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兩歸鴻·上海電機學院百名校友訪談錄

兩兩歸鴻·上海電機學院百名校友訪談錄

《兩兩歸鴻·上海電機學院百名校友訪談錄》繫上海電機學院慶祝建校60周年編撰的紀念文集。由採訪篇和回憶篇兩部分組成,文字生動、感人,翔實地報告這所20世紀50年代創建的著名工科學校,秉承“技術立校、套用為本”的理念,崇尚“明德至善、博學篤行”的古訓,踐行“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走過了由中專—高職—本科的成長曆程。60年來學校培養了數萬名工程師、專家、研究人員、企業家,他們為工業建設、軍工科研乃至國家航天事業作出過貢獻。這些樸實文字,令人鼓舞、啟迪和奮進。《兩兩歸鴻·上海電機學院百名校友訪談錄》由夏建國主編。

內容簡介

《兩兩歸鴻——上海電機學院百名校友訪談錄》共收錄了逾100位校友,分為採訪稿和回憶篇兩部分。他們講述校友豐富的人生經歷、迥異的人生軌跡、健康的道德人格,分享校友對事業孜孜不倦的執著追求、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回憶錄部分是由一些校友親自撰寫,記錄難忘的母校生活、深厚的同窗情誼以及對給予他們理想智慧之光的恩師的懷念,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對母校的深深感恩與依依留戀之情。本書由夏建國主編。

圖書目錄

採訪篇
衛 平 揮不去的文化情結
馬配新 成功不需要定義
王建軍 教授級高工的低調人生
王秋明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才能實現自身價值
王健勝 先做人,後成事
仇建忠 “樂活”並“思進”著
朱建華 平凡中的不平凡
喬任梁 電機“好男兒”喬任梁
任京康 一個軍工工人:綠葉對根的情懷
劉金根 為敏,為勤,為善,為人
湯忠心 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我從不放棄
許建國 學習、機遇、心態與個人成就
孫耀其 與成功更近一步
嚴少勇 嚴少勇和他所在的公司
嚴雪怡 上海電機製造學校復校前後
蘇 軍 蘇軍印象
李生全 生產計畫員的24載春秋
李有富 做人為根,技術為本
李林昌 曾經以校為家,如今以校為根
楊岳卿 創業,為人生尋找更豐富的可能
楊洪弟 回憶過去,展望未來
楊 喆 從輔導員到總經理
吳 堯 從電機學子到銷售經理的兩年
吳杏仙 勇敢跟隨內心的聲音
吳 越 不走尋常路,創業別樣天
何士林 十磨九難真君子
何志明 鑄造金鑰匙,為更多人開啟成功夢想
沙利豐 成功在於不斷地給自己清零與復位
沈任元 一門課,一生情
沈 佳 永不停步的前行者
沈思明 上海餐飲業教父沈思明的睿智人生
張少君 腳踏實地,收穫夢想
張文俊 選擇一種經歷,成就一種生活
張可可 贊張可可同學的創新精神
張 敏 巾幗無需讓鬚眉
陸金元 專業知識是我的第二生命
陳 斌 “四五套辦”的親歷者
邵力偉 此情不老系母校
金德華 讓自信為成功護航
周至炎 把握機遇,實現夢想
周 抗 從電氣專業走出來的藝術家
周伯明 成就每個階段最輝煌的自己
周昭坎 藝海中的尋夢者
周瑞峰 為人處事的“三要”真理
龐培利 電氣工程師的商道人生
經 琪 磨礪以須,穩中求勝
冒德華 平凡卻不平庸
施衛平 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經歷
姚 凱 努力——搭建興趣與成就的橋樑
姚 俊 成功從好奇開始
顧為民 顧為民印象
顧國平等 友誼是我們事業騰飛的翅膀
錢思佳 人生六部根基
錢璟明 閒書不閒,習慣影響生活
徐興康 揣著中專文憑的教授級高工
徐增豪 從裝配組長到碩士生導師
奚家成 一輩子的“電機”人
奚耀藝 截然不同的成功之路
高志躍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高 越 不斷超“越”自己
郭 凱 好習慣助力成長
黃慶豐 水之簡,火之熱
曹德華 一個企業家的成長之路
盛佩英 工科女講師的兩次“轉身”
彭留祥 認真務實乃做人之本
董建華 最真實的接觸
蔣玉萍 因執著而精彩
蔣 潔 努力拚搏,成就精彩
謝川林 勤懇鑄造成功
蔡偉東 走出校園,依然精彩
蔡德泰 平凡崗位鑄就奇蹟,結緣電校一生情懷
闞寶春 十年磨一劍
瞿嘉晨 演繹精彩人生,綻放青春活力
龔陳宇等 榜樣的力量
回 憶 篇
王順林 祝願學校“贏”得發展
王 巍 憶電校生活
王露萍 校慶感言
卞文彪 我思念您——我的母校
方雲娣等 歲月嫣然,往事如歌
方 芳 品茗電機
尹忠義 在電校的許多“第一次”
曲守銘 母校的“地標”
朱軍明 飲水思源,感恩母校
朱志義 難忘母校,祝福母校
朱志仁 難以忘懷的母校情緣
喬銀平 又到畢業季
阮益豐 母校對我的教導和愛護,讓我終身難忘
嚴雪怡 我校50年前的“勤工儉學”
李文忠等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
肖 薇 我的母校,我的青春
邱永甫 歲月如歌
何士林 我的夢想從這裡起航
沈志平 人生有限,努力無限
宋又廉 我心中的校園紫藤花
宋儀僑 讀史·明志·興業
張 令 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
張良棟 回溯歷史,改革發展
張國強 母校,讓我們畢生難忘
張 朋 1969年的冬天
張 炎 葉對根的回憶
張浩然 大學,那些人,那些事
張 望 在我記憶深處
張琪贊 那些年,那些記憶
張慧穎 願母校越走越輝煌
張 毅 感恩那一方沃土
張燕賓 我畢業於上海電校
陸偉達 憶復校初期二三事
陸福全 師恩永難忘,同學友情常念
陳曉婷 心懷感恩,情系電機
金煜齡 向實踐學習,增長才幹
周全等 那些珍貴的記憶
周庠怡 特色之路成就卓越之果
鄭 浩 我心目中的電機學院
鄭 穎 感謝源於那份恩情
趙春華 從閔行校區建築變遷看學校發展
俞佳靖 難忘的世博志願行
祝建林 30年,不變的同窗情懷
賀曉婧 母校點滴回憶
秦志尚 母校情懷
袁 澄 一位退休教師給校慶的獻禮
夏文慶 電校記憶
錢秋根 期待相聚在一起
徐向圖 美好的歲月,永恆的懷念
徐 冰 那些我們歌唱的青春
徐洪泉 母校情·師生情·校友情
徐增豪 記機電職大79級工具機班畢業設計
奚國強 母校的榮耀
唐可平 夢想從這裡起航
唐景欣 回憶過往,恰同學少年
海定廣 我親歷的教學改革
談五琴 遲到的大專畢業證書
陶建川 母校打造了我創業的翅膀
黃國銘 有種回憶刻骨銘心
黃 鑫 那年我們一起讀過的大學
梅海甬等 人校30年點滴回憶
梁 森 我與挑戰杯的緣分
董福民 母校是學子們成功的搖籃
瞿嘉晨 大學裡的故事
嚴美霖等 “鍛鍊小組舞”的產生和演出
佚 名 幾件小事
陳建英等 我們共同的記憶
後記

