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朝末年,八大關隸屬於青島即墨仁化鄉文峰社的地界。20世紀初,德國占領青島後,將此地劃為德人居住區。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少數建於德國統治時期(1897年-1914年),絕大部分興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1931年至1937年,沈鴻烈擔任青島市長期間,將榮成路以東,北 到湛山大路、南到太平灣的近千畝區域規劃為“榮成路東特別規定建築地”。要求建築密度必須在50%以下,保護綠地,以及必須採用透空圍牆等等。這一地區修築了大約10條道路,均以中國古代軍事關隘命名,包括縱向連線香港西路的紫荊關路、寧武關路和韶關路,以及橫向交織的武勝關路、嘉峪關路、函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居庸關路和山海關路,俗稱為八大關。在這片區域中,有200多棟建築,包括了俄國、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和丹麥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別墅曾經為一些著名人物所擁有,如晚清軍機大臣吳郁生,北洋政府外交總長和中國首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中華民國青島市市長和山東省政府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原北京大學教授吳雲巢,原山東大學教授周鍾岐,民族實業家周志俊,俄國航海專家霍梅可,德國建築師畢婁哈等,誕生於青島的著名音樂家譚淑真設計的別墅至今保留。
20世紀40年代,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等曾下榻八大關別墅,美國第七艦隊司令柯克、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等亦曾在此居住。
新中國成立以後,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別墅成為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外國元首的重要場所,毛澤東主席也光臨過八大關。1957年夏天在青島居住期間,毛主席在第二海水浴場的紅亭內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及高棉西哈努克親王等曾下榻山海關路9號。山海關路17號因為有彭德懷、劉伯承、賀龍、羅榮桓、徐向前、葉劍英6位元帥的下榻而被稱為“元帥樓”。
建築特點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的建築造型獨特,匯聚了俄、英、法 、德、美、丹麥、希臘、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各式建築風格,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西部是線條明快的美國式建築“東海飯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場,是解放後新建的匯泉小禮堂,採用青島特產的花崗岩建造。
主要建築
花石樓
花石樓,位於黃海路18號。1932年由俄羅斯人格拉西莫夫修建,由於是用花崗岩和鵝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樓,為歐洲古城堡式風格,有古羅馬哥特建築的遺風。室內有巴洛克、洛可可建築的痕跡,是八大關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棟別墅。花石樓建築面積753.7平方米,院內面積4.5畝,樓的主體共5層,頂層為觀海台。 解放前國民黨戴笠曾在此住過,相傳蔣介石曾在這裡避過難居住過。解放後,花石樓成為接待中外貴賓的館舍,董必武、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在此下榻。
山海關路1號
山海關路1號建築是文藝復興風格別墅式,建於1933年,劉耀宸、俄拉夫林且夫設計。山海關路1號的院門底部為一米多高的粗石牆,上面為淡黃色的粉牆,漆黑的鐵門中部有精美的盾形花紋裝飾,鐵門的兩側粉牆上,各有兩個站立的黑色獅子。院牆鐵柵欄內有木質圍欄,山海關路1號建築的四周均是寬大的花園,花園內除了各種植物外,還修建有露天游泳池和噴泉。 瑞典瑞中友好協會主席米爾達、葉劍英元帥、粟裕大將和藝術大師劉海粟等先後在此下榻。
山海關路3號
山海關路3號是棟小樓,小樓樓體建築平面並不規則,粗石花崗岩築基,黃色粉牆,紅瓦斜坡屋頂,房屋的頂部還有一座四角的木亭,亭子的頂部有清晰的橫條木紋,檐下配有鏤空的花紋。小樓的每處牆角均有粗石點綴,氣窗都用白色的線條圍邊。小樓正門朝南,拱形大門前有數級石階,門廊的上方是個很大的矩形露台,圍欄均為花型細柱組成。建築的西面配有精美的木梯,木梯的圍欄上配有精美的花紋。院牆上的石牌註明這棟別墅建於1934年由中國建築師周翱設計。
山海關路5號
山海關路5號大約在1934年前後落成,建築面積603.84平方米,占地1.688畝。日軍第二次占領青島時,建造了這座現代風格的日式住宅,它沒有絲毫戰爭的陰霾,外牆用綠色的釉面磚鑲嵌,院內的植物是紫藤。解放後,該處被作為接待中外賓客的賓館。鄧小平、譚震林等政要曾在此下榻。該處庭院正對著第二海水浴場正門,本處景點不對外開放。
元帥樓
元帥樓,即山海關路十七號。是一座日本式建築,1940年由在青島的日本人所建,樓內設有四個房間,其中一個日式套間的牆壁上鑲掛著一塊櫻花木,據日本人考證,該櫻花木有上千年的樹齡,十分罕見。在巨額座樓有個別稱叫“元帥樓”,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的徐向前、彭德懷等6位元帥曾在該樓居住。
小禮堂
