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之戀[歌曲]

《共和國之戀》,又名《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是專題片《共和國之戀》的主題曲。所屬音樂專輯《白髮·黃沙》。2000年04月發行。

歌曲歌詞

在愛里在情里

痛苦幸福我呼喚著你

在歌里在夢裡

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

縱然是淒風苦雨

歌曲《共和國之戀》簡譜 歌曲《共和國之戀》簡譜

我也不會離你而去

當世界向你微笑

我就在你的淚光里

你戀著我我戀著你

是山是海我擁抱著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是血是肉我凝聚著你

縱然我撲倒在地

一顆心依然舉著你

晨曦中你拔地而起

我就在你的形象里

縱然我撲倒在地

一顆心依然舉著你

晨曦中你拔地而起

我就在你的形象里

創作背景

《生死相依我苦戀著你》是用科學家真實事跡提煉的歌詞。根據詞作者劉毅然介紹,是科學家的事跡感動了他,觸發了他的創作情感。張廣厚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於是有了“縱然我撲倒在地,一顆心依然戀著你”;鄧稼先回國後獻身國防,十幾年杳無音信,妻子流淚期盼,於是有了“當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淚光里”。

這首歌,緣自科學家的愛國深情和無私奉獻,通篇沒有出現一處“祖國”的字樣,但從心裡流出來的歌詞,卻能更真實更親切地感受到科學家們對祖國博大的愛。

歌曲賞析

用科學家熾熱情感譜就的音樂。含淚升起的音符中積蓄著科學家的深深情思,流動的旋律中流淌著科學家的熾熱情感,起伏的節奏中述說著科學家的愛國心聲。全曲在樸實的旋律中透露出藝術氣質的典雅,樂段之間,模仿躍進,迴環往復,似內心涌動的情感,逐層鋪展,情深致遠。這是一支讚頌科學家的歌,是一支讚頌祖國的歌,是一支雅俗共賞的歌。歌曲旋律優美、情深意長、樸實通俗,蘊涵著對祖國母親深沉的情感。

主創訪談

劉毅然

一度易稿的創作

1988年,劉毅然受邀為中央電視台的一部謳歌科技知識分子的大型電視系列專題片《共和國之戀》撰稿,當時劉毅然創作的許多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受到讀者的廣泛認可與好評,因此,除了11集電視專題片的統稿工作,策劃方自然而然地也邀請他為這部電視專題片的主題歌創作歌詞,劉毅然慨然應允。

雖然之前從未接觸過類似的工作,但對於有過詩歌創作實踐的劉毅然來說,創作歌詞並沒有想像中那樣困難,他很快就寫出了一段歌詞,由劉為光負責譜曲,完成了音樂創作的部分,並且很快錄製成了小樣,拿給他們試聽。在劉毅然的記憶中,當時寫那段歌詞的具體內容已經記不清楚了,“只記得大概是‘從雪山到草原,從長江到黃河’什麼的,用的是美聲唱法,聽起來挺大氣,也挺好聽的,但卻總覺得不是特別滿意,有什麼地方不太合適。”後來他們才發現,這首歌讓他們在情感上無法感動的原因,是歌曲與專題片所展現的中國科技知識分子的氣質和情懷不太相符。“特別是沒有寫出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他們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放棄唾手可得的名譽和財富,毅然而然選擇從國外返回祖國時那種對祖國母親深沉的情感。”劉毅然這樣說。

蘋果激發的靈感

原有的創作被推翻,劉毅然決定重新開始,那么要寫些什麼內容才能確切地詮釋出這樣的情感呢?劉毅然有些茫然,這時,對一些老科學家及其親屬的實地採訪,觸發了劉毅然的靈感。儘管這些老科學家在各自的學術研究領域內都是突出的人才,享譽國內外,但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卻都過著簡樸而清貧的生活,他們的房子都很破舊,家具也都是老式的……讓劉毅然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在享譽海內外的數學家張廣厚家裡,他看見一個洗得乾乾淨淨的蘋果端端正正地擺放在張廣厚的遺像之前。張廣厚的妻子告訴他們,丈夫在世的時候特別喜歡吃蘋果,但那時候國家和個人都很清貧,沒有條件每天都吃到蘋果,張廣厚為科學事業積勞成疾,不到五十歲就走了,現在生活好點了,自己就每天洗一個蘋果放在他的遺像前,希望他能夠吃到。平實的話語,質樸的情感,深深地觸動了劉毅然。儘管條件艱苦,這些老科學家依然兢兢業業地工作,辛辛苦苦地付出,支撐著他們的,是對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於是就有了歌詞中“縱然我撲倒在地,一顆心依然舉著你”的款款深情。

