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築
在住宅面積狹小、人口擁擠的日本,怎樣為一棟最小的建築設計出生動、多變的功能和舒適的居住環境,是建築師們面臨的一項關鍵挑戰。冢本由晴是箇中高手,他也因此被公認為當今民用建築設計的代表人物。最近,他又嘗試將自己的建築理念運用到中國,為北京設計了“第四代四合院”。
這可能是全球大都會中最苗條的民用建築。在周遭密麻麻全是住宅的縫隙里,它屏氣靜神地立著,長寬僅為4米、9米,高度16米。走進房子,內部格局完全 不同於中國三室兩廳式的結構,被樓梯和樓板縱向隔成10個部分,左右各5個,高低錯落。於是,吃飯、睡覺、洗澡不是向左轉或向右轉,而是上樓或下樓。10 個部分被分別賦予單一、獨立的功能。比如,看書可以去樓梯一側擺著沙發的休閒區,不用擔心有人在身邊大聲喧譁、走動。人們可以在10個空間裡同時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會影響別人。
這座打破傳統民用建築空間感的房子,是日本建築師冢本由晴2006年在東京都品川區設計的。房子的占地面積僅為18.4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65.28平方米。“建築不論大小,對我來說,建築的意義就是如何表達人生,這更重要。” 冢本由晴說”
2月29日,應文築之邀,值國際權威建築雜誌《a+u》中文版3周年之際,冢本由晴來到上海舉行講座。晚上,慶祝酒會在外灘6號舉行。冢本在酒會結束 後,接受了本報專訪。晚間,在霓虹迷離的外灘,冢本臨窗而坐,窗外隔江對面,就是雲集了好多中國最龐大建築的陸家嘴,那裡還即將誕生新一任“中國最高建 築”。而記者在冢本的履歷里,卻沒有找到一件投資浩大、外表眩目的地標式建築。他在日本、法國、德國等地設計了許多民用住宅,小到豆腐乾,就像上文提到的 “House Tower”,大到位於德國的占地面積為5.5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
冢本由晴今年43歲,1987年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建築系。這是他第3次來上海。前兩次是為2002年上海雙年展設計裝置作品 “Furnicycle”。Furnicycle是一件融合桌椅和腳踏車功能的作品,騎上它,在大街上隨時可以停下來喝杯茶。冢本製作這件作品的初衷和他 的建築觀是一致的,他強調人在建築中的適宜度。在一部冢本考察上海時拍的短片裡,上海的男男女女穿著睡衣在街上溜達,民工推著黃魚車慢慢走過。這派市井氣 息是冢本喜歡的,“上海人與腳踏車的關係和諧,而在新的開發區,腳踏車非常少。我想是否能在新城區里,誘發一些行為、一些有趣的事件,讓我們的城市更多活力?比如通過腳踏車和家具結合,誘導城市發生行為,在街道上形成起居室的功能。”
兔子窩
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王伯偉教授告訴記者,冢本由晴承襲了東京工業大學關注民用建築的傳統:“東工大幾代建築師致力於民用建築,該校的前輩、大師級建築 師筱原一男、坂本一成都是民用建築的倡導者。近幾十年來,致力於探求空間與人之間關係的’筱原流’,在日本建築界舉足輕重。他們的作品善於適應不同的地段 和生活方式。”王伯偉說,優秀建築師的價值往往體現在民用建築上,民用建築麻雀雖小,卻綜合了各種技術。衡量民用建築師的價值,不能“以貌取人”。
東工大的民用建築傳統,與日本國情有關。東京沒有足夠多的空間讓建築師揮霍,這座“全球住房價格最昂貴”的城市,因住宅面積最小、人口最擁擠,被日本 人自嘲為“兔子窩”。東京的標誌建築不是高樓大廈,而是獨門獨戶的小住宅。小住宅的平均壽命為30年,所以現在日本正在大量翻新老房。另外,日本遺產稅非 常高,人們寧願再分割原有的土地,於是城市越來越擁擠。
冢本由晴出示了一張駒澤的俯瞰圖,那是東京的一個密集住宅區,重建於1923年關東大地震之後。“駒澤經過了三代住宅的開發,其狀態已經非常混雜,我 們對此無能為力,解決辦法就是用第四代住宅區重塑城市景觀。”冢本由晴說,“東京的城市狀態是無秩序、自發性的,乍一看很混亂。如何在這種高密度的環境 中,與周邊鄰街的住宅形成關係?找到自己的位置,這非常重要。”
