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到明朝時,北京城裏的皇公貴族已把冰櫃做為重要的祛暑器具,那是一種用天然冰塊降溫的箱子,以黃花梨木或紅木製成。從外觀上看,冰櫃口大底小呈方斗形,腰部上下箍銅箍兩周。箱兩側有銅環,銅環的用途就是便於搬運。箱口覆兩塊對拼硬木蓋板,板上鏤雕錢形孔。
作用
那時的冰櫃不僅外形美觀,而且在功能設計上也十分精巧科學。冰櫃箱內掛錫裏,箱底有小孔。兩塊蓋板其中一塊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塊是活板。每當暑熱來臨,可將活板取下,箱內放冰塊並將時新瓜果或飲料鎮於冰上,隨時取用。味道乾爽清涼,用後讓人覺得十分愜意,暑氣頓消。由於錫裏的保護,冰水不致侵蝕木質的箱體,反而能從底部的小孔中滲出。
除此之外,冰融化時吸收室內的熱空氣,通過蓋上鏤空的排氣孔調節室溫,還可以起到空調的作用。由於冰櫃廣泛使用,京城每年夏季需用大量冰塊,這些冰均取自冰窖。過去無論是紫禁城內還是府宅公廨,都各自有貯凍的冰窖。每年冬至起即在筒子河什剎海等處打冰入窖,由工部設專人管理。
記載
金寄水、周沙塵著的《王府生活實錄》中有“王府從五月初一起,開始運進天然冰塊,每房都備有硬木製作的冰桶……每天,由太監往各房送冰,以供瓜果等食品保鮮。”可為當時用冰祛暑的寫照。
明代黃省曾的《魚經》裏曾寫道:漁民常將一種鰳魚“以冰養之”,運到遠處,可以保持新鮮,謂之“冰鮮”。可以想像,當時冷藏食物可能比較普遍。
《吳越春秋》上也曾記載:“勾踐之出遊也,休息食宿於冰廚。”這裡所說的“冰廚”,就是古代人們專門用來儲存食物的一間房子,是夏季供應飲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