“錢學森的經歷,讓我感到最為震動”,劉毅然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美國留學的錢學森加緊準備回國,但當時的錢學森已經是有名的空氣動力學專家,美國方面當然不會輕易答應,甚至有人揚言,寧可槍斃了他,也不能讓他離開美國。就這樣,錢學森被美國扣留了5年之久,他忍辱負重,飽嘗了不公正待遇的辛酸,終於輾轉踏上熱戀的故土,回到北京的第一天,他就帶著妻子和兒女來到天安門,像遠行歸來的孩子飽含深情地對祖國母親傾訴道:祖國,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回來,現在,我終於回來了!……“如果你讓我繼續講下去,這樣的故事我可以講很多很多”,劉毅然說,“每次從採訪對象家裡出來,心裡都有一股深沉的熱流,中國的科技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愛真是太深沉了,我始終固執地認為,中國的人文知識分子不如科技知識分子那樣堅強、那樣純正、那樣毫不矯情。”

正是這樣豐富的情感,激發出劉毅然心底強烈的創作欲望,讓他衝動不已,只花了幾分鐘時間,就將《共和國之戀》的歌詞一揮而就,用他自己的話說,“這首歌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從心裡流出來的”。“祖國就是凝聚了他們所有的情與愛,在國外留學的時候,他們因祖國的貧弱受盡歧視和不平,卻仍然發奮苦讀,痴心不改,為的就是報效祖國,當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地放棄已有的優厚待遇,衝破重重阻撓,回到思念已久的祖國,不管是痛苦還是幸福,他們和祖國生死相依。”劉毅然這樣解釋這首歌的內涵,“當時有人提出,都已經回到新中國了,怎么還是淒風苦雨呢?雖然回國了,但國內還有政治風波,國家的條件也比較差,生活和科研都特別艱苦。”在採訪鄧稼先夫人的時候,劉毅然得知,鄧稼先先生回國之後就去了核子彈基地,一去十幾年,杳無音信,他的妻子就找到張愛萍將軍,說“我知道他在的地方不能聯繫,我也不想打聽他在哪兒,我只要您跟我說一聲,他是不是還活著?”張愛萍將軍含淚告訴她,鄧稼先還活著,他妻子頓時淚流滿面。“看到鄧稼先妻子的淚,看到張廣厚妻子的淚,我就真的感到,在她們的淚水裡可以看到科學家為祖國建設忙碌的身影,就能看到站起來的祖國的形象,“當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淚光里’。”劉毅然說,他把這首讚美祖國的歌是當作一首情歌來寫的,儘管通篇沒有出現一處“祖國”的字樣,卻能更真實更親切地描摹出錢學森、鄧稼先們對祖國博大深厚的愛。

永遠的主題歌

《共和國之戀》的電視專題片播出後,獲得國家級特等獎,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劉毅然作詞、劉為光作曲的主題歌也唱響了大江南北,但這首歌和老科學家的故事帶給劉毅然的情感震動卻依然揮之不去。一直以來,劉毅然都想找一個適當的方式,將積澱的情感和故事加以表述,這個願望在心裡埋藏了整整十年,直到1999年,已經成為導演的劉毅然終於決定以電視劇的形式將這一夙願付諸實施。“當時除了杭州電視台給我部分經費外,沒有人願意給我投資,人家一聽這個題材,根本沒有商業價值,後來我用我的稿酬、存款以及我家裡的東西做抵押,找一個朋友貸款300萬人民幣,才得以去美國拍攝。”這部幾經周折終於拍攝成功的作品,就是以錢學森、華羅庚、鄧稼先等老科學家為原型經藝術再創作而成的電視劇《我親愛的祖國》。

