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儀吃魚

公孫儀吃魚

①公孫儀②相魯③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④不受。 ④公儀子:對公儀休的尊稱。 這則寓言故事出自《韓非子》,由法家的利益觀去闡釋,公孫儀愛吃魚,可不受魚。

原文

公孫儀②相魯③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④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⑤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 夫即受魚,必有下人⑥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⑦於法;枉於法,則免於相。雖嗜魚,此不必致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⑧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⑨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於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

注釋

①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②公孫儀:春秋時魯穆公的相,《史記·循吏列傳》作公儀休。 ③相魯:做魯國宰相。 ④公儀子:對公儀休的尊稱。 ⑤夫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⑥下人:遷就他人。⑦枉:違法曲斷。 ⑧即:假如。 ⑨給:供給。

公孫儀嗜魚的道理?

這則寓言故事出自《韓非子》,由法家的利益觀去闡釋,公孫儀愛吃魚,可不受魚。公儀休不徇私受賄,這是好的,值得稱讚;但他反對貪贓受賄的出發點是怕自己因受魚而被免相,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公儀休嗜魚拒魚的故事,千百年來之所以被人們傳為美談,就是因為他能夠清醒認識個人好惡與事業興衰成敗之間的關係,始終做到管住小節,抵禦誘惑,慎其所好。給我們的啟示:清白做人,堂正為官。 然而這並不是完整的解釋。 故公儀子相魯,之其家見織帛,怒而出其妻,食於舍而茹葵,慍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祿,又奪園夫紅女利乎!”古之賢人君子在列位者皆如是,是故下高其行而從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貪鄙。--《天人三策》 這是關於公孫儀的另一個故事,由此可見,公孫儀的道德品質大於今天人所能想像的,所以說人心不古,用現代的價值觀去判斷古人的價值是不可取的。德與法的辯證關係也有所體現。

韓非子韓非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