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把現代戰爭真實地搬進計算機,構設一個符合中國軍隊特點和未來戰爭實際的虛擬戰場,通過無限接近實戰的兵棋推演,使我軍獲得未來戰爭的更大勝算——這就是兵棋推演的魅力所在。
信息化戰爭究竟怎么打,制勝機理在哪裡?國防大學兵棋團隊歷時7年研發成功的兵棋系統,已經廣泛運用於部隊演訓和院校教學,成為針對未來戰爭進行實戰化練兵的重要抓手和實踐平台,不斷砥礪著各級指揮員向“能打仗、打勝仗”堅實邁進。
盛夏時節,華北某地。一場戰略戰役兵棋對抗演習拉開戰幕,幾十名兵棋系統人員各就各位,全神貫注進行系統控制和演習導調。
大螢幕上,陸海空聯合作戰,沉著迎擊來犯之敵;計算機上,各要素實時顯現,兵力調動緊張有序……輕觸螢幕,戰場一覽無餘;指尖游弋,指揮千軍萬馬。數百名指揮員編組紅藍綠三方,依託網上共享態勢圖,搏殺在虛擬戰場。
“支撐演習的,就是國防大學兵棋團隊研發的戰略戰役兵棋系統!”現場演習總導演、國防大學副校長王朝田向記者介紹,歷時7年,我軍建成首個大型計算機兵棋系統,迄今該系統已先後參加了數十次演習,受到部隊和院校的廣泛歡迎。兵棋系統運用於演習實踐,給全軍戰略戰役訓練方式帶來了革命性變化,推動了軍事指揮訓練向實戰化轉變。
兵棋系統介紹
從實驗室走向戰場,叩響現代戰爭制勝機理之門
兵棋,是怎樣進入當下人們的視野呢?2002年12月9日,一場“戰爭”在卡達多哈郊外的大漠中悄然展開。然而,這並不是一場真槍實彈的較量,而是美軍利用兵棋系統舉行的演習,彩排“打伊倒薩”作戰預案。讓人尤為震撼的是,這次演習的最終結果,和幾個月後美軍進攻伊拉克,並取得勝利的方式和結局幾乎完全一致!
“作為推演戰爭、訓練指揮的工具,兵棋的歷史源遠流長。”國防大學兵棋工程總師胡曉峰教授介紹說,中國很早就有用“解帶為城”“聚米成山”來演示陣法、研究戰爭的記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兵棋系統在上世紀中葉登上舞台,並充分體現了科學推演戰爭進程的強大功能。
兵棋系統由於其公認的重要性、強烈的敏感性和技術的複雜性,一直為少數西方已開發國家所獨有並嚴密封鎖。自主研發兵棋系統,成為當代中國軍人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2007年,軍委總部審時度勢,正式賦予國防大學兵棋系統研發重任,拉開了“中國兵棋”的序幕。
眾所周知,信息化是現代戰爭的主題。可現代戰爭究竟怎么打,系統如何體現戰爭制勝機理、如何構建戰爭複雜體系、如何模擬聯合作戰環境?如何確保規則和數據貼近實戰、經得住使用者的檢驗和質疑?如何迫使指揮員沉浸於實戰練謀略、練指揮,克服“演為看”、“走程式”、演習就像“演戲”的老大難問題?
在戰役教研部聯合戰役某教研室主任彭希文眼裡,這三道難關是兵棋研發運用必須首先突破的。
“兵棋,只有從實驗室走向戰場,才能叩響戰爭制勝機理之門。”胡曉峰帶領兵棋團隊,以戰鬥力標準指引系統建設的方向路徑,找準了聚力攻關的著力點。先後組成十幾個調研組,深入機關、部隊和院校調研,並注重利用到部隊保障演習的機會蒐集需求、驗證效用,使兵棋始終緊貼未來戰爭需求、緊貼我軍訓練實際。
系統可真實模擬陸戰、海戰、空戰、特種作戰和後裝保障、執行民事任務等百餘種行動。參演指揮員可指揮上百萬人的虛擬部隊參與作戰,一次演習可下達幾千條指令,處理幾十萬份報告,真實反映未來戰爭的基本情況,可以實現練指揮、練謀略、練戰法的目的。
經鑑定,兵棋系統工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創新,整體上屬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兵棋系統建設
瞄準信息化戰爭,提高對戰鬥力的貢獻率
戰爭推演與實兵對抗,在虛擬與現實間日趨高度統一。我軍以往的作戰模擬系統,受條件所限存在不少與實戰脫節的地方:傳統的作戰模擬,裁決過程“黑箱”式設計,受訓人員既看不到、也猜不透……如此種種,導致系統可信度低。
2007年,當軍委總部賦予國防大學兵棋系統研發重任時,擔任總設計師的胡曉峰和戰友們,一連幾天徹夜難眠。“研發兵棋系統必須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出來,鍛造強軍制勝利劍,提高對戰鬥力的貢獻率。”
“兵棋太難了,你們搞不出什麼新東西。”面對種種質疑,他們沒有退縮,從棋盤、棋子、六角格開始,一點點學習兵棋知識,一步步深化兵棋理論研究,一步步推進兵棋系統技術、規則和數據研發。
