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1月1日)
叢書名: 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文庫
平裝: 373頁
開本: 32開
ISBN: 756093580X
條形碼: 9787560935805
尺寸: 20.4 x 14.1 x 1.5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張震龍,男,1963年出生,湖北石首人,博士研究生學歷,華中科技大學套用社會學專業法學碩士,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十。現任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人民政府區長,併兼任中國管理科學院研究員、當代改革發展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
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知識經濟、企業管理、經濟社會學等方面的套用研究。主要著作有《江漢平原農戶投資行為研究》、《世界新經濟發展透視》、《人生的良好開端》、《邁好青春第一步》等。有150餘篇論文在報刊雜誌和國家級專業網站發表,其中有20餘篇在國家權威和核心及國外期刊上發表,有5篇獲全國最佳和優秀論文獎。有數篇被中國科學院收入《中國青年問題研究報告》,並用英漢對照本提供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要成果被中國科學院、國家人事部分別收入《中國百科學者傳略》、《中國優秀專家人辭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兩湖”平原,即湖北省的江漢平原、湖南省的洞庭湖平原作為研究對象,運用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理論,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研究,並提出了“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戰略。
本書具有較高的區域經濟研究價值和學術價值,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教學、研究、管理人員參考和借鑑,也可作為管理學、經濟學等相關專業的師生及對區域經濟研究感興趣的社會人士的重要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課題的提出
1.1.1 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的國際發展歷史背景
1.1.2 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的國內政策環境
1.1.3 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的現實需要
1.2 研究課題的文獻評述
1.2.1 國內外的研究情況
1.2.2 研究的主要成果
1.2.3 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課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1.3.1 總體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內容和結構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理論基礎
2.1 區域經濟發展的區位理論
2.1.1 杜能農業區位論
2.1.2 韋伯工業區位論
2.2 區域經濟成長理論
2.2.1 增長極概念
2.2.2 推動型產業的特徵和作用機制
2.2.3 增長板對周圍區域的影響效果
2.2.4 極化方式與擴散方式
2.3 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理論
2.3.1 核心一邊緣理論
2.3.2 點一軸漸進擴散理論
2.3.3 圈層結構理論
2.4 區域經濟管理理論
2.4.1 地域分工理論
2.4.2 區域一體化理論
2.5 區域發展戰略研究理論
2.5.1 戰略與區域發展戰略
2.5.2 發展方向與戰略目標
2.5.3 戰略抉擇
2.5.4 發展戰略的理論模式
2.6 經濟區域劃分的理論和方法
2.6.1 經濟區域的概念和特點及其形成
2.6.2 經濟區域劃分的主要方法
2.6.3 我國主要經濟區域劃分的實踐與評價
2.7 本章小結
第3章 國際經濟—體化的發展與借鑑
3.1 國際經濟一體化理論的基本框架
3.1.1 關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定義
3.1.2 關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形式或階段
3.1.3 關於“部門一體化”與“完全一體化”
3.1.4 關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實現與標準
3.1.5 關於國際經濟一體化區域範圍的界定
3.1.6 關於國際經濟一體化與國際合作和國際政治一體化
3.1.7 關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理論基礎
3.2國際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歷程
3.2.1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史前階段(20世紀前半期)
3.2.2 區域一體化的初創階段(20世紀50年代)
3.2.3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蓬勃發展時期(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3.2.4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深化時期(20世紀80年代至今)
3.3 國際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借鑑意義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中國區域發展戰略的演變及三大區域發展模式
4.1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述評
4.1.1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演變過程
4.1.2 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演變過程的分析
4.1.3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4.2 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模式
4.2.1 蘇南模式
4.2.2 溫州模式
4.2.3 浦東模式
4.3 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模式
4.3.1 珠三角經濟協作區域的界定
4.3.2 “珠三角發展模式”的總體特徵
4.3.3 珠三角發展模式的成因
4.4 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模式
4.4.1 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概況
4.4.2 環渤海地區工業發展特點
4.4.3 實施“交通軸+葡萄串+生態綠地”的發展模式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兩湖”平原經濟成長實證分析
5.1 “兩湖”平原經濟區的合理性分析
5.1.1 “兩湖”平原經濟區的範圍界定
