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植株高30~8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有細長的匍匐莖,其上長出肉質半透明的球形塊莖。根狀莖、匍匐莖和塊莖均被淡棕色鑽狀披針形鱗片。葉族生,無毛;葉片披針形,長30~70厘米,寬3~5厘米,1回羽狀分裂,羽片無柄,披針形,邊有疏淺鈍齒,兩面無毛。孢子囊群生於每組側脈的上例小脈頂端;囊群蓋腎形。
生長環境
生長於石山上、林下、溪邊。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龍州、武鳴、上林、平南、金秀、陽朔、鐘山、賀州等縣市;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貴州、雲南、四川、湖南、浙江等省份。
主要價值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開水燙過曬乾備用。
性味 味甘、淡、微澀,性涼。
功效 清熱利濕,潤肺止咳,軟堅消積,生津止渴。
傳統套用 治感冒發熱、肺結核、氣管炎、咳嗽咯血、腸炎、消化不良、小兒疳積、尿路感染、睪丸炎、淋巴結結核、精神分裂症。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
方例 1.急性睪丸炎 兵開台(腎蕨)鮮塊莖15~30克,嚼服。 2.淋巴結結核 兵開台(腎蕨)塊莖30克,嚇烈矮(硃砂根)15克,黑節風(蒴藋)30克,銅達且緊(大薊)30克,得克緊端(小薊)30克,配酒糟30克,搗爛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