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相佑

冷相佑

冷相佑(1903—1927),山東郯城人(今山東蘭陵)。父從農商,有田產400餘畝;神山鎮高等國小、山東省立第五中學畢業。

人物簡歷

1924年1月由張葦村(山東省出席國民黨一大代表)介紹加入國民黨。由宋聘三、劉績學(均為河南省出席國民黨一大代表)保薦報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到廣州,6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入第四隊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活動;任黃埔軍校教導二團排長,第四期入伍生團區隊副。

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1926年秋起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連長,第二十軍教導團一營營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隨軍南下於潮州竹桿山戰鬥中犧牲。

人物事跡

少年名聞鄉里

冷相佑兄弟四人,他在家排行老二。據冷相佑的兒子冷承備介紹,他從長輩口中得知,曾祖父冷茂林時家裡有良田400餘畝,兼營農商,冷茂林還考取了秀才。冷茂林遵從“不成良相,即為良醫”的古訓,經過“自修”成為一位名醫。由於他仁德鄉里,扶危濟困,清末郯城縣知縣曾贈匾加以鼓勵。冷相佑的父親冷玉京,子承父業,亦遠近聞名。

今年88歲的冷承備回憶說,他的曾祖父冷茂林過世後,家裡的400餘畝良田理應平分給各個兒子,結果冷玉京的兄嫂不答應。於是,兄弟間因為田產問題惹上了官司,最後,冷玉京的兄弟冷玉彬疏通關係,冷玉京不但沒有分得田產而且還受了牢獄之災。冷相佑作為冷玉京的兒子,自然也見證了這場家庭變故,沒有了賴以生存的田產,生活環境自不比以前寬裕。

此外,冷承備清晰地記得,在他七八歲剛開始記事的時候,青竹村一帶和以前一樣時常有土匪出沒,為此,村里早就在村莊周圍用青石壘砌了高約3米,寬約半米的圍牆,用厚厚的木板做成圍牆門。土匪經常出沒的年景,村長每天都安排專人在村內巡邏、守備。為了抵禦土匪,不少村民家裡都備有大刀、長矛等兵器,後來又相繼添置了土洋槍、“漢陽造”。

按照冷承備的說法,冷相佑生活在青竹村時村里已經壘砌了圍牆,抵禦土匪的襲擾,動盪的環境使得冷相佑對當時的社會有了一個初步認識。

在這種家庭、社會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冷相佑,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學習,少年時就讀於神山鎮國小,1919年考入山東省立第五中學(臨沂一中前身),學習一直名列班級前茅,而且善於團結同學。

冷相佑的後人給記者翻看了當年冷相佑留下的書籍,《古文析義》、《書經精華》、《論語》、《孟子》等,泛黃的頁面上是用毛筆工工整整做的筆記。

從筆記來看,冷相佑寫的一手好字。為了練字,冷相佑將自己所見青石碑上的碑文拓下來,照著拓片一遍一遍地臨摹練習,筆酣墨飽,書法遒勁有力。至今,冷氏族人依然保存有冷相佑當年臨摹的拓片。冷承備說,在他懂事之後,奶奶常說父親的字方圓十里八村沒有人能比得上。那蠅頭小楷比書上刻得還要整齊美觀,乍一看,很難辨別那些小楷是手寫的,還是刻印的。

冷相佑不僅寫的一手好字,而且擅長文辭,翻看保存下來的當年冷相佑寫的文稿,《國家財政日形困難而國民生活程度日見增高其原因何在並建議補救之策》、《孔子可否定為國教試各抒(疏)所見以對》、《道德之制人嚴於法律論》、《處已接物以忠恕為本論》,侃侃而談,抒發了一位志士的愛國之情。

從僅存下來的這幾篇文稿可以看出冷相佑的文學才能,還可以看出冷相佑在就讀山東省立第五中學期間,就已經萌生了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這為他後來成為一名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軍人奠定了思想基礎。

冷承備清楚地記得,當年整理父親的書和文本時,整整裝滿了三個餵牛用的草筐。可見,冷相佑少年讀書、寫文章之多。

記者了解到青竹村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武術村,青竹太祖長拳在蒼山一帶小有名氣,冷氏族人都習得此拳法。上世紀三十年代以前,每年秋收以後,冷氏族人便集中演練、切磋太祖長拳。平時,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街頭巷口,隨處可見揮舞長拳強身健體的村民。

先練掌法,後練拳法,掌、拳法都練得爐火純青後便可進一步學習兵器,大刀、長矛、棍子、七節鐵鞭、偃月刀等,對於冷氏族人來說沒有一件不能上手的兵器。

青竹村村民們習武一方面可以強身健體,抵禦土匪襲擾,另一方面可以靠此賺點小錢。以前,每逢春節前後,青竹村附近稍有財力的村莊都會聘請青竹人到村里表演拳法,以此烘托熱鬧的節日氣氛。蒼山、郯城一帶的廟會也少不了青竹人耍拳的身影。

