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第三八六旅

八路軍第三八六旅,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9師主力之一。1937年8月,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31軍第91、第93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陳賡任旅長,陳再道任副旅長,李聚奎任參謀長,轄第771、第772團。9月30日,隨第129師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至1938年6月,取得長生口、七亘村、黃崖底等戰鬥的勝利。參加了壽陽、晉東南地區反日軍6路、9路圍攻及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旅主力向豫北展開,攻占水冶、觀台、湯陰、輝縣等城鎮。 7月28日,部隊整編,第771團調出,增加1個補充團。9月,全旅發展到7000餘人。1939年初,增加新編第1團,1月至1940年3月,旅主力參加粉碎日偽軍對冀南的春季和對太行山區的夏季“掃蕩”以及反頑鬥爭。6月7日,部隊整編,旅轄第772團和第16、第17、第18團,併兼太岳軍區。此後,參加白(圭)晉(城)鐵路破擊戰、百團大戰和反“蠶食”、反“掃蕩”的鬥爭。1941年8月6日,調出第16團(後改第17、第18團)和決死隊第1縱隊1個團組成南進支隊。8月11日,奉命與決死隊第1縱隊(後改決1旅)及第212旅組成太岳縱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