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父山社區由原新華社區和冶山村合併而成,今年五月份合併後,社區“兩委”一方面通過減少幹部職數、減少村民組個數、減少招待辦公費用,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另一方面,通過盤活集體資產、招商引資、加強現有村級企業的管理增加收入。為村民“零”負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兩委”年內的工作規劃中,全社區投入農業基礎、公益事業、新農村等建設項目的資金將達到4.6萬元,以後每年的投入都在6萬元左右。
冶父山自麓至巔凡五里許,群峰聳拔,盤旋而上,遠眺江光,俯視五湖(沙湖、黃陂湖、後湖、白湖、巢湖)林巒崤密,雄俊秀麗,甲江淮間諸山,每當大雨初霧,晴空萬里,登上頂峰,上有浮雲紫霧,下有群巒疊翠,蔚成“冶父晴嵐”,舊為廬江八景之一。1992年,冶父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
冶父山山頭有寺,名曰“伏虎寺”,山下有寺,名曰“實際禪寺”,城中“金剛寺”設為下院,皆由教慈伏虎禪師創建。
山上山下,有虎刨泉、系虎墩、伏虎禪師塔、報恩寺等多處古蹟名勝。該寺最獨特的佛教建築是無量殿,該殿至頂沒有橫樑架構,而直接採用大石塊壘成。寺內重要文物是青銅大鍋,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寺內另有僧人墓塔四座,明、清碑刻16塊。
據冶父山志記載,伏虎禪師乃廬江黃屯人,因道行高潔,禪理圓融,聲振朝野,唐昭宗聞其名賜號“孝慈伏虎禪師”,敕建無量殿與山頂,建冶父寺於南麓,開毗尼法壇,子第受戒八百餘眾。到了宋代,宋太祖賜額曰“實際禪師”,山上山下連成一體,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教群,成為江淮聞名的十方叢林,素有“江北小九華”之稱。
千餘年來,冶父山寺宇幾經興廢。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將冶父山伏虎寺、實際禪寺列為省級重點寺院。1985年重修無量殿,1996年重建大雄寶殿,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為山頭伏虎寺、山下實際寺題為匾額。
1995年冶父山出了一尊肉身和尚,系冶父山伏虎寺曹洞正宗第四十四代住持妙山法師,圓寂四年肉身不化,成為江北第一肉身和尚。肉身和尚妙山法師真身現已裝金供奉。
冶父山歷代著名祖師有道川、星郎、常明等,傳承法係為臨濟宗。
山上有鑄劍池、龍湫、羅漢壇、百尺岩、袈裟櫃、伏虎岩、的佛岩、諸葛嶺、白兔嶺,凡364凹。“冶父晴嵐”為古“廬江八景”之一。山東隅有冶父寺(又名實際寺),頂端有伏虎庵,皆為始創於唐代名寺。寺庵前後,蒼松翠柏,古檀修竹,花香鳥語,四季宜人。近年來山上又辟苗圃,更為山景增色,冶父寺亦進行了重新修葺。
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 - 傳說故事
冶父山巔之上,有一座古寺高聳、禪房幽深的建築群,這就是有名的伏虎寺。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個相貌奇醜、雙目失明的孩子,被父母遺棄,巧遇一隻老虎路過,銜入洞中奶大,並刨出泉水,治好了孩子的眼睛。孩子長大後當了和尚,老虎和他形影不離。後來到了冶父山,建廟安身,傳經修道。此事被唐昭宗皇帝李曄知曉,就敕封他為"孝慈伏虎禪師","伏虎寺"也因此得名。山上山下,也由此衍生了虎刨泉、系虎墩、伏虎禪師塔、報恩寺等多處古蹟名勝。
相傳歐冶子鑄劍於其上,故名之。位於廬江縣城東北二十華里,系春秋越國歐冶子為楚王鑄劍之所。山以雄峻秀麗冠於江淮,有江北九華之稱。每當晴空一碧,淡雲縹緲,日影流輝,呈現一派波光嵐影,蔚成“冶父晴嵐”,瑰麗多采。遊人贊曰:“孤峰突起,屹立獨尊,山高水秀,有北山之峻,兼南嶺之秀。”冶父的秀美風光使遊人流年望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