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

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命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87年3月,烈士陵園被列為興安盟第一批重點革命紀念建築物。 1988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烈士陵園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毫沁營鎮,占地214畝。是內蒙古規模最大,最具政治影響力的革命烈士陵園,是各族人民緬懷憑弔革命先烈和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該陵園與李大釗革命烈士陵園等100家單位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首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自治區、呼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自治區文明單位”。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命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該陵園中存放著大革命時期犧牲的著名烈士榮耀先、多松年、李裕智和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劉洪雄、高鳳英等先烈的骨灰。為進一步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在原有設施基礎上新建了兩個烈士事跡陳列館,在弔唁廳前廣場兩側塑立了烏蘭夫同志的半身銅像和多松年、李裕智、賈力更、劉洪雄、高鳳英五位烈士的大理石像。經國務院批准,呼市人民政府投資在園內新建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
內蒙古革命烈士陵園位於烏蘭浩特市森林公園內。原址位於烏蘭浩特市火車站東側150米處。該陵園是為紀念在解放戰爭中,犧牲在烏蘭浩特地區的烈士特別是烏蘭浩特籍的烈士而建的。陵園於1948年開始建設,1949年10月1日落成,是自治區政府批准修建的最早的烈士陵園之一。
陵園的主要建築物是人民解放戰爭烈士紀念塔。塔底部為革命烈士靈堂。“文化大革命”中,紀念塔等建築遭到破壞,資料大部散佚。1974年重建紀念碑、革命烈士靈堂和革命烈士紀念堂。1996年,在陵園內用紫鋼製作了一尊內蒙古騎兵雕塑。1999年,將蘇聯紅軍烈士紀念塔由五一廣場搬遷到烈士陵園內,按原樣重新修建。1987年3月,烈士陵園被列為興安盟第一批重點革命紀念建築物。1988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烈士陵園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為更好地緬懷革命烈士,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2000年,烏蘭浩特市委、政府決定將烈士陵園遷到烏蘭浩特市森林公園內,並按國家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標準進行擴建。工程於2001年8月竣工。
重建後的人民解放戰爭烈士紀念塔,坐落在園內的最高處,座北朝南,為火炬型,塔身高23.7米,占地1010平方米。塔身為磚混結構,雪花青大理石貼面,白色整體雕刻大理石罩頂,中間墨綠色大理石貼面上鑲嵌著用鈦金做的烏蘭夫同志在原始塔面上書寫的碑文:“為人民解放戰爭而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塔基為七級五十六層台階,塔前為護欄廣場。紀念塔的右前方是革命烈士靈堂,左前方為革命烈士紀念堂,均為長方形,建築面積各238.5平方米。靈堂記憶體放著325位革命烈士的骨灰,紀念堂內布置有一條56米長的展線。兩座花崗岩群雕位於塔前台階東西兩側,占地面積各33.32平方米。
內蒙古騎兵雕塑位於塔前台階西側,高7.3米,占地面積246平方米。蘇聯紅軍烈士紀念塔位於革命烈士紀念堂東側,座北朝南,塔高827米,占地面積160平方米。烈士陵園門前鑲嵌著布赫同志親筆書寫的“烏蘭浩特市烈士陵園”9個金色大字。整個陵園布局合理,層次鮮明,主題突出,莊嚴肅穆,氣勢宏大。2001年該陵園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