八大關小禮堂是八大關賓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始建於1959年,是一幢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廳堂建築。這一幢建築的工程代號為“505工程”,計畫 建成國際會議中心。1962年,因為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僅建成了地上,地下各一層的建築,從而形成了這一獨具特色的建築外貌。
貴賓樓
貴賓樓位於山海關路9號北門,1993年修建的一座新樓,按照五星級賓館的標準裝修,是接待最高政治性任務的重要場所。所以被俗稱為“國賓館”。新樓落成後,新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鎔基、萬里等都在此下榻。 院內前邊那棟別墅是山海關路9號。它是一幢美國式建築。原為美國駐青島領事館所有,始建於太平洋戰爭以前,後被日軍沒收。日本投降後,該樓為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柯克上將的住宅,其室內家具全部從美國運來。當時美國支持蔣介石打內戰,因而柯克在青島倍受國民黨軍政當局的恭敬和吹捧。柯克回國後,這裡又成為美國海軍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上將的宅邸,直到1949年5月,青島解放前夕,白吉爾率美國海軍撤出青島。劉少奇、周恩來等都曾在此下榻。
公主樓
公主樓位於居庸關路10號 ,它是一座典型的丹麥建築,始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整個建築造型別致,風格獨特。關於公主樓的來歷,據說在1929年,有一位丹麥王國的王子乘坐“菲歐尼亞”號豪華遊輪來到青島遊覽觀光。他被八大觀美麗的海濱風光所吸引。丹麥王子遂委託首任丹麥領事在八大觀海濱購置土地,按照安徒生童話中的意境設計了這座丹麥古典式建築,準備將其作為禮物送給丹麥公主。雖然丹麥公主最終沒有來青島,但“公主樓”的名字卻不脛而走,廣為傳播。
釣魚台
釣魚台,即山海關路9號。美式建築,美七艦隊將軍柯克上將的宅邸,美國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在此居住。這裡接待的賓客大都是外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領導人,解放後,我們國家黨和政府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都曾在此下榻。
韓復榘別墅
韓復榘別墅,即山海關路13號。中西混合式別墅,建於1935年。韓復榘是中華民國時期山東省政府主席、大軍閥。汪精衛、江青等在此住過。
青扇寮
青扇寮曾是日本東亞制粉株式會社的職工宿舍,該社的山本常務住函谷關路6號,經理住函谷關路8號。“青扇寮”解放後也曾是青島療養院的療養樓,1993年拆除改建了青島貴賓樓,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在這裡下榻。
宋家花園
宋家花園,居庸關路14號,是美國式建築,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中美國的家。
居庸關路11號乙
居庸關路11號乙,日本現代仿歐式建築,同時具有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風格,曾作為紀實性影片《風流女諜》中日本間諜川島芳子在日本的家外景地。
朱德別墅
朱德別墅,太平角一路1號,是一座西班牙式建築,又稱積善堂,朱德於1950年來青島視察年輕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時,下榻於太平角一路1號。1957年他再度來青島,仍住在太平角一路1號。
作用價值
建築藝術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帶來了眾多國家的建築思想和建築實踐。以劉耀宸、張新齋、徐垚、劉銓法、王節堯、王屏藩、蘇復軒等人為代表的中國建築師的藝術創造。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標誌著中國建築師正式走上歷史舞台,標誌著青島的建築藝術已經擺脫了單一的殖民地色彩,成為中國文化吸納域外文明的又一個成功範例。
舉凡希臘式、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拜占廷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田園風式、新藝術風格式、折衷主義式、國際式等建築風格,在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中皆有所見。
園林景觀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景區路旁栽植了各具特色、絕不雷同的品種樹木,在山海關路,是法桐;在居庸關路,是銀杏;在臨淮關路,是龍柏;在正陽關路,是紫薇,在嘉峪關路,是五角楓;在韶關路,是碧桃;在寧武關路,是海棠和楓樹;在紫荊關路,是雪松。同時,路路之間,順應地勢,開闢了數十處大大小小的公共園林,形成一種自由的環境空間,奠定了“海上花園”的基調。
“尊重自然、契合地景”是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的一個基本法則,由此而形成了八大關一種不可複製的藝術美感。建築與園林一體化表現得非常精彩,在建築與環境的結合上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功,成為一個不可複製的範本。建築不僅沒有破壞“地景”,而且有效提升了地理環境質量,形成一種“新地景”,實現了建築藝術與自然環境的深度融通,契合千百年來人類對於居住環境的理想期待。
影視價值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的異國風情成為長期以來不可多得的天然影視攝製基地。20世紀30年代,由洪深編劇、胡蝶主演的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劫後桃花》在匯泉路22號別墅拍攝;根據老舍作品改編的電影《二馬》在今太平角一路9號別墅拍攝;居庸關路14號別墅還因為拍攝過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而獲得“宋家花園”之雅稱;另有《家務清官》、《苗苗》、《13號魔窟》等電影和電視劇也是在此拍攝的。據統計,有近百部影視作品在這裡攝取過自然風光和建築內景,如今很多歌手的MTV外景也選在這裡,葉倩文、林子祥的《選擇》、《重逢》就是在八大關拍的外景。郭濤和梅婷的《父母愛情》開頭很多地方也是八大關拍外景。青島提出打造“影視之城”的目標,與此不無關係。
