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脈獼猴桃

凸脈獼猴桃

葉堅紙質,近圓形,長6-9厘米,寬4.5-8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兩側稍不對稱;邊緣鋸齒不內彎,背面脈腋上和主脈及側脈下段的兩側有少量捲曲柔毛,葉脈在兩面均顯著,側脈6-7對,上段常分叉。果熟時紫褐色,柱狀長圓形,長2.5-3厘米,頂端有短喙。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凸脈獼猴桃凸脈獼猴桃
種中文名:凸脈獼猴
種拉丁名:Actinidia arguta (Sieb. et Zucc.) Planch. ex Miq. var. nervosa C.F.Liang
科中文名:獼猴桃科
科拉丁名:Actinidiaceae
屬中文名:獼猴桃屬
屬拉丁名:Actinidia
國內分布:四川、雲南、河南、浙江
海 拔:900-2400
命名來源:Fl. Reip. Pop. Sin. 49(2): 309 .pl.57: 11. 1984
中國植物志:49(2):206

植物形態

葉堅紙質,近圓形,長6-9厘米,寬4.5-8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兩側稍不對稱;邊緣鋸齒不內彎,背面脈腋上和主脈及側脈下段的兩側有少量捲曲柔毛,葉脈在兩面均顯著,側脈6-7對,上段常分叉。果熟時紫褐色,柱狀長圓形,長2.5-3厘米,頂端有短喙。
本變種有別於其他變種的特點是葉為堅紙質,葉脈發達顯著。

產地生境

四川雲南河南浙江等省。生於海拔900-2400米的山林中。模式標本采自浙江天台山

植物鑑別

本變種在本種中較易辨的特徵是葉緣鋸齒不發達,淺且圓,齒尖短而內彎;葉片乾後大多呈黑綠色。

屬下變種

軟棗獼猴桃(原變種)
葉膜質,較大,闊橢圓形,有時為闊倒卵形,長8-12厘米,寬5-10厘米,基部圓形,邊緣鋸齒不內彎;背面僅脈腋上有白色髯毛;葉脈很不發達顯著。花葯暗紫色。果成熟時綠黃色,球圓形至柱狀長圓形,長2-3厘米,頂端有鈍喙。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浙江、雲南等省,主產東北地區。朝鮮和日本有分布。
原變種為本屬本種中分布較廣,天然產量較大,經濟意義較大,利用歷史較長的一種。其果實主要用於生食,釀酒,加工蜜餞果脯等。外國引種本變種大多用作綠化觀賞植物。

紫果獼猴桃(英拉漢植物名獼)(新組合)
葉紙質,卵形或長方橢圓形,長8-12厘米,寬4.5-8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為闊楔形、截平形至微心形,兩側常不對稱;邊緣鋸齒淺且圓,齒尖常內彎;除背面脈腋上有少量髯毛外,余處潔淨無毛。花淡綠色,花葯黑色。果熟時紫紅色,柱狀卵珠形,長2-3.5厘米,頂端有喙,萼片早落。
產雲南、貴州、四川、陝西、湖北、湖南、廣西等省區。生於海拔700-3600米的山林中、溪旁或濕潤處。四川、雲南等省是主產地。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打箭爐(現為康定縣)。
本變種在本種中較易辨的特徵是葉緣鋸齒不發達,淺且圓,齒尖短而內彎;葉片乾後大多呈黑綠色。

陝西獼猴桃(拉漢種子植物名獼)
葉紙質,闊橢圓形、闊卵形或近圓形,長8-12.厘米,寬5-9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兩端常後仰,邊緣鋸齒不內彎,腹面無毛,背面普遍被捲曲柔毛,中心部分較多。花淡綠色,花葯黑色。果卵珠形,長約2.5厘米,頂端有較尖的喙,萼片早落。
產陝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生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林中。
本變種與前一變種紫果獼猴桃var.purpurea親近,但它葉背被捲曲柔毛,易相區別。
心葉獼猴桃圖版57:12-17
葉膜質,闊卵形至圓形,長5-10厘米,寬4-8厘米,頂端急尖至突尖,常後仰,基部心形,邊緣鋸齒細且密,不內彎,腹面的靠邊部分常有少量小剛毛,果期脫落,背面側脈腋乃至側脈上段分支的脈腋上有白色髯毛。花乳白色,花葯黑色。
產遼寧、吉林、山東、浙江等省。生於海拔700米以上山地的叢林中。朝鮮和日本有分布。
本變種特點是葉圓形,基部心形;花乳白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