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出軌幻想》是由保羅·哈吉斯自編自導,連姆·尼森,奧利維亞·王爾德,米拉·庫妮絲,詹姆斯·弗蘭科等聯袂主演的一部英美德比合拍愛情影片。影片三條愛情線交織,故事以非常奇特的方式發生在紐約、巴黎和羅馬三個城市。該片於2013年9月9日加拿大上映。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Michael | 連姆·尼森 | ---- |
Anna | 奧利維亞·王爾德 | ---- |
Julia | 米拉·庫妮絲 | ---- |
Rick | 詹姆斯·弗蘭科 | ---- |
Sean | 阿德里安·布洛迪 | ---- |
Elaine | 金·貝辛格 | ---- |
Theresa | 瑪麗亞·貝羅 | ---- |
Dr. Gertner | 卡羅琳·古道 | ---- |
Monika | 莫蘭·阿提艾斯 | ---- |
Jake Long | 大衛·海伍德 | ---- |
Natalia | Gisella Marengo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莫蘭·阿提艾斯 、Paul Breuls 、Nils Dünker |
導演 | 保羅·哈吉斯 |
副導演(助理) | Estelle Chauvin 、Michel Cheyko 、Takahide Kawakami |
編劇 | 保羅·哈吉斯 |
攝影 | Gianfilippo Corticelli |
配樂 | 達里奧·馬里安奈利 |
剪輯 | Jo Francis |
藝術指導 | Laurence Bennett |
美術設計 | Luca Tranchino 、Dimitri Capuani |
服裝設計 | Sonoo Mishra |
視覺特效 | Alan Church |
獲獎記錄
2014年第4屆 北京國際電影節 | ||
主競賽單元 | 《, 聲夢奇遇 ,》 | 入圍 |
最佳男主角 | 紀堯姆-古依/《, 聲夢奇遇 ,》 | 獲獎 |
最佳音樂獎 | 《, 聲夢奇遇 ,》 | 獲獎 |
參考資料: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加拿大Canada | 2013年9月9日 ......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比利時 ,Belgium | 2014年4月30日 |
美國USA | 2014年4月24日 ...... (Tribeca Film Festival) |
日本Japan | 2014年6月20日 |
參考資料: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1.Corsan 2.Hwy61 3.Lailaps Pictures(in association with) 4.Volten(in association with) 5.Purple Papaya Films |
發行公司 | 1.Eagle Films(2014) (Non-USA) (all media) (middle east) 2.Presidio(2014) (Japan) (theatrical) 3.D Films(2013) (Canada) (theatrical) 4.A Contracorriente Films(2013) (Spain) (TV) 5.Joyncontents Group(2013) (South Korea) (all media) 6.索尼經典[美國](2013) (USA) (theatrical)/(2013) (USA) (all media)/(2014) (USA) (theatrical) 7.日本東京劇場株式會社[日本](2014) (Japan) (theatrical) |
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毫無疑問,由保羅·哈吉斯執導的《第三人》是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片單中主創陣容最耀眼的一個,從導演到主演全部都是奧斯卡級的:導演兼編劇保羅·哈吉斯,曾擔任《撞車》導演、《百萬美元寶貝》編劇(這兩部電影連續兩年占領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主演連姆·尼森(《辛德勒的名單》)、米拉·庫尼斯(《黑天鵝》)、艾德里安·布洛迪(《鋼琴師》)、詹姆斯·弗蘭科(《127小時》)、奧利維亞·王爾德(《極速風流》《她》)都與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演員提名或獎項有關。並且,《第三人》的故事結構與《撞車》一脈相承,都是由幾組不同人之間的故事穿插而成。
2014年距離《撞車》首映已經過去了近十年。2005年《撞車》打敗《斷背山》登頂奧斯卡之後,保羅·哈吉斯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再找回良好的創作狀態,不但導演作品寥寥無幾(較為有名的只有一部《危情三日》),而且失去了作者化的風格標籤。於是在沉寂十年之後,哈吉斯試圖
以一部《第三人》復現當年《撞車》的架構,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
《撞車》中包含了很多符合奧斯卡口味的宏大命題:種族、階級、恐懼……而《第三人》拋去了這些沉重主題,更專注於表達個人內心情感。在本質上,兩部電影都用稍複雜的多線結構來描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透著一股冥冥中的宿命感。儘管巨星雲集、取景地相距很遠,但兩部電影的花銷都不高。
從故事發生地上也可以看出兩部影片的主題差別,《撞車》發生在洛杉磯,多種族人口聚集地,積怨已久,衝突頻發;《第三個人》發生在紐約、巴黎、羅馬,都是一向被認為是最容易發生浪漫邂逅的城市。不過,這些邂逅並不算愜意,在甜蜜中還有苦澀的負擔:亞德里安·布洛迪原以為在酒館遇見了女神,結果因此被捲入了無盡的麻煩,甚至被人拿槍指著腦袋;連姆·尼森與奧利維亞·王爾德的隱秘戀情刺激又充滿挑戰,但最終還是得走出閉關的小房間,面對起現實生活;米拉·庫尼斯掙扎在溫飽邊緣,因為一次遲到而失去了日思夜想的機會……在貫穿始終、溫婉流轉的鋼琴、提琴配樂中,一幅帶有淡淡憂愁的眾生相呈現在觀眾眼前。
然後,就像《撞車》一樣,不同的人際關係開始發生連環碰撞,令人思考其中的意義。米拉·庫尼斯為了生計做起酒店房間保潔員,其中一間房間就住著連姆·尼森飾演的作家;因為作家和奧利維亞·王爾德有地下戀情關係,庫尼斯的紙條誤被王爾德帶走,導致庫尼斯錯過了評估時間;庫尼斯因評估失敗無法接回兒子,而她的兒子,就是片頭對詹姆斯·弗蘭科的行為藝術不屑一顧的小男孩。就像片頭片尾均為作家回頭尋覓神秘召喚一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終將結成一個不可言說的迴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