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義詞:冰洞鉤。
阿布拉科夫冰洞是利用冰錐在冰壁上製作的一種保護點,它是由前蘇聯的登山家阿布拉科夫發明。製作這種冰洞,需要使用長度為16——21厘米的冰錐。
第一步,在冰壁上選擇厚實的硬冰區域,必要時可用冰鎬將冰面清理的平整一些。先用冰錐斜向打兩個交叉相通的冰洞。兩冰洞的交叉角度應在60度左右,兩冰洞口的間距應為10~20厘米,冰洞的交叉相通點與冰壁表面的垂直距離要儘量的深一些,應在15厘米以上。注意打冰洞時冰壁不能出現裂紋,防止受力時冰體碎裂。
第二步,穿入直徑為6——8毫米以上的輔繩,穿繩時先將一端繩頭穿入一側冰洞,然後用鋼絲鉤從另一側冰洞將繩頭鉤出,最後將兩繩頭打雙漁夫結,做成一個繩套。
注意:這種保護點在零度時的承受力為6~12KN,一般只用於下降,在攀登保護時只能做副保護使用。若利用冰洞保護點下降,在環境溫度較高,冰質較軟時,應增加冰洞保護點個數(2或3個),各冰洞保護點間要保持50厘米間距,並使各保護點均勻受力,從而保證安全。
如上圖,繩子是怎么穿過冰洞的呢?將繩子首先穿進冰洞A,將冰溝插入另外一個冰洞B,用鉤尖鉤住繩子拉出冰洞B後,打結製成繩圈。如下圖,為自製的冰鉤(冰洞鉤)。
材質:鋼板尺。
用記號筆標記出3個圖案分別代表冰溝深入冰洞後的安全級別:×10公分 !15公分 V20公分
冰溝前方的白色塑膠管是保護鉤尖。
尾部繩套以便攜帶和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