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書名:搜尋忘卻的記憶:全球毒品500年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
頁碼:518 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44705509
包裝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正文語種:中文
外文書名:The pursuit of oblivion a global history of narcotics 1500-2000
內容簡介
毒品,被世人稱為“幽靈、瘟疫、魔鬼”,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和社會安寧。鴉片煙毒在近代中國的肆虐和造成的危害罄竹難書。
與毒品宣戰,需要每個人的參與。這就需要更多的人了解毒品和毒品犯罪。《搜尋忘卻的記憶--全球毒品500年》雖是學術著作,卻有較高的實用價值。作者本著尊重史實,尊重原創的精神,從毒品的早期歷史,到毒品的生產、交易、服用、發展、蔓延及反毒鬥爭,為我們講述了五個世紀以來吸毒者妻離子散、身敗名裂的悲慘故事,描述了非法交易者如何將毒品變為世界上毒害人類最賺錢的黑市品,對世人如何與毒品鬥爭提出了可資借鑑的建議,但原作者的一些觀點尚可商榷。《搜尋忘卻的記憶--全球毒品500年》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它還是一部歷史著作、科普讀物和工具書。閱讀《搜尋忘卻的記憶--全球毒品500年》,我們要牢記毒品的危害,警鐘長鳴,進而從我做起,做一名自覺拒絕毒品的公民;一名幫助吸毒者重獲新生的公民;一名勇於與毒品犯罪作戰的公民。
媒體推薦
“《搜尋忘卻的記憶--全球毒品500年》是一部吸毒史,因此也是一部極端情感史。它講述了五個世紀以來癮君子和吸毒者的故事。其中有君主、首相、偉大的作家和作曲家、傷兵、過勞的醫生、壓抑的家庭主婦、筋疲力盡的勞工、精力充沛的商人、花花公子、性工作者、流行歌星、衣衫襤褸的失敗者、身心疲憊的青少年……
書中的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城市和郊區,發生在倫敦和巴黎,發生在世界各地……雖然《搜尋忘卻的記憶--全球毒品500年》主要是一部人物和地方歷史,但也是一部禁毒史。 ”
——理察·達文波特-海因斯
目錄
中譯本序
緒言
第一章 早期歷史
第二章 啟蒙運動時期的鴉片
第三章 新發明的專利時代
第四章 神經、注射針和維多利亞時代的醫生
第五章 化學藥品
第六章 墮落
第七章 禁毒時代的曙光
第八章 違反法律
第九章 非法交易
第十章 焦慮的年代
第十一章第一個反毒沙皇
第十二章英國毒品情況
第十三章總統們的毒品之戰
第十四章尾聲
附錄 引用注釋
譯後記
序言
毒品,被世人稱為“幽靈、瘟疫、魔鬼”,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和社會安寧。鴉片煙毒在近代中國的肆虐和造成的危害罄竹難書。從18世紀末起,西方一些國家將大量鴉片走私偷運至我國,毒害中國人民並造成中國大量白銀外流。鴉片的毒害,使許多吸食者喪德失志,亡身毀家。中國由此積貧積弱,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為了抗爭西方國家的惡劣行徑,以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代表的中國人民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禁毒鬥爭。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為了維護其侵略利益,悍然對我國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遭到了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的頑強抗爭。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政府採取堅決措施,徹底禁絕了鴉片煙毒,並在此後的近三十年里,成為舉世讚譽的“無毒國”。然而,自上世紀70年代末,來自“金三角”的毒品又滲透進入我國,毒品犯罪在我國又死灰復燃,並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2005年,全國共繳獲易製毒化學品157.9噸,在冊吸毒人員達百萬餘人。毒品犯罪形勢十分嚴峻。
