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情-----環境篇

六安市情-----環境篇

市區環城路及主要幹道進行了新建改建,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的路網骨架,建成區面積已擴展到24.5平方公里。 全市現有小城鎮409個,其中,中心建制鎮20個,建制鎮85個,城鎮建成區總面積230平方公里。 建成森林公園4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3處,總面積9916公頃。

近年來,全市加大了改善發展環境的力度,交通、能源、通信以及市政等基礎設

(圖)六安市情-----環境篇六安市情-----環境篇

有了較大改善,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簡政放權、優質服務的氛圍正在形成。六

安已成為投資創業的熱土。

交通

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形成以312、105、206國道為主骨架,以六安通往各縣區的快速通道為支線,連線城鎮、輻射鄉村的公路交通網路。312國道六(安)葉(集)段改建工程,在國家先期沒有投入的情況下,發動沿線45萬乾群齊上陣,一舉完成路基土方工程,贏得了國家和省的支持,建成了71公里長的一級專用線。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8426公里,公路密度47公里/百平方公里。除部分山區外,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寧(南京)西(安)鐵路、合(肥)九(江)鐵路穿越市境,境內設客貨中間站6個。市區距合肥駱崗機場70餘公里,空運較為便捷。境內有7條較大河流,水運通航里程1029公里,常年可通航50—100噸級輪駁船。公路客運開通跨省班線149條,跨市班線504條,跨縣班線316條。 2003年,客運量6958萬人,客運周轉量455056萬人公里;貨運量4965萬噸,貨運周轉量383776萬噸公里。

電力

擁有佛子嶺、梅山、響洪甸、磨子潭四大水電站,裝機容量12.7萬千瓦,是華東電網重要的電力供應基地。全市已有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1199公里,供電範圍覆蓋全市所有縣區及河南省固始縣部分地區,供電區域18000餘平方公里。全市最高負荷335兆瓦,年供電量14.8億千瓦時。

通信

六安溝通外界的通信電路全部實現了光纖數位化,分組交換網、數字數據網、計算機網際網路、ISDN綜合業務數據網、ATM寬頻網構成了完整、先進、統一的公用通信網路,提供連線全國、通達全球的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務。目前,電話交換機總容量65.7萬門,電話用戶數達55.08萬戶,電話普及率30.2%,90%以上村通程控電話。行動電話用戶25萬戶,網際網路用戶達5.4萬戶。市、縣均建立了政府網站。

城鎮建設

確立了構建以六安市區為中心,各縣城和葉集為紐帶,中心鎮為基礎的城鎮體系的指導思想,按照“規模適中,突出特色,改造舊城,拓展新區,承接省城,輻射縣鎮”的思路和“打通幹道,拉開框架,完善設施,強化功能”的近期目標,集中力量抓六安中心城市建設。市區環城路及主要幹道進行了新建改建,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的路網骨架,建成區面積已擴展到24.5平方公里。市區公共汽車營運線路17條,總長134公里(包括複線)。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14萬噸/日,用水普及率100%。市區綠化覆蓋率30%,人均公共綠地5.1平方米。市區道路清掃保潔率達99%,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日處理污水8萬噸的污水處理廠也正在建設中。市區人均居住面積13.32平方米。全市現有小城鎮409個,其中,中心建制鎮20個,建制鎮85個,城鎮建成區總面積230平方公里。霍邱縣是全省唯一的建設部“農村城市化試點縣”;葉集、蘇埠、南溪、姚李鎮為建設部“小城鎮建設示範鎮”。

生態建設

六安地處大別山北麓,跨淮河、長江兩大流域,巍巍大別山,滔滔淠史杭,山高水長,山青水秀,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城鎮大氣環境質量穩定保持在二級標準,農村大氣環境質量達到一級標準,南部山區大氣環境質量優於一級標準。五大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二類或優於二類水標準。全市建立了污染源資料庫並據此推行排污總量控制計畫,工業廢水處理排放率、排放達標率分別為87.7%和97.7%。市區和各縣城關聲環境質量達到城市功能區標準。現已建成天(堂寨)——馬(鬃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萬佛山、佛子嶺、城東湖、城西湖、瓦埠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65114公頃。建成森林公園4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3處,總面積9916公頃。全市植樹造林、小流域治理、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水土保持等成效顯著,封山育林170萬畝,退墾還林70萬畝,五大水庫上游建設水源涵養林110萬畝,消滅了宜林荒山。312國道六安段綠色長廊,被評為全國綠色通道工程示範路線。金寨縣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001年被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環保基金會授予“中華環境獎提名獎”,成為全國15個環境獎獲得者之一。霍山縣被批准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舒城縣城關鎮、霍邱縣姚李鎮被省授予“環境保護先進城鎮”。霍邱縣城東湖、城西湖及沿淮窪地被國家批准設立為“沿淮調蓄洪區重要生態功能區”。全市被命名為國家級“十佳生態村”1個,省級“百佳生態村”10個。

文明創建

堅持不懈地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村鎮活動。在城區,按照道路硬化、庭院綠化、垃圾袋裝化、管理規範化、文明創建多樣化的標準,不斷提高城市創建水平,湧現出中央文明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的六安衛校,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的六安供電局、六安市氣象局等。在農村,以縣城為中心,以集鎮為重點,形成城鄉互動的創建格局,舒城縣和壽縣安豐鎮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受到中央文明委的表彰。同時,創建工作不斷向思想道德領域拓展,廣泛地開展了講“三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和創“五好文明家庭”(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好;學習進取,愛崗敬業好;男女平等,尊老愛幼好;移風易俗,少生優育好;勤儉持家,保護環境好)等活動,人民民眾的文明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優質服務

建立了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14個服務“視窗”,承辦服務項目98個,為外來投資者和市內新辦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中心建立了即時辦理、承諾辦理、聯合辦理、報批負責、禁辦答覆等制度,實行了服務內容、辦事程式、申報材料、承諾期限、收費標準五公開,贏得了廣大投資者的信賴。市政府系統實行檢查申報制度,嚴禁對企業亂檢查、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市政風建設投訴受理中心專門受理查辦外來投資者、企業、個私業主的投訴案件。

法制環境

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城市為目標,按照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世貿組織規則,對政府及部門規範性檔案進行了廢、改、立,依法行政,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廣泛開展普法活動,不斷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識。大力加強司法隊伍建設,“12348”法律服務中心為市民提供法律援助,“110”報警台對治安事件及時處置,市、縣區兩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