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簡稱內蒙古地勘六院)創建於1970年,始稱“黑龍江省地質六隊”,1979年區劃改為“內蒙古自治區116地質隊”,1992年為適應市場經濟改現名。基地位於被譽為“天堂草原”的呼倫貝爾市首府海拉爾區,並在大興安嶺東南麓素有“塞外蘇杭”美譽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旅遊城扎蘭屯市設有分院。

介紹

六院是駐呼倫貝爾市唯一一支綜合性地質勘查隊伍,多年來一直從事該地區地質勘查及礦業開發工作。建院四十多年來為國家地質事業和呼倫貝爾市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找到了一大批可供開發的礦產地。先後完成了二百餘個大中小型礦床找礦和勘查工作,已為國家提交資源儲量煤炭220億噸、鐵礦石1.5億噸、銅鉛鋅鉬金屬量210萬噸、金10噸、銀6400噸、水泥灰岩8億噸,為呼倫貝爾地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保障。六院還圍繞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將自身的技術優勢融入到地方經濟建設中,在地質礦產勘查、開發、保護與管理領域做了大量的技術性服務工作,掌握了本地區豐富的地質資料,為國土資源行政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六院還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到吉林、遼寧和西部資源豐富的省份以及俄、蒙和塔吉克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開拓礦業市場,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全院綜合實力在內蒙古國土資源系統名列前茅。

“十一五”期間,六院新一屆領導集體本著“團結、拼搏、務實、創業、創新、奉獻”的企業精神和“以人為本、科技興院”的經營理念,帶領全體職工緊密團結、埋頭苦幹,完成了隊伍擴張、經濟總量翻番、基地搬遷三大任務。先後承擔了50餘個國家、自治區專項資金安排的地質勘查項目 和70餘家企業出資的200多個市場風險勘查項目,五年累計實現產值6.2億元、利稅1.1億元,職工年人均收入突破6.0萬元。並自籌資金2.0億元在呼倫貝爾市首府海拉爾區建成了總面積6.32萬平方米的集職工住宅樓、綜合辦公樓、實驗樓和賓館酒店於一體的新基地,迎來了六院發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目前,全院在崗職工472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94人,占職工總數的41.1%。有高級職稱12人,中級職稱25人,初級職稱157人。全院下設10個行政管理部門,8個全資子公司,9個控(參)股企業。主要業務板塊有:地質勘查業,實驗測試業,地質與水工環諮詢服務業,工程勘察與施工業,測繪服務業,多種經營業(物資經銷與機加、住宿餐飲與旅遊等),礦業權經營與礦產開發業,土地經營與房地產開發業等。擁有資質包括:固體礦產勘查;地質鑽探;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零星分散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工程勘察專業類(岩土工程、工程測量、水文地質);鑽井技術;地質實驗測試(岩礦鑑定、岩礦測試);工程測量;地籍測量;房地產開發等。六院現有礦業權50餘個,勘查面積1322.25平方公里。經營性土地面積24.43萬平方米。儀器設備1000餘台套,固定資產1.5億元。

“十二五”期間六院的規劃目標是:經營收入年均增幅15%以上,“十二五”末突破3.0億元,職工年人均收入按1萬元速度增長,“十二五”末超過12萬元,平均年實現利稅4000萬元,“十二五”末固定資產達到5.0億元,淨資產達到10.0億元。

工作成績

歷經四十餘年的拼搏,六院已發展成為一個多功能、全方位、高技術的綜合性國土資源勘查開發隊伍。產業類型從過去單一的地質勘查業為主、多種經營業為輔,發展到如今的以地質勘查業為龍頭,以礦業權為紐帶,地質與水工環技術諮詢、測繪、工程勘察施工、實驗測試服務業全面鋪開,物資經銷、住宿餐飲與旅遊服務等多種經營穩步發展,礦業開發、土地經營和房地產開發初具雛形的產業鏈條。形成了產業結構合理、生產經營有序、管理措施得當、監督機制健全的現代化企業格局,具有強烈的後發優勢。

在金屬礦產勘查方面,自1970年建隊以來,六院共承擔了國家、自治區、地方和企業投資的近百個金屬礦產勘查項目,先後完成了謝爾塔拉鐵鋅礦、塔爾其鐵礦、梨子山鐵礦、中道山鐵礦、於里亞河鐵礦、畢拉河鐵礦、二道河子鉛鋅礦、梨子山鉛鋅礦、下護林鉛鋅礦、東珺鉛鋅礦、得耳布爾鉛鋅礦、額仁陶勒蓋錳銀礦、四五牧場金礦、吉拉林砂金礦、莫爾道嘎砂金礦、八大關鈦鐵砂礦、外新河鉬礦等二十餘個金屬礦床的普查與勘探工作,提交各類資源儲量鐵礦石1億餘噸、銅鉛鋅鉬金屬量100餘萬噸、金10餘噸、銀5000餘噸。尤其是謝爾塔拉鐵鋅礦、額仁陶勒蓋銀礦均榮獲原地質礦產部找礦成果一等獎。同時,六院對本地區重點成礦帶上的二百餘處物探、化探、航磁異常進行了查證,發現了胡地氣銀鉛礦、新百路克銀鉛鋅礦、頭道井子金銅礦、吉拉林岩金礦、上庫力銀鉛鋅礦、二站溝鉛鋅礦、沃很呼都格鉛鋅礦、扎敦河金銅礦、靜嶺鉛鋅礦等幾十餘處有遠景的有色金屬礦產地,目前這些礦區正在進一步勘查過程中。