當前,我國的毒品形勢依然面臨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境外毒品對中國“多頭入境、全線滲透”,尤以“金三角”、“金新月”地區的毒品對我國的危害為最;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製造販賣冰毒等苯丙胺類毒品犯罪出現增多的趨勢,已經成為新的毒品問題;易制化學品流入非法渠道出現新的變化;我國的吸毒人員持續增多,吸食毒品的種類也在多樣化;毒品的社會危害越來越嚴重,誘發大量的刑事案件、治安問題、愛滋病傳播等,影響社會的穩定。
面對日益嚴峻的禁毒形勢,多年來,中國的禁毒執法部門始終對毒品犯罪保持嚴打高壓的態勢,採取多項有效措施,預防、控制和打擊毒品犯罪。1997年,我國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專設毒品犯罪一節,規定了不同毒品的種類、數量和刑罰幅度,將打擊毒品犯罪提升到“人民戰爭”的高度。近年來,全國禁毒部門按照國家禁毒委的統一部署,以遏制毒品來源、遏制新吸毒人員滋生為目標,以禁毒預防、禁吸戒毒、堵源截流、禁毒嚴打、禁毒嚴管五大戰役為重點,深入開展禁毒人民戰爭,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為禁毒工作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禁毒嚴打專項鬥爭,遏制了毒品犯罪的發展勢頭;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了公民的防毒、拒毒能力;通過無毒社區的創建,幫助大批吸毒者戒除了毒癮,重獲新生,使世人看到了中國將再次禁絕毒品的希望;通過禁毒國際合作機制的日益完善,有力地打擊了跨境毒品犯罪,進一步密切了同周邊國家和世界其他相關國家的禁毒合作,不斷擴大了我國在國際禁毒領域的影響。
與毒品宣戰,需要每個人的參與。這就需要更多的人了解毒品和毒品犯罪。本書雖是學術著作,卻有較高的實用價值。作者本著尊重史實,尊重原創的精神,從毒品的早期歷史,到毒品的生產、交易、服用、發展、蔓延及反毒鬥爭,為我們講述了五個世紀以來吸毒者妻離子散、身敗名裂的悲慘故事,描述了非法交易者如何將毒品變為世界上毒害人類最賺錢的黑市品,對世人如何與毒品鬥爭提出了可資借鑑的建議,但原作者的一些觀點尚可商榷。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它還是一部歷史著作、科普讀物和工具書。閱讀本書,我們要牢記毒品的危害,警鐘長鳴,進而從我做起,做一名自覺拒絕毒品的公民;一名幫助吸毒者重獲新生的公民;一名勇於與毒品犯罪作戰的公民。
本書的譯者蔣平博士,是公安機關一個部門的負責人,他能在百忙之中,利用工作之餘,將數十萬字的原著翻譯出版,不僅體現了他勤於學習、肯於鑽研的精神,更體現了他身上所鑄就的強烈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我相信,該書的翻譯出版,一定會對預防和打擊毒品犯罪,加強毒品犯罪問題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摘
1700,年威爾斯醫生約翰·瓊斯(1645一l709)的醫學論文(鴉片揭秘》(MysteriesofOpiumReveal’d)的發表,揭開了鴉片史的新時代。西頓海姆和威利斯用拉丁語寫作,給他們的同行留下了他們的專業知識,但是瓊斯用生動的英語寫作。在他那個時代,醫學手冊的出版對大眾讀者具有商業吸引力。《鵂片揭秘》的目的是促進鴉片的使用,分享瓊斯不遺餘力收集的專業知識。他對18世紀初人們態度的總結,在很多方面,放之整個世紀而皆準。這是一個人們拒絕使用傳統的希臘一羅馬醫藥時期,試驗層出不窮,試驗者勇往直前。
