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有耕地148畝,其中人均耕地1.24畝;有林地30畝。全村有農戶39戶,有鄉村人口194人,其中農業人口133人,勞動力8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3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262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二、三產業和工資性收入為主。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話。全村有32戶飲用井水,有3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2.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該村到鄉鎮道路已通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2輛,有農用運輸車1輛,機車1輛。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6萬元,占總收入的15.75%;畜牧業收入18.5萬元,占總收入的33.8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0頭,雞1820隻);第二、三產業收入15.2萬元,占總收入的27.84%;工資性收入11.1萬元,占總收入的20.33%。農民人均純收入262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和工資性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7.5%),在省內務工6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39戶,共有鄉村人口194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80人。其中農業人口133人,勞動力80人。該村漢族134人(為漢、彝混居地),其中彝族2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人,占人口總數的5.7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8人,參合率 94.26%;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
發展重點
該村有農戶39戶,農業人口133人,人均占有耕地1.18畝,生產結構單一,經濟基礎薄弱,農業基礎設施薄弱,人畜飲水困難,32戶均飲用井水,但水質均不達標,屬不安全飲用水,要解決該村人畜飲水困難,需投入資金5萬元,農戶集資籌勞折資0.5萬元,尚缺資金4.5萬元;為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需硬化進村道路2公里,寬3米,需投入資金44萬元,硬化村間道路1公里,寬3米,需要資金13萬元,生產道路(鋪石面砂)3公里,寬4米,需資金22.8萬元;建村內生活排水溝渠(三面光)500米,需資金3.8萬元,以上共需資金83.6萬元,民眾集資籌勞折資5.18萬元,尚缺資金78.42萬元。該村有5個兒童因家庭貧困交不了書費,有66人交不起合作醫療費。該村種植玉米101畝,種植馬鈴薯67畝,養殖生豬121頭,轉移勞動力51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2620元增加到340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