後記

在上海電機學院6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為進一步挖掘校友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探尋上海電機人的成長足跡,感受平凡人物不平凡的力量。自2012年4月份開始,在校慶辦、宣傳部的牽頭下,共同開展了主題為“尋找最美電機人”的百名校友訪談活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累計完成100名校友的採訪,收到100名校友撰寫的回憶錄。現在我們將其中的140餘篇匯集成冊,結集出版,獻禮母校60華誕。
與新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歷程血脈相連的上海電機學院始建於1953年,經歷了上海電器工業學校、上海電器製造學校、上海電機製造學校、上海電機製造技術專科學校、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上海電機學院的校名更替。期間,先後有上海市機電一局職業大學閔行分部和上海機電工業職工大學一分校、上海機電工業職工中等專業學校、上海市機電工業學校、上海機電工業職工大學加入上海電機學院大家庭。60餘年裡,母校先後為國家培養出近8萬餘名學子。學子們或立身政壇,造福桑梓;或潛心學界,激揚文字;或投身商海,運籌帷幄;而更多的是獻身祖國裝備製造業,與創造者共創未來。校友們都有崇高的情操、善良的心靈和精彩的人生故事。但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我們只採訪了其中的百餘名校友,掛一而漏萬,敬請廣大校友諒解。還有一些已採訪的校友,因種種原因,部分採訪稿未能編入本書,亦請諒解。雖然我們所採訪的這些校友,還遠遠不能代表全部校友的風貌。但我們仍然認為,將這些校友的動人故事和精彩人生與更多的人分享,依然具有特殊的意義。採訪的過程,同樣也是鍛鍊學生記者能力,對他們進行“愛校榮校”教育的過程,更是體現學校人文情懷,讓校友感受母校溫暖的過程。同時也希望通過書中校友成長的故事為在校大學生學習先進、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提供鮮活的範本,樹立良好的榜樣。
校友採訪和回憶錄徵集的工作得到了學校方方面面的關心和支持。為了建立記者志願者隊伍,我們面向全校招募了60餘名學生志願者、10餘名教工志願者,組成了記者採訪團。校友會林敏芝老師經常給老校友、老領導致電致函,動員他們撰寫回憶錄。為了確保尋訪活動的開展,校慶辦、宣傳部多次組織學生記者進行校史歷史、人物採訪、寫作技巧、公關禮儀等方面的培訓,在初稿形成以後,還專門組織他們進行採訪、寫稿和修改等方面的寫作指導。一年來,採訪團的老師和同學們足跡遍布上海、北京等地,郵件、電話更是讓遠在祖國各地,甚至海外的電機校友匯聚於一股濃濃的母校情緣中。
本書的編寫工作得到上海電機學院黨委書記郝建平和校長夏建國的關心和支持,夏建國校長還親自為本書作序。校黨委書記助理潘清策劃了整個訪談活動,並全程參與甚至親自帶隊走訪校友。何錫濤、孫慧等參加了本書的審稿、統稿工作,吳靚宇、曹勝彬、鍾偉、袁亮、徐雷、鍾曉巍、趙靜等組織協調記者志願者的尋訪活動,馮雯雯、張愛芹、孫慧等老師在採訪稿的撰寫和修改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對本書的出版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幫助,在此一併致謝。
由於訪談和回憶錄的撰寫者多為學生記者和校友,很多作品都是他們執筆為文的最初體驗,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3年6月