剛開始的時候,這部作品的片名被定名為《我的祖國》,後來去美國拍攝的時候,為了更加接近當年的真實,劉毅然和劇組主創去採訪了一批留美的老科學家,這裡面就包括了江澤民同志的老師,著名的電機專家顧毓琇先生。顧先生那時已經快100歲了,他非常支持拍攝這樣的電視作品,並提議給片名加上“親愛的”三個字,當劉毅然提出加上“親愛的”是不是有點過度修飾時,顧老先生語重心長,“你們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不是身在異國他鄉,遠離故土的人很難體會到祖國在心中的位置,還有對祖國一草一木的那種思念。”劉毅然被深深感動了,臨別前,顧老欣然提筆,為他們寫下“我親愛的祖國”六個字。

拍了電視劇,當然還要有一支主題歌,早在這部劇籌拍的時候,劉毅然心裡就打定主意,還要用這支十年前寫的歌。因為他覺得無論再寫什麼歌,也不如這支老歌聽來樸實親切,錐心刺骨!在美國拍攝的時候,這首歌也跟隨著劇組從中國唱到美國,唱到波士頓,唱到哈佛和麻省理工大學的校園,不僅留學生們唱,華人華僑們唱,還有一些在片中客串角色的美國教授和演員,也學會了唱這支歌。《我親愛的祖國》拍攝完成之後,不僅得到很多老一輩科學家的褒獎,也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喜愛,先後獲得金鷹獎和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將近100家電視台反覆播出過這部電視劇,最多的一晚有11家衛星電視台同時播放。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歌也更加廣為傳唱。劉毅然還想籌劃拍攝《我親愛的祖國》續集,與前一部不同,續集主要是以“留蘇”學子為主要表現對象,但劉毅然表示,不管內容如何改變,“主題歌,我還是用這支老歌!”

劉為光篇

1988年,中央電視台策劃拍攝大型電視系列專題片《共和國之戀》,劉為光負責整個電視專題片的全部音樂創作,這裡面也自然包括了主題歌的作曲。在劉為光看來,《共和國之戀》是一部剖析中國知識分子在特定歷史時期命運走向的電視片,它記錄了老科學家們那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表現了他們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和無比忠誠。雖然自己對那個時代的事情經歷得不多,但影片中的很多內容卻在自己的父輩和師輩身上得到印證,影片的畫面和記憶中親歷的影像相重疊,讓劉為光對這部影片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對這些老科學家的敬佩和對他們事跡的感動與劉為光多年的音樂創作積澱相碰撞,立刻迸發出耀眼的火花。

雅俗共賞的歌曲

最初創作主題歌音樂的時候,劉為光在認識上有些走入誤區。他覺得這些老科學家多數是留洋歸來的,因而在感覺上應該向西洋音樂靠攏一點,在表現上使用更“洋”一點的曲調和演唱方式,加上劉毅然初次的歌詞就像一首抒情詩,因此他選擇了用美聲唱法加以詮釋。歌曲作出來之後,聽上去很不錯,但激動之餘,又覺得電視是一種大眾藝術,這樣的歌曲對於普通電視觀眾來說有一些曲高和寡,在接受方面會有些隔閡。於是便毅然推倒前作,重新開始,力圖創作出一首既有一定的藝術品位,又簡單上口,讓一般人都能傳唱開來的主題歌。這時候,劉毅然重新創作的歌詞也寫好了,他把新的歌詞拿給劉為光,已經進入創作狀態的劉為光也是一揮而就,很快譜出了曲譜。他把劉毅然叫到家裡,彈著鋼琴,滿懷深情地唱給劉毅然聽。就像劉為光所說的那樣,“成熟的創作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否定的過程。”新創作的歌曲效果非常好,平凡通俗中又透著藝術氣質,可謂雅俗共賞,不但知識分子喜歡,普通老百姓也很喜歡。不僅如此,這首《共和國之戀》還獲得了很多歌手的青睞,不管是通俗唱法的歌手、民族唱法的歌手,還是美聲唱法的歌手,都喜歡選擇這首歌作為自己的演唱曲目,劉為光坦言,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意外的驚喜,是他在創作的時候所沒能預料得到的。

“燈火闌珊處”的首唱

歌曲創作好了,但唱歌的人卻一直沒定。這一次,劉為光想找一名通俗唱法的歌手來演唱,並配合管弦樂隊進行伴奏,用管弦配樂提高通俗唱法的藝術檔次,同時用通俗唱法磨掉管弦樂的一些“貴氣”。當時,這樣的嘗試在國內還比較少見,因而劉為光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歌手。預定的錄音日期一天一天地臨近了,這讓劉為光感到非常著急,怎么辦呢?一個偶然,讓劉為光從山重水複步入了柳暗花明。

