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

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

《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以議論入詩。頷聯寫邀月聞鍾,滌除塵慮,表現對遊宦的厭倦。頸聯用轉折含蓄的筆法,寫與老僧的話舊,表現出詩人對東林寺的深厚感情。尾聯寫山寺熟睡和野碓夜舂,點明題旨。該詩意境高曠超脫,得莊子委心任運之旨。

作品信息

【名稱】《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

【年代】南宋

【作者】陸游

【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①

看盡江湖千萬峰,不嫌雲夢芥吾胸②。

戲招西塞山前月③,來聽東林寺里鍾。

遠客豈知今再到④,老僧能記昔相逢。

虛窗熟睡誰驚覺,野碓無人夜自舂⑤。

注釋譯文

①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六月十四日陸游路過九江宿於廬山東林寺。東林寺,廬山著名古剎,晉高僧慧遠所建,自唐代開元以來,是詩人墨客歌詠題名處所。

②芥:芥蒂,比喻心中的嫌隙或不快。

③西塞山:在湖北省大冶縣東,山臨長江,是古代水戰的要塞。

④今再到:陸游曾於1171年(乾道七年)入蜀中途來東林寺遊覽。

⑤虛窗:敞開窗。野碓(duì),碓是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木槓,槓的一端裝置一塊圓石,以足連續踏木槓的另一端,石連續起落,可以舂米,故舂米有連續的聲響。野碓,山野間的水碓。

作品鑑賞

這是作者夜宿廬山東林寺的紀游詩。首聯借用司馬相如《子虛賦》:“吞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芥蒂。”雲夢,原為古澤名,後泛指古楚國楚王遊獵區,有傳說的世俗故事。這二句說,看見江湖的萬千峰,不因為廬山雲霧繚繞和夢幻傳說而介意,對山水他都喜愛。頷聯中詩人忽發奇思:把西塞山的月亮召來聽這東林寺的鐘聲。陸游《入蜀記》曾寫西塞山“空江萬頃,月如紫金盤,自水中湧出”。可見西塞山前月給他的印象很深。西塞山是古戰場,東林寺的鐘聲是佛門祈求人間福祉與和平的聲音,這個意象蘊涵著深刻的感悟。頸聯說人生無定,詩人不曾預料自己會重來借宿,寺里的老和尚也不記得詩人曾來過。尾聯說:正是入暑的六月天,敞開窗戶熟睡,是什麼聲音把詩人從睡覺中驚醒,原來是山野間的水碓,那自然的流水推動石碓而發出連續的響聲。這其中的涵蘊之意,值得慢慢領會。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09年11月),南宋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傑出詩人。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生當北宋滅亡之際,他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薰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寧德縣誌》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曾任鎮江隆興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後官至寶章閣待制。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徵稅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作詩歌很多,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等篇均為後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釵頭鳳》等,都真摯動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