序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2013年,上海電機學院走過一個甲子的歲月,迎來60華誕。仍記得重病中的老校長嚴雪怡先生緊握我的雙手,語重心長地說:“電機學院是幾代人的心血,你們一定要把她建設好。”回眸學校的甲子歷程,回味嚴老校長的囑託,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這一路上的每一步,上海電機學院都走得踏實而輝煌。
上海電機學院經歷過風雨與艱辛,也迎來了歡欣與喜悅。1953年,學校由華東工業管理局籌辦創建,憑藉著在技術專業教育領域的獨領風騷,1958年國家領導人劉少奇親自視察學校。1970年,學校被迫解散。在嚴雪怡等老同志的努力下,終於在8年後艱難復校。1985年,學校成為國家教委批准的首批試辦五年制技術專科(五年制高職)三所學校之一。其後的十幾年,學校發展進入快車道,先後合併了一批大中專學校,並於2004年9月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上海電機學院。2012年,學校迎來獨立培養的第一批專業學位研究生。從閔行到楊浦,再到今天的臨港新校區,從中專到高職,再到本科院校,電機學院的發展是時代進步的縮影,更是一代代電機入奮鬥的結果。
一個學校的發展不僅僅是規模的擴大、辦學層次的提高,重要的是歷史的傳承、文化的治療,而更核心的要義是為社會不斷輸送優秀的人才。60年來上海電機學院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八萬多人,各行各業都能看到電機人的身影,校友遍及祖國各地、世界各國。校友是母校的一面鏡子,他們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直接體現著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他們的行為規範和價值取向影響著學校文化精神和傳統內涵的傳承與發揚。校友是母校的寶貴財富,他們用不同的方式關心、支持母校發展,反哺母校,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在校的學弟學妹以示範和啟迪。校友是母校的一張名片,閃耀著歷史的光芒和文化的色彩,展示著電機學院經久不衰的榮耀和輝煌。
《兩兩歸鴻——上海電機學院百名校友訪談錄》共收錄了逾100位校友,分為採訪稿和回憶篇兩部分。這百位校友當中,有年至耄耋的老人,有畢業不久的八零後;有的在校園中就已嶄露頭角,有的在工作崗位上尋找到一片藍天;有在各行各業顯山露水的精英;有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的普通勞動者。採訪稿部分是我校近百名大學生志願者組成的學生記者團的努力成果,他們通過收集資料、編寫提綱、預約訪談,走訪心目中敬仰的校友,並從自己的視角出發撰寫採訪稿。他們講述校友豐富的人生經歷、迥異的人生軌跡、健康的道德人格,分享校友對事業孜孜不倦的執著追求、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回憶錄部分是由一些校友親自撰寫,記錄難忘的母校生活、深厚的同窗情誼以及對給予他們理想智慧之光的恩師的懷念,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對母校的深深感恩與依依留戀之情。
在上海電機學院甲子校慶慶典前夕,《兩兩歸鴻》的彙編出版,是學生記者團的志願者們用特別的方式為母校校慶獻禮,是一位位校友用實際行動表達對母校的熱愛。同時要感謝為本書的策劃、編撰和出版付出辛勤勞動的工作人員,正是他們的努力,在學校、校友和學生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
最後,我衷心祝福親愛的母校生日快樂,在甲子輪迴的新起點砥礪奮進,追求卓越;也衷心祈福所有的電機人,自強不息,健康平安!
是為序。
上海電機學院校長
夏建國
2013年6月於南丹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