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遲[漢語詞語]

凌遲[漢語詞語]

凌遲也稱陵遲,即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凌遲刑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正式定為刑名是在遼,此後,金、元、明、清都規定為法定刑,是最殘忍的一種死刑。共需要用3357刀,並且要在最後一刀,也就是第3357刀,要將罪犯刺死,才能凌遲成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凌遲

【拼音】líng chí

【英譯】[put to death by dismembering the body a feudal form of capital punishment;bully;decay;ruin]

【基本解釋】古代零割碎剮的一種酷刑。

詳細解釋

含義

(1)零割碎剮的一種酷刑。亦稱凌遲。

凌遲重辟。

(2)欺凌;欺負。

(3)衰敗,崩壞。

堤防凌遲。

出處

凌遲;淩遲

斜平不陡。 《韓詩外傳》卷三:“夫一仞之牆,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登而游焉,凌遲故也。”

衰敗,敗壞。 《漢書·刑法志》:“今堤防凌遲,禮制未立;死刑過制,生刑易犯……此刑之所以蕃也。” 唐 陳子昂 《上軍國利害事·牧宰》:“不以才能任職,所以天下凌遲。” 《明史·孫瑋傳》:“法紀凌遲,人心瓦解。” 清 戴名世 《劉陂千庶詩序》:“而其變愈下,彼此訾謷,互起迭仆,凌遲至於今。” 晉葛洪《抱朴子·刺驕》:“道化凌遲,流遁遂往,賢士儒者,所宜共惜。” 《梁書·侯景傳》:“兼屬 魏國 凌遲,外無勍敵,故能西取 華陵 ,北封 淮泗 。” 《續資治通鑑·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興之在陛下,其遂凌遲不振,亦在陛下。”

封建時代一種殘酷的死刑。又稱“剮刑”。始於 五代 , 元 、 明 、 清 俱列入正條, 清 末始廢。 《宋史·刑法志一》:“凌遲者,先斷其支體,乃抉其吭,當時之極法也。”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 陳氏 不合通同姦夫殺死親夫,大逆不道,凌遲示眾。”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四折:“ 張驢兒 毒殺親爺,奸占寡婦,合擬凌遲。押付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 明 沉采 《千金記·延訪》:“告元帥,拿這 李左車 ,不知是要粗凌遲碎凌遲他。” 《老殘遊記》第十六回:“六千金買得凌遲罪,一封書驅走喪門星。” 魯迅 《且介亭雜文·隔膜》:“運命大概很悲慘,不是凌遲,滅族,便是立刻殺頭,或者‘斬監候’,也仍然活不出。” 清錢泳《履園叢話·耆舊·香洲先生》:“忽命輿大搜張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與格傷合,遂定以凌遲詳報。” 《清史稿·諸王傳六·允禩》:“張明德坐凌遲處死。”

折磨。 《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變文》:“牛頭每日凌遲,獄卒終朝來拷。”

1.

斜平不陡。

2.

衰敗

3.

封建時代一種殘酷的死刑。又稱“

4.

折磨

相關信息

陵遲

“陵遲”,古義為延緩的斜坡,如《荀子 ·宥坐》:“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世說新語》中新引申為時間的拖延,如《德行》14注引虞預《晉書》:“(王)祥以後母故,陵遲不仕。年向六十,刺史呂虔檄為別駕。” 孝子王祥,因其後母對他的虐待苛求,遲遲未能出來做官,拖延至六十歲,才召為別駕。這裡的“陵遲”即蹉跎、淹滯之義,由山形的延緩引申為時間的延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