相反)與奇數碳共軛體系發生重疊。自然,新鍵在斷鍵位置的相反方向形成,手性碳發生構型翻轉。分子內遷移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分析。遷移的σ鍵發生均裂後,形成兩個奇數碳共軛體系自由基,分子內遷移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它們兩個的單占前線軌道。

最常見的分子內遷移有[3,3]σ分子內遷移和[2,3]σ分子內遷移兩種,前者包括Cope重排反應、Claisen重排反應、Carroll重排反應以及Fischer吲哚合成,後者包括Gassman吲哚合成以及一大類含有雜原子遷移的反應。按遷移原子來分,則σ分子內遷移常見的兩類是“甲基轉位”和“負氫轉位”反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