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八里湖,北岸,潁上縣南5公里。又稱八里河。
西納柳河和柳溝來水,原南經垂崗集入淮河,60年代於湖東新辟渠道改入潁河,並建三道沖節制閘,設計最大流量2.04秒立方米。
幹流情況
東西長12.5公里,南北寬2公里,最大寬度3公里,屬天然小型湖泊。當水位18.0米時,湖水面積僅3000畝;水位19.5米時,湖水面積最大達13.2平方公里。八里湖屬平原湖泊,沿岸皆為農田,土質肥沃,湖水來源於降水,沒有工業及城市污水排入,水質肥沃而清晰,各種元素含量都很適合魚類生產,是安徽省放養較早的湖泊之一。
水文特徵
湖水PH值7.5,溶解氧12.26毫克/升,耗氧量4.59毫克/升,總鹼度1.28毫克當量/升,總硬度7.29毫克當量/升,氯化物18.2毫克/升,氨氮0.02毫克/升,亞硝酸鹽0.001毫克/升,總鐵0.05毫克/升,矽酸鹽20毫克/升,磷酸鹽0.02毫克/升。湖中浮游植物171.13萬個/升,生物量3.14毫克/升,其優勢種群為綠藻;浮遊動物5856.67個/升,生物量4.379毫克/升,優勢種群為枝角類、橈足類;底棲動物117.3個/平方米,生物量40.4克/平方米,以水蚯蚓,螺、蜆等占優;高等水生維管束植物遍布全湖,覆蓋度在70%以上;其中以菹草,馬來眼子菜占優。八里湖在1972年以前,為天然開放湖泊,捕魚量最高達57萬斤(1961年),一般在30萬斤,80年代下降至20萬斤。
治理開發
魚種以鰱、鱅為主,個體重3~5斤,其次為鯉、鯽和小雜魚。1977年開始人工養殖,當年投放魚種520萬尾,1978年投放190萬尾,1979年投放350萬尾,1980年投放380萬尾,並在八里湖入湖河口馬莊橋和徐橋兩處建有“人”字形攔魚設施;在出湖三道沖處建“一”字形攔魚設施,長達90米。1976年對湖灘低洼地開始圍墾,面積1萬畝(沖天圩4500畝,勝天圩3000畝,戰天圩200畝,張灣圩5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