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城[南宋劉克莊詩作]

《冶城》是南宋詩人劉克莊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是一首典型的懷古詩。冶城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歷史上南京最早的名稱就是“冶城”,傳因吳王夫差在今天南京朝天宮所在的冶山地區設冶煉作坊鑄造兵器,其山被稱為“冶山”而得名。冶城是曾經的兵器製造中心,也是歷來兵家的必爭之地,南宋末年,北方淪陷,冶城更處於與異族抗爭的最前沿。劉克莊登臨冶城之際,面對北方河山無力恢復的形勢,不由得思接千載而愁腸百轉,心有鬱積不得抒發,從而寫下了這一弔古傷今的名篇。

作品原文

冶城

斷鏃遺槍不可求,西風古意滿原頭。
孫劉數子如春夢,王謝千年有舊遊。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說昔人愁。
神州只在闌乾北,度度來時怕上樓。

作品鑑賞

首聯緊扣“冶城”。詩人略去具象,純從大處落筆,以大寫意的筆法描寫了眼中無比蕭瑟、蒼涼的今日冶城。千年時間的流駛,使得今日之冶城,欲求一“斷鏃遺槍”而不可得,無邊的曠野,只剩下獵獵西風、茫茫古意。面對此情此景,詩人又怎能沒有沉重孤絕的歷史感?正如一位新詩人所說:“難為情的,是患了歷史感的個人。三十六歲,常懷千歲的憂愁。”

頷聯詩人則思接千載,追懷與冶城相關的古人往事。出句化用辛棄疾名句“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孫權、劉備,他們不都是一時無兩的英雄豪傑嗎?最終還不是歸為一場春夢!對句化用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風流,盛極一時,如今詩人登臨舉目,物是人非,也只剩下昔人“舊遊”之地罷了。用典、化用前人名句原是詩家慣技,用得好,那叫點鐵成金;用得不好,那就叫點金成鐵,甚至落得個生吞活剝的罵名。劉克莊這裡顯然是用得好的。為什麼好?一是恰切,孫劉、王謝都是與冶城直接相關的典型歷史人物;二是推陳而能出新,劉克莊在前人成句的基礎上又能翻出一層新意;三是化用無痕,即使不知道辛棄疾、劉禹錫的名句,也不影響我們對這一聯的理解,當然如果知道有前人成句,可以有更多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格外的收穫了。頸聯寫得有聲有色,尤其是“暮笳似說”,發愁的又哪裡是昔人、暮笳?劉克莊在這裡“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化景物為情思,不絕餘韻值得再三玩味。

前三聯固然稱善,但這首詩最為人稱道的卻是尾聯。詩人之所以“怕上層樓”,並不是個人原因,而是“神州只在闌乾北”。北方淪陷已久,詩人擔心登臨遠望,徒增山河破碎的傷感罷了。詩人到冶城來,原本就是要北望河山的;可到了,卻言“怕”;“怕上樓”而終於上樓,詩人的內心,是何等的矛盾、曲折、深婉!原來,劉克莊也和同時的戴復古一樣,“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都是為金甌破碎,恢復無望而痛苦不已,都曲折巧妙地抒發了深摯而強烈的愛國之情。有了尾聯,詩人就將對南宋王朝的命運的憂慮融入個人登臨的意緒,豐富了詩歌的意境,提升了詩歌的格調,植入了詩人自己的基因,從而得以區別於一般的泛泛懷古之作。

如果非要在這首詩里吹毛求疵的話,筆者以為此詩五個韻腳全用陽平,使得全詩音韻少了點參差變化,似未盡完美。當然,作者或是不以辭害意而了不為意吧,如是,則請讀者諸君恕筆者斗膽,付之一笑可也。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年—1269年),南宋江湖派著名作家,字潛夫,號後村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以蔭入仕,淳祐六年(1246年)賜進士出身。官至工部尚書兼侍讀,龍圖閣學士。任建陽令時,曾因詠落梅詩遭讒被廢十載。詩詞多感慨時事之作,渴望收復中原,振興國力,反對妥協苟安。其詞風近辛棄疾,詞風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顯的散文化、議論化傾向,為豪放詞派鼎足之一。代表作有《賀新郎·送陳子華赴真州》、《沁園春·夢孚若》、《玉樓春·戲呈林節推鄉兄》等。著有《後村先生大全集》、《後村別調》。存詞二百六十四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