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凱涅爾目鏡是一種目視望遠鏡,以字母K表示,是冉斯登目鏡的改進型,是在冉斯登目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出現於1849年,主要改進是將單片的接目鏡改為雙膠合消色差透鏡,大大改善了對色差和邊緣像質的改善。這種目鏡,視場大,常用在低倍率觀測上(如觀測彗星或大面積的天體)。
構造
凱涅爾目鏡是由單片透鏡和雙膠合透鏡組成的。一種改進型的冉斯登目鏡,二片組成的接目鏡及雙凸透鏡作為場鏡。它能校正倍率色差,同時也減小了位置色差、像散和畸變。視場角大於400,可達500。此目鏡系統在天文望遠鏡中普遍採用,特別適用於低、中倍率。
特點
目鏡的結構不同,作用也不盡相同,現在我們把凱涅爾目鏡(K)與其它幾種最常用的目鏡相比,看看它有什麼特點。
惠更斯目鏡(用字母H表示,MH或HM表示惠更斯目鏡的改進型),是由兩片單片透鏡同方向組成,結構相對簡單,這類目鏡適用於低倍率或中倍率的觀測。
冉斯登目鏡(以字母R表示,適於用作裝有十字絲或標尺的目鏡),用在低倍率或中倍率的測量性觀測。適用於小型望遠鏡使用,由於它僅由二片同種光學材料製成,且有一面是平面,二凸面相對而置(圖2.12),價格則比較便宜,也容易製造。此目鏡沒有畸變,但有色差。因為球差小,且視場光欄在目鏡的場境前,因此可以作為測微目鏡和導引目鏡。此目鏡的場鏡平面離視場光欄甚近,場鏡平面上的小點及灰塵都能在接目鏡上看到。視場的視尺寸約250~400。
凱涅爾目鏡(K)是在冉斯登目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出現於1849年,消除了冉斯登目鏡的色差,這種目鏡,視場大,主要改進是將單片的接目鏡改為雙膠合消色差透鏡,大大改善了對色差和邊緣像質的改善,視場達到40-50度,低倍時有著舒適的出瞳距離,所以目前在一些中低倍望遠鏡中廣泛套用,常用在低倍率觀測上(如觀測彗星或大面積的天體)。但是在高倍時表現欠佳。另外,凱爾納目鏡的場鏡靠近焦平面,這樣場鏡上的灰塵便容易成像,影響觀測,所以要特別注意清潔。
作用
一,使入射到物鏡的平行光從目鏡出射時仍為平行光。
二,將物鏡所成的像放大,這對於觀測有視面的天體和近距雙星等天體是十分重要的。
改進
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們在不斷對凱涅爾目鏡進行改進,以讓它為人類做起更大的貢獻。有專家以傳統凱涅爾目鏡為基礎,採用ZEMAX軟體,設計了衍射面位於目鏡系統中不同位置時的折/衍混合目鏡系統,所有系統均僅採用最普遍的K??9玻璃,設計結果與傳統凱涅爾目鏡的光學性能進行了分析和比較。結果表明折/衍混合目鏡系統在校正目鏡的像差,例如像散、垂軸色差、垂軸像差、軸向像差和軸向色差等方面優於傳統的凱涅爾目鏡。選擇合適的衍射面位置,可以同時獲得符合要求的畸變。衍射面的引入,極大地減小了系統的重量和尺寸。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先進的凱涅爾目鏡被研製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