外交意義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築本身即是在東西方文化大背景下誕生的,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在這裡形成投射。除了這個大背景之外,這裡還濃縮著一些頗具研究價值的微觀事象,比方說外交領事文化,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這裡成為外國駐青島領事機構及領事人員的駐紮地,其中英國總領事官邸舊址、丹麥領事官邸舊址以及德美兩國領事館使用過的別墅均是八大關建築的代表之作。
文物保護
科學保護
新中國成立以後,青島市委、市政府將八大關街區確定為風景區和療養區,長期堅持街區的基本性質,發展觀景旅遊和休養度假,但不容改變為商貿區和娛樂區。八大關是青島人民的掌上明珠,從市領導到普通百姓,對保護八大關的重要性都有著充分且共同的認知。幾十年來,八大關的魅力已深深植根於廣大市民的內心。青島市的文化和文物行政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對八大關進行全面、有效的保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針對文物建築及環境風貌進行整體性保護,歷屆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隨著1994年青島榮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別是2001年“八大關近代建築”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青島市就八大關的保護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將八大關街區列為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十大歷史文化保護街區”之一;編制了包括八大關街區在內的《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制定了《八大關歷史文化保護區控制性保護規劃》和《八大關歷史文化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規劃》;2008年8月,青島市文物局與規劃局著手進行新一輪規劃工作,特邀有國家文物局核准資質的專業單位進駐八大關街區進行現場專題勘察與調研。青島市文物局向八大關居民和駐在單位發放了《八大關近代建築保護須知》、《青島文化遺產保護手冊》;充分利用世界博物館日和中國“文化遺產日”大力宣傳普及文物保護知識;依法嚴格行政審批;定期舉辦文物行政執法培訓班,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素質和水平,並且堅持每周進行一次文物行政執法巡查。
2000年前後,為適應青島文化及社會事業發展的需要,青島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對八大關區域環境進行整治的重要決策和部署,堅持“原貌修復建築,綜合整治環境”的原則。成立了由國內外專家組成的專家諮詢委員會,確定並邀請加拿大設計公司與德國著名設計師為房屋修復總設計,特聘德國文物建築專家為顧問,由青島房產置業集團在試點基礎上認真科學實施綜合整治。根據八大關大部分建築存在著年久失修的情況,市財政每年投入近5000萬元用於建築修繕、拆除違章建築、搬遷居民和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並修建了太平角公園。
文物普查
青島市文物局、市南區文物局自2007年以來,結合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認真組織文史、規劃、建設、房產和文博專業人員,全面開展了八大關近代建築普查工作,通過現場勘測、拍攝照片、走訪住戶及單位、查閱建築檔案等形式,對1949年以前形成的建築進行了一次全面認真的調查,形成調查數據近萬條,並進行了全面的資料整理和深入的學術研究工作,理清了絕大部分保護建築的建造年代、建築結構、建築及占地面積、建築師、原業主等原始數據,對重點建築的藝術風格及人文脈絡進行了深入考證,編纂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融合萬方——八大關》一書。正是這些通過大量、細緻、嚴謹的工作而獲得的科學成果,為八大關街區的保護與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完善機制
青島市針對八大關近代建築“三多”現象(即使用單位多,街區內現有居民近5000戶,駐在單位近百家;房屋數量多,共721棟各類建築,67萬平方米,房屋產權及用途情況複雜;維修資金需求多),各有關部門積極合作、聯合保護是保護利用好八大關街區的重要舉措。同時,市南區八大關街道辦事處通過聘用八大關保護義務監督員等辦法實施有效管理,海濱風景區認真負責街區內景觀管理。
旅遊信息
“八大關景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匯泉東部。
青島八大關公交:乘26路; 31路環線; 202路環線; 206路環線; 223路; 228路環線; 231路環線; 304路; 311專; 312路; 312路區間;316路; 317路; 321路環線; 370路環線; 604路環線; 605路在武勝關路站下車。
乘214,219路公車在“正陽關路”站下車,或乘旅遊觀光1路公車在“八大關”站下車。乘468路公車在寧武關路站下車。
乘捷運M3號線在太平角公園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