在尚武的村莊成長起來的冷相佑,自然也是從小跟著長輩們習武練拳。少年時,身強體壯的冷相佑可單手翻過村里農戶家的土圍牆,亦可以輕而易舉單手上馬。

考入黃埔軍校

1924年春節後,冷相佑離開家去了上海,3月14日到達上海環龍路44號(國民黨執行部)參加黃埔軍校的初試,時毛澤東擔任考試官,冷相佑初試合格後又坐船前往廣州,4月參加複試。

蒼山籍在海軍司令部某部工作的李玉臣告訴記者,黃埔一期學員選拔非常嚴格,對學員的文化理論水平、身體健康情況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而且對相貌、身高也有要求,即便身體上有一處小傷疤都不能被吸納為學員。從冷相佑當年入校的照片來看,其長相英俊。1.8米的身高,挺拔直立。

黃埔一期的學生大部分由國民黨各省黨組織保送,冷相佑就是由當時兼任國民黨北京地方執行部副監察委員的張葦村保薦。

李玉臣介紹說,既然是為了革命而創建軍校,那么全國各省都有人參加,當時只有吉林、外蒙以及新疆、西藏沒有推薦的學員,其餘各省都有推薦的人。當時由於參加複試人員的身份參差不齊,文化程度從國小到大學都有,而且出身也比較雜亂,有軍官、學生、工人、農民以及在其他崗位的人。但是,唯一相似的是這些人員中家庭比較富裕的很少,大都受到社會壓迫,所以富有革命精神。

在上海的初試合格後到廣州參加複試,當時複試的總人數將近1000人,而且以高中生和大學生居多,近千人參加複試相比黃埔一期實際招生名額,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有些地區被保薦的人在複試前就提出“免於複試”的請求。為了撫慰考生,招生委員會就派人安撫大家,“你們放心去複試,本會將遵照黨中央分省定額政策來錄取新生。”

複試的結果是很少有人落第,落第考生主要因為身體不合格,事後被安排在校工作。

1924年5月中旬,冷相佑被錄入黃埔軍校一期步兵科,編入第四學員隊學習,在其自填的“入學原因”一欄中,他這樣寫道,“為學習軍人知識,鍛鍊軍人體格,以冀將來推翻列強帝國資本主義,打倒國內軍閥,完成革命主義之目的。”

當時的校舍原是廣東海軍學校舊址,校門到江邊僅約20米的距離,門上橫匾寫著“陸軍軍官學校”。後來,為了區別於其他軍官學校,遂被簡稱為“黃埔軍校”。黃埔因軍校而名顯,軍校因黃埔而突出,使珠江下游一彈丸小島很快便名聞世界。

進校時,學員總人數為500餘人,隨後又有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學生150餘人併入軍校第一期,計畢業時共為645人。一些人在開學後一個多月的一次甄別試驗中被淘汰,最大的原因是淘汰的學員在艱苦緊張的訓練中體力不能適應。除了這次甄別試驗,直到黃埔一期學員畢業時再沒有進行考試。

自幼習武的冷相佑面對艱苦的訓練,體能自然不是問題,於是也便順利地堅持下來並完成了學業。

924年5月中旬至1924年11月30日,這期間,冷相佑在黃埔軍校求學,作為黃埔一期學員,蔣介石是他的校長。但是,就在1924年7月冷相佑畢業前,由陳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後人紀念

冷承備作為冷相佑唯一的兒子,在他還沒有記憶時父親就已經離開了家,以至於現在健在的冷氏族人沒有人見過冷相佑。冷相佑在山東省立第五中學畢業離家參加革命後,2012年以前,冷相佑的後人都不知道冷相佑的下落。

1960年10月19日,周恩來總理在頤和園接見黃埔軍校校友時說:“黃埔硬骨頭冷相佑烈士的家屬也不知道在哪兒,請大家幫助查找一下烈士的家人。”然而,冷相佑的親屬卻不知情,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聽說冷相佑由張葦村(曾擔任國民黨“一大”、“四大”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國民黨山東省黨部黨首)介紹加入過國民黨,所以顧慮重重。上世紀六十年代,北京來人一路尋訪到青竹村了解冷相佑家人情況時,其母親不知道是吉是凶,斷然選擇了隱瞞,不承認是她的兒子,因此造成了後來的遺憾;二是,隨著冷相佑母親的過世,加上農村交通、信息相對閉塞,關於冷相佑的情況後人不得而知,即便想查找,也很難找到。

值得慶幸的是,至今冷相佑的兒子冷承備還健在,就住在蒼山縣神山鎮青竹村。冷承備現在兒孫滿堂,冷相佑的英名就是他的孫女冷海燕在2012年初在湖北公安網上發現的,隨後,又在朋友的幫助下,從中國軍事博物館和黃埔軍校校友回憶錄中了解到冷相佑的情況和事跡。事後,當冷相佑的後人將有關材料交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時,總政的領導看後連聲說:“太晚了,太晚了……”並立即出具證明,同時與民政部門取得聯繫,由山東省民政廳予以補辦冷相佑的革命烈士證書,以告烈士在天之靈!

2012年至2013年4月清明節期間,冷相佑的後人先後到廣州、南昌、會昌、潮州等冷相佑當年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尋訪,了解冷相佑當年生活、戰鬥的情況,以填充家族內多年來有關於冷相佑的記憶空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