在煤田勘探方面,1983—1985年,六院在海拉爾盆地群的莫達木吉、呼山、特蘭圖、紅花爾基、西湖里吐、紅旗牧場、赫爾洪德等煤盆地進行了為期3年的煤田預查工作,提交煤炭預測資源量110億噸。近十年來,六院又開展了嶺東貧煤地區的太平川煤點、岔子山煤點的找煤工作,大楊樹凹陷內扎如木台區、扎賚河農場一帶煤炭資源預查和友誼煤礦、利民煤礦、乾安煤礦的煤田詳查。2006—2008年完成了大楊樹煤田四井田、呼山盆地南西段、西湖里吐、三角地、特蘭圖煤盆地的普查和詳查任務,提交煤炭資源儲量50億噸。

在非金屬礦產資源勘查方面,六院成立40年來,為地方工業經濟的發展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探明了水泥灰岩、大理岩、螢石、矽石、沸石、芒硝、天然鹼、氧化鐵顏料、珍珠岩、麥飯石、膨潤土、玻璃用砂、飾面石材和礦泉水等十幾種地方工業建設急需非金屬礦物原料的資源儲量,提交了幾十處可供開發的非金屬礦產地,主要有:日當山水泥灰岩礦、烏奴耳605礦、烏奴耳南礦、烏奴耳607礦、大白山及富貴屯、高爾真山、扎敦河、吉峰東溝、塔爾其、必魯特、腰房子、滿歸、頭道井子等電石灰岩、水泥灰岩和白雲岩礦,七一、東方紅、克爾倫、莫勒格爾、三河、旺石山、哈達汗等螢石礦,海拉爾區西山矽砂礦,烏奴耳、橋頭、石頭井、音河、三岔河、新百路克、八大關、塔爾其等矽石礦,那吉屯農場、伊列克得、大冶山、滿洲里東、銀阿、二十二公里、哈達陽等沸石和珍珠岩礦,紅嶺氧化鐵顏料礦,達布遜、蘇敏諾爾、白音陶力木等鹽鹼硝礦,中和、阿龍山石墨礦,北窯溝麥飯石礦,紅星村、大楊樹烈士墓、白音查乾、架子山等膨潤土礦,石灰窯大理岩、楊樹溝玄武岩、光明村花崗岩、烏爾科花崗岩、卓洛尼花崗岩等飾面石材礦,達石莫、扎蘭屯啤酒廠等礦泉水產地,累計提交各類非金屬礦石資源儲量近20億噸。目前這些礦床多已開發利用,為本地區工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

在科研生產方面,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六院先後主持或參加了謝爾塔拉鐵鋅礦礦床成因探討,海拉爾區聚煤盆地資源遠景預測研究,得爾布乾多金屬成礦帶遠景區劃研究,額仁陶勒蓋銀礦床物質組份、成礦條件及礦床特徵研究,四五牧場金礦成因特徵初探,得爾布乾成礦帶中段黑山頭—莫爾道嘎河地區有色貴金屬成礦條件、成礦規律、成礦預測及找礦突破研究工作,得爾布乾成礦帶黑山頭—莫爾道嘎地區有色金屬、貴金屬成礦與綜合信息靶區預測的研究工作,呼倫貝爾草原演化生態環境演變研究。上述項目的實施,使科研與生產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力的促進了該院地質科研水平的提高,指導了呼倫貝爾市的地質找礦和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工作。截止目前,六院專業人員先後在《中國地質》、《地質與勘探》、《西部資源》、《中國國土資源經濟》、《中國沙漠》等學術期刊發表專業技術論文200餘篇。