強烈的“戰場”意識,使團隊上下將科研主動延伸到部隊戰鬥力生成的最前沿。他們先後與上百名將校指揮員切磋交流,深入了解指揮決策的思維過程。僅僅是軍事設計方案就反覆了21稿,在一番煎熬之後,最終形成了更加符合現實作戰規律的兵棋規則。
“兵棋系統的研發是個浩大的工程,多學科專業交叉、多領域技術集成。”國防大學戰役教研部主任馬平說,研發過程中,從最開始不到10人的關鍵技術攻關,到中期幾百人的研發協作;從軍事需求論證、軟體開發、系統測試到演習套用,團隊聯合軍地多家單位,60餘名骨幹和近30個參與單位數百名研發人員精誠團結、接續奮戰,匯聚起強大的科研“戰鬥群”。
強烈的使命責任使大家付出了超常心血。在科研團隊里,“白+黑”“5+2”是常態攻關的生活模式;在團隊的每個實驗室角落都擺放著摺疊行軍床,加班晚了和衣一躺。
張國春,戰役兵棋系統教研室副主任、兵棋團隊第一批技術骨幹。在兵棋研發過程中,他長期加班加點,心力交瘁,不幸患上腦膠質母細胞瘤。他強忍著癌細胞吞噬軀體的劇痛,用顫抖的手整理出2大本系統改進技術文檔,才住院進行開顱切除手術。手術讓他喪失了部分記憶,他甦醒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工作完成了沒有?”而在此前,他的同事崔同生教授,也因同一種病英年早逝,捐軀在沒有硝煙的戰場。
信息化戰場拓展到哪裡,兵棋團隊的腳步就延伸到哪裡,火熱的演兵場處處是他們的實驗室。兵馬未動,他們提前完成裝運設備、構建系統、調試環境、技術培訓等工作;戰鬥打響,他們在維護系統的同時,還要擔當處理意外情況的救火隊員;演習落幕,他們又要收尾打掃戰場,打包設備、整理資料,然後立即投入到系統研發完善工作中。
“儘管多數項目獲不了獎,但它直接關係到戰鬥力生成。”戰略兵棋系統教研室主任司光亞介紹,幾年來,他們先後攻克數十項多領域關鍵技術,完成了數百類軍事規則模型的設計和幾百萬條作戰數據的收集整理,創造了多種新型教學訓練演習模式,造就了一支軍事與技術相結合的兵棋研發團隊。團隊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 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團隊也被四總部授予“全軍科技創新群體獎”。
兵棋系統運用
實戰化練兵,讓今天的演練無限接近明天的實戰
在一次演習中,藍方在關鍵時節突然對紅方實施強大的電磁干擾,紅方態勢圖上頓時一片空白,完全無法決策指揮。藍方多路機群趁機突破紅方防空體系,對其關鍵節點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癱瘓了紅方作戰體系,使紅方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如果我們不按信息化戰爭的制勝機理去練兵,那將來就真的會吃敗仗!”胡曉峰向記者講述了這個情節。
“兵棋推演練兵,在軍事指揮員的頭腦中颳起了風暴。”胡曉峰說,像聯合觀念、情報觀念等,在兵棋演習中得到刺激增強。特別是數字概念、數據觀念和計算理念,第一次在指揮員頭腦中留下深深印象,使大家更加注重精確、精準,錘鍊打勝仗的戰略思維能力。
常說“要像打仗一樣訓練”,但未來戰場什麼樣,現代戰爭究竟怎么打,戰場如棋局局新。2010年9月以來,學校利用兵棋系統組織教學演習,上千名高中級幹部和研究生學員參與了兵棋推演。他們依託外軍研究專家,組建了專業的“藍軍”,運用對手真實的作戰思想、作戰原則、作戰編成和裝備,與“紅軍”進行“背靠背”的自主對抗,千方百計給紅方設定各種困局、危局和險局,迫使紅方指揮員在最艱難的博弈中“謀”起來、“算”起來、“抗”起來。
截至目前,運用這一系統已培訓我軍中高級軍事指揮人才1萬餘人次。
“打仗不再是簡單的攻擊某個目標,要像下棋一樣,走一步想十步。”某集團軍參謀長坦言,“系統在運用中所反映出的戰爭迷霧和不確定因素,徹底改變了指揮員固有的思維定式和指揮模式,我們在推演中的所有謀略和戰法,都是被對手逼出來的。”北京軍區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張明認為,系統能夠使受訓者真實地感知戰場態勢,得到近似實戰的磨練,對提高部隊作戰指揮和謀劃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每時每刻都真實地感受到有一個強大對手的存在、每時每刻都強烈地感受到有一種真實的作戰壓力、每時每刻都深切地感受到稍有不慎就可能輸給對手……”近年來,在北京、濟南、南京、蘭州等戰區對抗演習中,紅方指揮員和所有參演人員感嘆,這種真打實抗的“火藥味”在兵棋推演中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