5.1.2 “兩湖”平原經濟區的整體優勢
5.2 區域經濟成長的理論概述
5.2.1 區域經濟成長的概念
5.2.2 區域經濟成長方式的內涵分析
5.2.3 影響區域經濟成長的要素分析
5.3 “兩湖”平原經濟成長的主要特點
5.4 “兩湖”平原經濟結構變動
5.4.1 產業結構變動
5.4.2 農業結構變動
5.4.3 工業結構變動
5.4.4 外貿出口結構
5.5 “兩湖”平原投資結構與經濟運行效益
5.5.1 固定資產投資結構
5.5.2 工業企業經濟效益
5.5.3 工業效益的行業比較
5.6 “兩湖”平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5.7 “兩湖”平原經濟區增長極構想
5.7.1 發展原則和發展思路
5.7.2 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
5.7.3 構建“兩湖”平原經濟區增長極的政策建議
5.8 本章小結
第6章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中的產業集群分析
6.1 產業集群的理論分析
6.1.1 產業集群的基本含義
6.1.2 產業集群的理論解釋
6.1.3 產業集群理論套用的意義
6.2 “兩湖”平原產業集群的條件與環境
6.2.1 “兩湖”平原產業集群的基礎條件
6.2.2 “兩湖”平原產業升級的制約因素
6.2.3 “兩湖”平原產業集群的巨觀環境
6.3 “兩湖”平原產業集群的基本思路
6.3.1 產業集群的基本原則
6.3.2 “兩湖”平原產業集群分工模式
6.3.3 “兩湖”平原產業集群的重,占、及空間布局
6.4 “兩湖”平原產業集群的重點領域
6.4.1 高新技術產業群
6.4.2 傳統工業群
6.4.3 第三產業群
6.5 加快“兩湖”平原產業集群的政策導向
6.6 本童小結
第7章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中的縣域經濟分析
7.1 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指數分析
7.1.1 中國縣域經濟基本數據
7.1.2 全國縣域經濟差異情況
7.1.3 最發達的100個縣市的基本分析
7.2 “兩湖”平原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7.2.1 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綜合測評
7.2.2 四種類型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分析
7.2.3 縣市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水平比較
7.3 “兩湖”平原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7.4 “兩湖”平原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中的城市集群分析
8.1 “兩湖”平原經濟區城市集群的依據
8.1.1 城市群的概念
8.1.2 城市群的功能
8.1.3 我國城市群的劃分標準
8.2 “兩湖”平原城市群發展現狀分析
8.2.1 “兩湖”平原城市發展的基本情況
8.2.2 “兩湖”平原城市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8.3 “兩湖”平原經濟區城市集群對策
8.3.1 以“兩湖”平原為腹地,建立城市群的“中心城”
8.3.2 以“大荊州”為重點,構建“兩湖”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圈”
8.3.3 以“木”字形結構為依託,開發建設“衛星城”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中的CBD建設
9.1 現代CBD及其基本特徵
9.2 國內外CBD建設現狀
9.3 “兩湖”平原建設現代CBD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9.3.1 必要性分析
9.3.2 可行性分析
9.4 “兩湖”平原區域性CBD位置的合理選擇
9.4.1 “兩湖”平原商務情況分析
9.4.2 建設荊州中央商務區可行性分析
9.5“兩湖”平原區域性CBD的總體定位
9.6建設“兩湖”平原區域性CBD的措施
9.7本章小結
第10章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中的投資環境分析
10.1 投資環境的構成要素
10.2 中國外商投資的區域分布變化及原因
lO.2.1 利用外資渠道的變化
10.2.2 中國利用外資的區域分布情況
10.2.3 中國外商投資區域差異原因分析
10.3 “兩湖”平原投資環境評估
lO.3.1 評估方法
10.3.2 評估結果與分析
lO.4 最佳化“兩湖”平原投資環境的對策
10.5 本章小結
第11章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中的區域管理創新
1.1 已開發國家區域經濟管理的經驗及其借鑑
11.1.1 美國區域經濟管理的經驗
11.1.2 英國區域經濟管理的經驗
11.1.3 日本區域經濟的管理及其經驗
11.1.4德國區域經濟管理的形式和特徵
11.2中國中央一地方許可權劃分與區域管理模式
11.2.1 中央一地方政府管理許可權的劃分
11.2.2 中央一地方許可權轉變的障礙
11.2.3 中國區域經濟管理模式
11.3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中的區域經濟衝突與制度創新
11.3.1 “兩湖”平原的經濟衝突分析
11.3.2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發展中的制度建設
11.4本章小結
第12章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中的巨觀經濟發展模型
12.1 “兩湖”平原經濟結構特徵分析
12.1.1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基本經濟特徵
12.1.2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階段
12.1.3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支持條件分析
12.2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發展模型
12.2.1 “兩湖”平原模型的前提條件
12.2.2 “兩湖”平原模型的結構關係
12.3 2000一2010年“兩湖”平原經濟發展結果預測
12.3.1 總量水平和相對地位
12.3.2 產業結構的發展變化
12.3.3 投資與投資結構
12.3.4 勞動力就業結構
12.3.5 人均GDP
12.3.6 收入水平
12.3.7 財政能力
12.4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方案的比較
12.4.1 低方案
12.4.2 高方案
12.5 “兩湖”平原經濟—體化發展戰略的選擇
12.5.1 建立現代區域性大城市,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12.5.2 發揮區域群體優勢,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最佳化
12.5.3 整合統一的區域性商品大市場,健全現代流通體系
12.5.4 構建統一的區域性金融大市場,健全現代金融體系
12.5.5 建立區域性人才大市場,促進區域內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12.6 本章小結
結論
附錄1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發展模型變數表
附錄2 “兩湖”平原經濟一體化發展模型方程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