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 者: 張翌軒 編 陳漢文 譯
出 版 社: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811228861
出版時間: 2010-01-01
版 次: 1
頁 數: 168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管理>企業管理與培訓
內容簡介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發布以來,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研究借鑑世界主要經濟體關於內部控制的經驗做法和經典文獻,加快推進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經美國科索委員會(COSO)獨家授權,在世界銀行的資助下,我們組織翻譯了《內部控制體系監督指南》一書,供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委員、諮詢專家和廣大讀者參考。
圖書目錄
卷一——指南
1.指南的目標
2.監督的性質和目標
3.監督模型
建立監督的基礎
設計並執行監督程式
評估並匯報結果
其他考慮事項
4.總結
卷二——套用
1.監督,內部控制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監督職能
有效內部控制體系的結構
監督模型
2.建立監督的基礎
管理層基調
組織結構
理解內控有效性的初始點
3.設計並執行監督程式
風險排序
識別關鍵控制
識別有說服力的信息
實施監督程式
4.評估並匯報結果
排序並溝通結果
內部報告
外部報告
5.其他考慮事項
對外包控制活動的監督
信息技術在監督中的套用
文檔記錄的規範化及水平
監督的範圍
6.評價監督的效果及效率
附錄A: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原則
附錄B:監督模型與1992 COSO框架的匹配
專業術語
卷三——案例
1.介紹
監督模型
2.為監督建立一個基礎
高層基調
案例1:持續發展和溝通對包括監督在內的內部控制的期望
案例2:建立正式的風險委員會來發展和溝通對監督的期望
案例3:制定鼓勵對潛在控制問題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報告的內部審計政策
組織結構
案例4:通過建立關鍵日記賬的記錄/審核標準,明確角色分工和責任
案例5:通過正式的風險委員會來制定和溝通期望
案例6:建立風險控制職能,以促進控制的發展和對這些控制的監督
案例7:明確監督職責的分配
案例8:審計委員會利用內部審計,以解決某些風險
案例9:使用自我評估,將監督責任灌輸到整個管理結構
案例10:內部審計改進其計畫,使之與組織戰略規划進程相適應
案例11:董事會的監督隨著風險而調整
案例12:最佳化內部和外部的溝通渠道
案例13:修改監督方法以改進工廠一級的內部控制監督
理解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基準
案例14:有效使用控制初始點
案例15:建立一個始於風險優先排序的基準
3.設計和執行監督程式
風險排序
案例16: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調整監督的類型、時間和範圍
案例17:使用正式化的風險評估方法
案例18:將正式的風險評估方法與相關控制相結合
識別關鍵控制
案例19:在對關鍵控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開發出一套審計程式
案例20:小型製造公司對關鍵控制的考慮
識別有說服力的信息
案例21:將經營與財務整合到一個技術平台上
案例22:使用間接信息處理經營風險
案例23:在應對業務風險時,平衡直接和間接信息的使用
案例24:更好地利用間接信息來提高對薪資的監督
實施監督程式
案例25:必要的調整以改善持續監督
案例26:通過內部審計或其他方式,使用持續自我評估程式進行
周期性的再確認
案例27:業務執行過程中已識別的變化或潛在的變化導致對監督的
重新考慮
4.評估和報告結果
優先排序和溝通結果
案例28:使用工具來幫助排序、追蹤和報告潛在的缺陷
案例29:使用工具來幫助排序、追蹤和報告潛在的缺陷
案例30:使用合格的人員來評估控制缺陷
案例31:使用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來評估潛在缺陷的嚴重性
對內報告
案例32:為已識別的缺陷建立報告指引
案例33:使用電子表格來追蹤和報告缺陷
案例34:為已識別的控制缺陷建立等級規模和報告指引
對外報告
案例35:從組織與外部審計共同計畫中獲益
案例36:考慮使用外部專家
5.其他考慮
監督外包服務方的內部控制
案例37:獲得並評估外部組織的獨立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利用技術進行監督
案例38:使用監督狀態追蹤工具和“儀錶盤”報告
案例39:使用監督現狀追蹤工具?
案例40:持續監督職責分工控制?
案例41:通過使用賬戶調節追蹤工具來改進監督?
案例42:通過對交易數據進行條件測試來進行持續監督?
案例43:通過對交易數據進行條件測試來進行持續監督?
案例44:使用回歸分析的持續監督?
案例45:使用信息化工具追逐系統授權的改變並確認潛在的職權分工問題
案例46:選擇與信息技術相關的關鍵控制
6.綜合案例
大型零售組織對分店存貨控制的監督
中型製造組織內針對某些運營風險的控制的監督
信息技術控制監督
附錄A:ABC公司CoSO使用文檔
附錄B:季度和年度管理者陳述
附錄C:季度與年度披露委員會審閱程式一覽表
附錄D:企業風險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