2003年,冢本在東京都世田谷區設計了一個“GAE house”,他稱之為“第四代住宅”。在這幢占地面積79平方米的宅子裡,屋頂被最大化,在 屋頂下做一個箱子,自然光從它們之間投入屋內,形成住宅的自然生活狀態。屋內全是白色,一輛腳踏車像被雜技演員騎著轉圈那樣倒掛在頭頂上。它的下面是一間 封閉的書房。光線經過金屬板反射到室內,沒有陰影,形成非常柔和的室內光線。
“由於房子小,所以設計必須很巧妙,必須考慮到每個開口的部分,還有採光、周邊景觀。”冢本指著房子上的窗戶說,“在室內,從窗戶看出去,看不到雜亂的外景,只會享受到柔和的光線。”
近年,冢本一直從事“建築行為學”的研究。2000年,冢本為一對夫婦在輕井澤設計了一棟一居室的house Asama,就是遵循這一理論。輕井澤距離東京2小時高速公路車程,是日本最有名的避暑勝地和別墅區之一。房子的西側是水田,東側是高15米的茂密樹林。
house Asama內沒有一根柱子,一道下垂的牆被用作大梁,從而把屋頂分成5份,也決定了室內的空間分割。根據飲食、起居、學習、睡覺等各種日 常行為所需空間的大小,通過組合決定了下垂牆體的位置。house Asama的窗戶很有意思,通過窗戶可以截取窗外樹影斑駁的風景,也可以通過屋頂的天 窗將藍天、樹梢、陽光引入房間。這是一棟擁有9個外側面的房子,每個面上都有窗,經由9扇窗射入室內的光線,隨著時間、季節、角度的不同,傳達出各種自然 的表情。日落時分,在天頂的一部分被染成橘黃色的同時,其餘部分卻沉落在灰灰的影子裡。“隨著自然光的移動,生活起居和周圍的樹建立起了某種關係”。
第四代四合院
冢本認為,建築應該一邊承襲傳統的血脈一邊創新。他把這套思路用到了北京。在紫禁城偏西、靠近故宮的一大片四合院集中區,雖然歷史悠久,但建築已經老 態龍鍾,冢本應邀參與設計新四合院。“我關心的是四合院還有什麼進化的可能。如何在保留四合院、胡同的建築形式的同時,為下一代創造新的生存模式?”冢本 說這個項目和GAE house有點像,都面臨如何看待歷史的問題:“在城市不規則的自由狀態、新舊狀態中,可以感受到時間的作用力。這種自發的狀態不是 由某人決定的,而是由城市在原有環境中自我形成的。這種作用力會啟發我的設計靈感。”
冢本把以往的四合院劃分為3個時代:最初有一個內院的時期,是第一代;文革時改造四合院,內院變小,是第二代;現在有的四合院被改造成酒店,是第三 代。他稱自己的方案是第四代。在他的方案里,四合院像個漢堡包,變成多層,地下設計了停車場,可以容納800輛車。地上的各層分別是咖啡廳、庭院。屋頂有 太陽能發電裝置。“我是在四合院的形式基礎上,設計了這種圍合形的新模式。”冢本還設計了不同空間形式的四合院,其中有動物園、水池、樹。另外還有一座鳥 籠狀、玻璃造的四合院。看到冢本這些設計時,現場一片譁然。冢本承認自己對老北京的四合院文化了解得未必很透徹,但他希望把不同功能引入四合院,在四合院 形成公共空間。
目前該方案還停留在紙上階段,沒有任何付諸實現的訊息。
建築只能解決最單純的問題
媒體採訪
B=《外灘畫報》
Y=冢本由晴(Yoshiharu Tsukamoto)
B:你特彆強調建築和人之間的和諧感,那么怎樣讓人在建築里從容、優雅地生活呢?
Y:人和建築之間應該保持恰當的協調關係。如果建築太“跳”,就不協調。我希望住在我設計的房子裡的人能安心、舒適、不受干擾地生活。怎樣讓人們在建 築中更長時間地存在,是建築師必須考慮的。時間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要素。現代人對時間的理解一塌糊塗。大家抱著很大的興趣去了解、設計空間,但卻忽視了時 間。建築必須得到時間延續性的存在,這是最重要的。同時,時間必須成為人的一部分。土地、房子用錢可以買到,空間可以買到,時間是買不到的。對時間的認 識,應該放在首要位置。
B:現在設計外形搶眼的地標建築似乎成了趨勢,而你的建築非常實用。你的建築觀是什麼?
Y:住宅沒有必要做得很“跳”。一頓飯如果太過奢華,怎么下咽呢?味道是最重要的,不一定用金刀叉。住宅和吃飯一樣,只要能用,滿足人的要求,就是好的。非住宅,如果需要,我一定會把它做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