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學校配套教材:醫學影像物理學學習指導

圖書信息

作 者: 吉強,童家明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36167 出版時間:2010-12-01 版 次:2

頁 數:230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醫學 > 醫學理論與研究

內容簡介

醫學影像物理學的一個學科特點是理論聯繫實際十分突出。《醫學影像物理學學習指導(第2版)》中講述各類醫學影像的內容都分成兩部分,即物理基礎及成像過程,實際上後者是前者的套用,所以講授或學習中一定要兩者聯繫起來。此外另一特點是書中涉及的物理知識非常廣泛,甚至超出了大學基礎物理學所講述的範圍,從經典力學的旋進到近代的原子核物理中的核反應都是醫學影像物理學的知識基礎。這就要求講授者能幫助學生預先了解這些知識,學生也應主動去預習、查閱所涉及的基礎知識。

目錄

第一章 X射線物理
第一節 X射線的產生
一、X射線管
二、X射線管的焦點
三、連續X射線和特徵X射線的特性
四、X射線能譜
第二節 X射線輻射場的空間分布
一、X射線強度
二、輻射場的空間分布
第三節 X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一、作用截面
二、衰減係數
三、主要作用過程
四、X射線的基本特性
第四節 X射線在物質中的衰減
一、單能X射線在均勻物質中的衰減
二、連續X射線在均勻物質中的衰減
三、X射線在非均勻物質中的衰減
章後習題解答
自我檢測題
第二章 X射線影像
第一節 模擬X射線影像
一、普通X射線影像
二、特殊X射線攝影
三、X射線攝影圖像質量評價
第二節 數字X射線影像
一、數字圖像基礎
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三、數字X射線攝影
四、數字X射線影像的主要技術優勢
第三節 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X-CT)
一、X-CT的基礎知識
二、傳統X-CT的掃描方式
三、電子束掃描方式
四、螺旋CT
五、X-CT圖像的質量控制
章後習題解答
自我檢測題
第三章 磁共振物理
第一節 原子核的磁性
一、角動量與旋進
二、電子的角動量與磁矩
三、原子核的角動量與磁矩
第二節 靜磁場中的磁性核
一、磁矩在磁場中的附加能量
二、磁矩在磁場中旋進
三、氫核磁矩在靜磁場百中的旋進角度
四、氫核磁矩在兩個能級的分布數之差
五、核磁矩的相位
六、Mo的大小
第三節 磁共振
一、射頻場B1的產生
二、射頻場對樣品的激勵
第四節 弛豫過程
一、Bloch方程
二、環境溫度與弛豫時間T1
第五節 自由感應衰減信號
一、自由感應衰減信號的產生
二、FID信號的套用
第六節 化學位移和磁共振波譜
一、化學位移
二、譜線的特性
章後習題解答
自我檢測題
第四章 磁共振成像
第一節 磁共振信號與加權圖
一、基本脈衝序列與成像參數加權概念
二、縱向磁化強度矢量與加權圖像
三、橫向磁化強度矢量與加權圖像
四、IRSE序列與壓水、壓脂肪
第二節 磁共振圖像重建
一、梯度磁場
二、MRI的空間定位
三、選層梯度磁場對信號的影響
四、二維傅立葉變換與^空間
第三節 快速成像序列
一、減少成像時間的主要方法
二、FSE序列組成及特點
三、梯度回波及三種回波形式
四、回波平面成像序列
五、快速成像序列的套用
第四節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一、流動現象
二、流動現象的補償
三、時間飛躍法血管成像(TOF MRA)
四、相位對比法血管成像
五、MIP圖像重建
章後習題解答
自我檢測題
第五章 核醫學物理
第一節 原子核的基本性質
一、原子核的組成和質量
二、核素及分類
三、原子核的穩定性
第二節 原子核衰變的類型
一、α衰變
二、β衰變
三、γ衰變
四、衰變綱圖
第三節 原子核衰變的巨觀規律
一、放射性指數衰變規律
二、與核衰變有關的物理量
三、遞次衰變
四、放射平衡
五、放射性計數的統計規律
第四節 原子核反應
一、核反應的一般概念
二、中子及分類
三、中子核反應
第五節 醫用放射性核素的來源
一、反應堆生產放射性核素
二、回旋加速器生產醫用放射性核素
三、放射性核素髮生器生產醫用放射性核素
章後習題解答
自我檢測題
第六章 核醫學影像
第一節 概述
一、核素示蹤
二、放射性製劑
三、核醫學影像的技術特點
第二節 γ射線探測
一、γ射線能譜
二、閃爍計數器
三、脈衝幅度分析器
第三節 準直器
一、準直器的作用
二、準直器的技術參數
第四節 γ照相機和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
一、γ照相機原理
二、γ照相機的性能指標及質量控制
三、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原理
四、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的技術優勢
第五節 PET及其融合技術
一、PET原理
二、PET技術優勢
三、PET融合技術
章後習題解答
自我檢測題
第七章 超聲物理
第一節 超音波的基本性質
一、超音波的分類
二、超音波的產生機制
……
第八章 超音波成像
第九章 紅外線物理
第十章 電離輻射的生物效應與損傷
第十一章 電離輻射的防護

前言

“醫學影像物理學”是醫學影像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它主要講述各類醫學影像成像過程的物理學原理、圖像特點及其質量控制。
醫學影像物理學的一個學科特點是理論聯繫實際十分突出。書中講述各類醫學影像的內容都分成兩部分,即物理基礎及成像過程,實際上後者是前者的套用,所以講授或學習中一定要兩者聯繫起來。此外另一特點是書中涉及的物理知識非常廣泛,甚至超出了大學基礎物理學所講述的範圍,從經典力學的旋進到近代的原子核物理中的核反應都是醫學影像物理學的知識基礎。這就要求講授者能幫助學生預先了解這些知識,學生也應主動去預習、查閱所涉及的基礎知識。
講授者及學習者應從書中內容體會和把握現代醫學影像發展的趨勢:快速成像技術的發展,以表現快速的生理、生化過程;從以形態學信息為主的圖像向表現出更多的功能性信息圖像發展;從圖像的定性化診斷向定量化發展;從只能反映器官和組織的低層次的巨觀信息向能反映深層次的分子水平的醫學圖像發展。這種動態的學習方法自然會對快速發展的醫學影像技術有積極的應對和預見。
學習要講究方法。物理學科類的學習切忌的是死記硬背,強調對概念、規律的理解、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梳理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難點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哪些是一般了解的內容。理論教材中的例題極少,章後習題也不多。習題不是對理論的驗證,習題只是幫助人們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學會把理論運用於實際的方法。學習指導中我們補充了一些例題,其目的仍是強調通過例題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