人們認為,安德羅馬徹斯或伽林那樣的古代醫生開出的伽林製劑,靠提起病人的精氣而起作用。伽林製劑的原理類似於瓊斯提出的鴉片療法理論。“鴉片可以帶來快樂,快樂可以解悶和放鬆,加上鴉片與疼痛不調和,因此可以消痛。”他對鴉片的熱衷,就像長期或定量服用的人一樣,認為“它防止和消除悲傷、恐懼、焦慮、煩躁、煩惱”。鴉片使數以百萬計的鴉片消費者“更平靜,更願意打理生意,辦事更加敏捷”。像其他時代提倡使用鴉片的人一樣,瓊斯給他喜歡的物品賦予了提高性慾的能力。他向讀者信誓旦旦地說,鴉片“可以迅速使人性慾大增、勃起,等等,那就是為什麼土耳其和東方國家(尤其是一夫多妻制國家)的異教徒大量使用鴉片的原因”。這在“所有(或大部分)國家都臭名昭著,也包括希臘和日本”。瓊斯透露說“有幾個商人和推銷員,現住在倫敦,可以證明……同樣的事,他們的親身體驗……他們的話我不重複,部分出於謙虛,部分出於簡明扼要”。更實際的是,瓊斯推薦用鴉片治痛風、浮腫、黏膜炎、氣喘、痢疾、霍亂、麻疹、天花、絞痛和其他疾病。他敘述說,鴉片可以減輕或止住嘔吐、打嗝、痙攣、攣縮(包括生孩子時的攣縮),緩解飢餓,減輕痛經,止住某些大出血,促進“乳房、陰莖的增長,增加奶水”,引發“性夢”和“夜裡遺精”。他對奇異的毒品固有的矛盾之處大惑不解:“它麻木情感,卻又激發性慾”;“它讓人遲鈍,卻又讓人辦事敏捷;它讓人頭腦渾濁,卻又使人安靜”;“它使人癲狂,或又使人安神靜氣”。雖然它“讓一些虛弱不堪的人強壯(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它),卻又致一些體弱者喪命”。
瓊斯沒有躲避鴉片的破壞性。他也認為“長期濫用鴉片的結果”是“使性情煩悶、憂鬱和沉重(像老醉鬼一樣),但鴉片還在起作用的時候除外”。他相信或願意相信有可能在不加量的情況下,使用鴉片可以產生舒服感。他認為人類的惡習是導致鴉片帶來不幸
……
後記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璀璨的文明史上,沒有第二種商品曾經像鴉片那樣,給她帶來難以估量的災難與恥辱。時至21世紀的今天,毒品仍是影響中國發展、危及社會秩序、損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社會問題。中國並不是罌粟的原產地,鴉片罌粟及其製品傳入中國,開始於唐代,《舊唐書》亦有記載。縱觀早期的毒品——鴉片,在中國主要是用作供品及藥品,似乎並沒有掀起什麼波瀾。鴉片之禍,主要是19世紀中葉由英國對華實施大規模鴉片走私政策而產生的。這一痛苦、恥辱的歷史,中國人是永遠不會忘記的。與此同時,毒品在西方國家的泛濫卻與其文化背景、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尤其是各國政府的政策息息相關。了解500年來全球毒品問題的產生與發展,西方國家對毒品問題的控制與干預,以及少數列強利用毒品實施掠奪與霸權等史實,對研究當代毒品問題、制定打擊策略、幫助戒毒人員重返社會都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這是我翻譯此書的初衷。
翻譯對我來說原本是一項樂趣,求知的樂趣,先睹為快的樂趣,當然亦有介紹外來文化與大家分享的樂趣。基於此,譯者也曾先後翻譯過幾本書著,並從中收穫了許多知識的樂趣。應邀翻譯此書後,經細細研讀,感受到了作者對全球毒品問題研究的認真和深入,感受到了作者透過研究而散發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也感受到了毒品給全球帶來的沉重負擔。同時,由於譯者對毒品問題研究不多,感受不深,因而翻譯此書並不輕鬆,肯定存在許多不足,甚至還有一些錯誤,懇請原作者諒解,希望廣大讀者指教,若有機會再版,定將努力拾“缺”補“憾”。
本書在翻譯的過程中也得到了眾多老師、親屬和朋友的支持和幫助,南京市團市委的蔣仲群同志,南京師範大學孫昂、胡明霞、蘇小蘭老師,胡牧博士等也參與了本書部分章節的翻譯和校對,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貢獻了聰明才智,在此一併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