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所謂冷光,就是只發光而不產生熱的光。一些試驗表明,正常狀態健康人的左右體表的發光強度、是對稱的,而不同疾病的病人,其左右體表則出現一個或幾個不對稱的發光部位,稱為病理髮光信息點。例如,感冒病人在拇指尖上出現改變;高血壓病人只在中指尖上;顏面神經麻痹
的病人只在食指尖上;冠心病病人同時出現兩個發光信息點的改變;腦血管意外的病人有三處發生改變,……等等。這些病理髮光信息點的失衡,往往與中醫的經絡學說、臟腑理論、氣血理論等密切相關,與醫學資訊理論中剩餘基本意向信息量的改變,也似乎一致,其失衡程度的不同,還與病情輕重、療效的優劣有一定的定量關係。因而,冷光信息可用於診斷疾病、觀察療效、判斷預後,等等。在病人接受針刺治療後,其病理髮光信息.由不對稱向對稱明顯地轉化,證實了針刺對人體的調整作用。
人體除了體表發光之外,其他部位也會發光。例如,血液等的發光就可以用來診斷炎症。據蘇聯的研究發現,測定血發光的強度可以在20分鐘之內診斷出炎症的性質。人體有炎症時,血漿發光增強,在炎症的不同階段發光的強度也有差別。過去由於發光強度很弱不容易測定,他們加入二價鐵以後,使發光增強,用光電倍增管測定器,就能很容易地測得光譜曲線圖。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餘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於人眼。那么,有沒有隻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產生熱,所以又被稱為“冷光”。
在眾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顏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於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螢光素和螢光酶兩種物質。在螢光酶的作用下,螢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螢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螢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螢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螢光素。由螢光素、螢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為安全照明用。
所謂冷光量子,其實就是冷光的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