在地質技術服務社會方面,六院圍繞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將自身的技術優勢融入到地方經濟建設中,依託自身擁有的本地區豐富的地質資料,為國土資源行政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在地質礦產勘查、開發、保護與管理領域做了大量的技術性服務工作。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六院藉助國土資源行政規範化管理這一有利時機,開始從單一地質勘查向地質市場技術服務多元化轉變,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服務意識、完善服務領域,將地質技術服務與到本地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緊密結合在一起,占據了呼倫貝爾地質市場的主要空間,為本地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及國土資源規範化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1997—1998年,六院主持完成了《呼倫貝爾盟地質礦產資源開發指南》編寫工作,並正式出版發行,首次向全社會公布了呼倫貝爾市礦產資源家底,真正實現了信息共享,為呼倫貝爾市礦業開發招商引資提供了基礎資料,該書獲得地區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998年9月起,六院承擔了呼倫貝爾市的礦山占用儲量簡測工作,在二年多的時間裡,該院的地質技術人員足跡遍及了呼倫貝爾市的山山水水,深入到全市700餘家礦山企業,協助基層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完善了礦山企業的技術檔案,為摸清資源家底,完成礦山企業占用儲量補登記工作提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礦業秩序的整頓、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及礦床合理開發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使呼倫貝爾市地礦行政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階。為實現礦產資源儲量分類與國際慣例並軌的重大變革,2000—2001年間,又承擔了呼倫貝爾市礦山企業占用儲量套改工作,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按套改技術要求,保質保量完成了本地區600餘家礦山企業占用礦產資源儲量套改任務,並於2001年6月底順利的通過了國土資源廳的驗收。2002年起,先後承擔了“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呼倫貝爾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呼倫貝爾市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規劃》和《鄂溫克自治旗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等部分旗市礦產資源規劃的編制工作,上述規劃經各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已發布實施,其中《呼倫貝爾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獲得了國土資源部優秀成果一等獎。從2003年起,六院主持設計和製作了多個地區的國土資源沙盤,參與了謝爾塔拉鐵鋅礦床拍賣的技術服務工作,承擔了巴林鉛鋅礦、陳巴爾虎旗東明煤礦等近百個礦山的資源儲量核實工作,為本地區幾百家礦山企業提供了礦業權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零星分散礦產資源儲量評審等諮詢服務,為呼倫貝爾市礦業權有償出讓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為避免政府決策失誤、降低企業投資風險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受到了地方政府、礦山企業的好評。2008年,六院又開始進行呼倫貝爾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調查和礦業權核查工作。

尤其是2005年以來,六院藉助國家加強地質工作的有利時機,在地質勘查找礦領域大顯身手,先後承擔了新巴爾虎右旗頭道井—新百路克銅多金屬礦預查、額爾古納市上庫力-依力根鉛鋅多金屬礦預查、新巴爾虎左旗新寶力格煤炭普查等四十餘個國家、自治區和呼倫貝爾市專項資金安排的礦產勘查項目,百餘個企業出資進行的市場風險勘查項目。“十一五”期間,全院對外經營收入迅速增長,職工收入大幅提高。年產值從2005年的2438萬元增加到2008年的1.039億元,提前兩年實現產值翻兩番的目標;在職職工年人均收入達到4.2萬元,較2005年翻了兩番;預計到2010年經濟總量將突破1.3億元。幾年來,該院累計投資1500餘萬元,新購置三百餘台套先進的交通運輸、鑽探、山地工程、電法、磁法、電腦、測繪和實驗測試等專業儀器設備,擁有GPS測量、MapGis製圖、SD儲量通、龍軟科技等先進軟體。2008年底,全院總資產達1.43億元,固定資產達6000餘萬元,在“一盆兩帶”重點成礦區登記了新百路克銀鉛鋅礦、頭道井子金銅礦、扎敦河金銅礦、上庫力銀金鉛礦等三十餘處探礦權,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在多個區域實現找礦突破。

六院所在呼倫貝爾市幅員遼闊,國土面積25.33萬平方公里,地質研究程度低,成礦條件好,具有“一盆兩帶”( 海拉爾盆地、得爾布乾多金屬成礦帶、梨子山—鄂倫春多金屬成礦帶)的區位優勢,被確定為“國家能源和有色(貴)金屬接續基地”。做為呼倫貝爾市地質勘查行業的龍頭,六院逢天時、占地緣、聚人和,將秉承“十一五”發展勢頭,通過人員、地域的擴張和裂變,進一步壯大隊伍,輸入新鮮血液,不斷拓展空間,延伸服務領域,加快發展步伐,提高自身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使六院始終站在內蒙古自治區地勘經濟發展的前沿,為呼倫貝爾地區的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再立新功,將六院打造成為全國綜合素質一流的地勘隊伍,實現六院在呼倫貝爾地區的新崛起。

組織結構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

企業文化

院訓 誠信、勤廉、敬業、創新

企業精神 團結、拼搏、務實、創業、創新、奉獻

企業思想 與時俱進 開拓進取

企業形象 團結、文明、開放、發展

經營理念 以人為本、科技興院

工作準則

深入調查的工作方法

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服務基層的工作意識

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

禮貌待人的工作態度

顧全大局的工作思想

職工守則

熱愛祖國,獻身地質,心繫六院。

精通業務,文明辦公,愛崗夠業。

誠實守信,不驕不躁,團結協作。

儀表整潔,行為得體,自強自立。

懲惡揚善,遵紀守法,堅持原則。

嚴於律已,服從領導,顧全大局。

服務宗旨

質量第一 信譽至上

以一流服務 創一流業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