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

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

《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是199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志田。該書主要講述了文學家胡適的生平經歷。

簡介

羅志田《再造文明的嘗試——胡適傳》(中華書局,2006)本書是《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的修訂本。

胡適是二十多歲就暴得大名的人物,從青年起就一生都是新聞媒體注意的對象,也是學術界一個久有爭議而很難處理的題目:前些年是貶多於褒,近幾年則褒多於貶。趨勢雖然明顯,但爭議仍存卻是疑的。如今胡適研究在大陸漸成熱點,論著日多。各家雖然仍有爭議,關於胡適許多具體的方主面面,卻又已有漸有論定的意味了,這就更增加了寫胡適的困難。

胡適一生講話寫文章都有意要清楚淺顯,也以此著稱於世,然而這位最希望為人理解的思想家恰又是最不容易理解的;他自己就曾嘆謂許多他細心用力的文章不為世人所注意,而隨意為之的作品常多得喝彩。

讀後感

“期望愈大,愈容易失望;失望愈大,責備也愈嚴重。”這是胡適的話,是羅志田在《胡適傳》裡面引用的。這句話實際是名人的自況,同樣也可以用來形容學界中處於“盛名”之下的羅志田先生。在讀這本傳記之前,對於羅先生的期望的確是比較大的,因為知道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並且師從余英時先生。本人對於國內學術界的治學理念以及治學風氣實在比較失望,因此,對於所謂的“洋博士”非常垂青。這樣,自然就對羅傳產生了先入為主的好感。心裡存想,經過美國學術界嚴格的訓練,羅先生的見識一定不凡,深孚吾望。但是,沒有想到,他並沒有從胡適那裡學到“愛惜羽毛”的優點,竟然將這樣令人失望的“舊作”付梓出版,實在是另我輩對於國內學術界又增一層悲涼之感。

我不是說要想對於羅學者“興師問罪”,事實上,我要做的就是跳出書評如同寫頌詞的諂媚圈圈,希望站在一個客觀的立場上進行質疑。

初版時曾說:本書的寫作取向,是希望言人所未言,寫出一些胡適較少為人注意的層面。故凡有已發表的研究,且個人能基本同意的,除極少數必不可少者(如余英時先生的研究)大量采入而註明之外,一般均不多著墨,只略述及以維持全書的連貫性。當時余英時師關於胡適的宏文,大陸少有人能看到,所以較多引用,也是希望讓更多人得以分享。……

羅先生大概自己也覺得此書可能有愧於眾,所以一再羞於重新問世,更何況今非昔比,身為普林斯頓的博士、北京大學的教授,的確是要藏拙的。所以我們必須承認,羅先生是有自知之明的。接著,也正如他自己承認的,他引用了很多餘英時的研究成果。呵呵,“引用”二字真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當你輕輕放過時不覺得什麼,但是自從我好奇之下讀了余英時先生的長文《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之後,不禁大吃一驚!居然可以這樣寫書的!羅傳可以說完全是余文的膨脹版。整個的骨架和靈魂都是從余文中“引用”過來的,要說“言人所未言”,就是他提出的從心態的角度來揣摩胡適的行為(這一點也的確是我先前想肯定羅傳的內容)。看過老余的文章以後,我真的失望之極。作為讀者個人的情緒暫且不多表了,我們還是回過來理性地看看現實。

羅先生的治學態度還是老實的。至少他不像當下很多人厚著臉皮去暗暗抄襲。儘管他的這本傳記裡面的的確確大量援用了余英時的觀點,但是人家在這裡很清楚地“交代”了,你還有什麼理由去指責?怨就該怨你自己,為什麼就該對普林斯頓的“洋博士”那么敬佩?而且先前也曾有人向我推薦過羅先生的學問,為什麼就聽信別人的說法?可能,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用一種寬容的關懷的態度去寬慰一下,只能借用胡適那句經典的告白,真是盛名之下,“期望愈大,愈容易失望;失望愈大,責備也愈嚴重”啊!

或許,是羅先生當時欽慕余英時先生,所以立定決心要以老余為楷模好好“模仿”一下?而真的完成了對巨人的模仿、完成了追隨巨人的心愿以後,回過頭來又在當下浮躁的學術氛圍中想:“哎!管它三七二十一,多出一本是一本。老子是普林斯頓的洋博士,誰敢不買賬?”可是,親愛的學者,請你愛惜自己的羽毛吧。雖然您洋洋灑灑“寫”出了胡適的大傳,但是您何曾真真體會到胡適“愛名”的心境?

作者簡介

羅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學歷史系七七級畢業,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1995)、《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1998)、《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1999)、《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與學術掠影》(2001)、《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2001)、主編《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2001年)、《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2003)、《裂變中的傳承:20世紀前期的文化與學術》(2003)、《近代中國史學十論》(2003)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