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年

公元前49年

公元前49年,壬申,黃龍元年。黃龍元年(前49)十二月,宣帝死,皇太子劉奭嗣位,是為元帝。時年二十七。元帝多才藝,善史書,少而好儒。在位期間,一反漢朝雜用王道、霸道的傳統政策,先後任用貢禹、薛廣德、韋玄成、匡衡等儒生為相。又任宦者石顯為中書令,造成宦官專權弄柄。

歷史紀事

宣帝

(圖)漢隸漢隸

黃龍元年(前49)宣帝病重,拜外戚侍中樂陵侯史高為大司馬、車騎軍,太子太傅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勛,少傅周堪為光祿大夫,皆受遺詔輔政,領尚書事。同年十二月,宣帝死於未央宮,年四十三。次年正月,葬於杜陵。宣帝長於民間,高材好學,躬行節儉,慈仁愛人,賞罰必信。在位期間,強調“霸道”、“王道”雜治,勵精圖治,重視吏治,綜核名實,平理刑獄。又繼承昭帝遺法,劃都城和各郡國的苑囿、公田假給貧民耕種,減免田賦,降低鹽價。使農業又呈興盛景象,谷價下降到五到八錢一石,出現了西漢以來最低的谷價記錄。他還在沿邊許多地區設立常平倉,谷賤則糴,谷貴則糶,以調劑邊地的需要。其時官府手工業也繼續得到發展。神爵二年(前60)置西域都護,加強邊防。甘露二年(前52)匈奴呼韓邪單于降漢,次年到長安朝見。對發展西域地區的生產、保證東西商路的暢通,都有一定的作用。

匡衡說《詩》

(圖)漢宣帝:劉詢漢宣帝:劉詢

匡衡字稚圭,一字鼎,東海承(今山東棗莊南)人。出身農家,家貧好學,夜無獨,曾鑿壁引家燭光苦讀,又為人勞作,取酬以供學費。宣帝時從博士學,精力過人,尤善說《詩》,為諸儒嘆服。時人稱:“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後為太常掌故、平原文學,元帝時漸獲進用。

漢隸產生

漢隸是由秦隸演變而來的一種字型,基本定型於西漢中期,在西漢中後期和東漢被廣泛使用。與秦隸相比,漢隸筆畫帶有波磔,字形榜為扁平,其結構進一步打破了六書結構,為楷書奠定了基礎。漢隸的波折向左右分開,如同“八”字向兩邊分散,所以又稱“八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