劉為光請來為電視專題片《我親愛的祖國》進行配樂演奏的,是中央樂團(即現在的國家交響樂團),樂團當時的指揮是劉為光的好友方國慶。一次,劉為光向方國慶透露了困擾自己已久的煩惱,不料方國慶馬上拍著胸脯說:“不就是找不到唱這首歌的合適人選嗎,我給你找一個!”方國慶推薦的人選是當時中央樂團吹巴松的劉暢,雖然並不是專業的歌唱演員,但他唱歌很有情,嗓子也不錯,而且他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積澱很厚,樂感很好,對樂曲的領悟力很強。因此,錄音的時候,只用了一遍就錄製完成。隨著樂曲的餘音裊裊漸漸消散在空氣之中,整個樂團的團員都站起來為劉暢鼓掌,大家驚訝地發現,原來他不僅巴松吹得好,歌也唱得如此精彩。多少年過去了,這首歌已經由不同的歌手演繹過不同的版本,但首唱劉暢所演唱的那版,在作曲和作詞者的心中,依然占據著無可替代的位置。尤其是作詞的劉毅然,一直對劉暢的版本情有獨鍾,因此,在選定這首歌作為電視劇《我親愛的祖國》主題歌的時候,他也依然採用了劉暢最初配唱的那捲老帶子。不僅如此,這個經歷還成就了劉暢與另外一首歌曲的緣分。作曲家孟衛東聽了劉暢演唱的《共和國之戀》,覺得非常好,就找到老朋友劉為光,說“我這裡有一首歌,很適合他,想找他來唱。”於是,劉暢便因此成為又一首耳熟能詳的老歌的首唱,這次,他演唱的是《同一首歌》。

後記:多年陳釀,韻味深長

早在電視專題片《我親愛的祖國》播出後的座談會上,就有一位中國科學院的院士拉著劉毅然的手說:“等了40年,我們終於等來了一支科學家的歌。”電視劇《我親愛的祖國》播出後,在科學家當中引起強烈反響。他們在高度評價這部電視劇的同時,也抒發了對這首主題歌的深切感受。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打來電話表達喜悅之情,中科院院士王大珩更是激動地把劉毅然等請到家裡談了一上午觀片感受,並坦言他非常喜歡這首主題歌。年逾古稀的老科學工作者劉正仁寫信到電視台要主題曲和歌詞。著名核物理學家郭永懷院士的妻子、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李佩女士深情地說:“可惜我的愛人沒有聽到這首歌,若他聽到,一定會非常喜歡的。”更讓劉毅然引以為豪的是,他在拍攝專題片《錢偉長》時,已經90多歲的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三錢”(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之一的大科學家錢偉長先生告訴他,自己雖然沒能看完整部電視劇,卻喜歡反覆地聆聽這首旋律優美、意味深長的主題歌。如今,這首《共和國之戀》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合唱團的保留曲目,每逢中國科學院院慶的時候,都會看到很多頭髮花白的老科學家滿懷深情地唱起這支歌,“儘管其他的歌曲可能會有所變動,但《共和國之戀》卻一定是每年必唱的”,一位合唱團的老科學家在央視錄製節目時這樣說,“這首歌就像是我們的院歌一樣。”

對劉為光來說,讓他尤感欣慰的是,這首歌已經進入音樂學院的教材,成為音樂專業學生的必修內容。現在,這首歌已經經過藝術的考驗與磨練,成為八九十年代的紅色經典,不僅在國家的重大節日和重要事件的慶典中演唱,而且中國的歌唱家到國外演出的時候,也經常演唱這首歌,受到華僑華人乃至外國朋友的歡迎和喜愛。劉為光說:“只要祖國的概念還存在的話,這首歌就永遠有它的歷史價值。”而在劉毅然看來,自己十多年前的一個創作,現在還依然能喚起人們對老一輩科學家的懷念之情,特別是眾多網友,以“跪求”的方式在尋找這支老歌,說明今天的年輕人也一樣喜愛它,“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高尚的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