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西部,老哈河中上游,距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37公里,地跨四道灣子鎮、薩力巴鄉、古魯板蒿鄉三個鄉鎮,西與赤峰市松山區接壤,北與翁牛特旗隔河相望,南與遼寧省建平縣毗鄰 ,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9°29′04″-119°46′47″,北緯42°21′39″-42°41′05″之間 ,保護區總面積18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保護鳥類及其賴以生存的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2000年12月被批准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對象主要是濕地生態系統及珍稀物種。

歷史沿革

小河沿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 小河沿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

1998年9月,經敖漢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小河沿旗級自然保護區。

2000年12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2013年8月,小河沿自治區級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被列入《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二五”實施規劃》。

地理環境

位置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赤峰市敖漢旗西部,老哈河中上游,距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37公里。

地貌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處於內蒙古高原向松遼平原的過渡帶上,地貌以黃土丘陵為主,多低山、丘陵,地勢相對低洼平坦,平均海拔550米。

氣候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雨水集中,冬季乾燥少雪,年降雨量344.3毫米。

土壤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土壤為鹽鹼化潮土。

水文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主要有兩條河流經過,其中西遼河一級支流老哈河自西南向東北穿過保護區注入紅山水庫,年徑流量13.5億立方米,在保護區內長度45.6公里。此外,發源於遼寧省建平縣的蚌河也經由敖漢旗境內保護區至東山灣大橋匯入老哈河,蚌河年徑流量為5474萬立方米,在保護區境內長約5公里。

區域範圍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四道灣子鎮、薩力巴鄉、古魯板蒿鄉三個鄉鎮,西與赤峰市松山區接壤,北與翁牛特旗隔河相望,南與遼寧省建平縣毗鄰 ,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9°29′04″-119°46′47″,北緯42°21′39″-42°41′05″之間 ,保護區總面積180平方公里。

保護目標

綜述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對象主要是濕地生態系統及珍稀物種。

植物

鑽天柳 鑽天柳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坐落於草原區的濕地,在植被上分屬於歐亞草原亞洲中部亞區黃土高原省,地帶性植被為草原植被,屬暖溫型草原向中濕型草原的過渡帶,共有6個植被型、12個植被亞型、65個群系。

截至2013年,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56科,169屬,263種。植物具有從水生到旱生的水分生態類型。在小河沿自治區級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所記錄的植物中,鑽天柳、野大豆和甘草被列為自治區和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動物

黃嘴白鷺 黃嘴白鷺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具有水域、沼澤、草地、林地、農田等多樣的生態系統,為鳥類的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截至2013年,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有鳥類120種,隸屬於16目,37科。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種,二級保護鳥類20種 ,世界受脅鳥類4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金雕兩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黃嘴白鷺、白琵鷺、大天鵝、鴻雁等。另外,在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所記錄的鳥類中,有57種被列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之中,占保護區鳥類總數的48%;有17種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政府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之中,占內蒙古自治區屬協定保護鳥類的33%。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為赤峰市小河沿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隸屬敖漢旗人民政府、環保局。

管理方法

2014年,小河沿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要求,嚴把環保第一審批關,對新建項目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按審批許可權和分級管理原則,分類管理、分級審批程式,從源頭上杜絕污染源的產生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加大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環境執法監督檢查力度,集中整治重點排污企業、礦山企業和河流周邊區域等違法排污行為。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結合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和節能減排宣傳月活動,激勵和動員公眾積極關注、支持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

管理內容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和利用方向:一是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國家濕地保護資金,完善濕地保護機制,建立健全濕地管理機構,退出濕地核心區的不合理土地利用,以保護自然狀態下的生態系統和珍稀鳥類及其棲息環境。二是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挖掘地下水資源,調整種植業結構,逐年增加濕地緩衝濕地植被覆蓋度,建設一批生態牧業、農業基地,通過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示範,帶動當地農民提高經濟收入水平。三是待雨水充沛年景,蓄水量達到一定標準後,加快水面合理利用與開發步伐,在保證珍稀鳥類棲息環境的同時,加大對魚類資源開發利用。

開發利用

科學研究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是研究乾旱半乾旱地區河流型濕地的發展、演替及其生態環境變化的理想場所。另外,保護區作為鳥類遷徙的集散地,是研究鳥類遷飛路線及其機制以及鳥類繁殖習性等其他鳥類生態學等學科的重要基地。

旅遊信息

旅遊綜述

小河沿文化是以敖漢旗小河沿鄉(今四道灣子鎮)白斯朗營子南台地遺址命名的,其晚於紅山文化而早於夏家店文化,時代大體與中原廟底溝二期文化相當,距今約3000年左右。屬於該文化的遺址還有林西鍋撐子山、敖漢旗石羊石虎山墓地、喀喇沁旗屢子店西山、赤峰市三座店、遼寧朝陽廟前地。

響水玉瀑

響水玉瀑 響水玉瀑

響水玉瀑位於赤峰市敖漢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90公里,在敖潤蘇莫蘇木與翁牛特旗高日罕蘇木接壤的老哈河上。老哈河向東奔流中,穿越科爾沁沙地的石山,形成聞名遐邇的瀑布,清乾隆皇帝賜名“玉瀑”,當地人稱“響水”。

興隆溝遺址

興隆溝遺址 興隆溝遺址

興隆溝遺址位於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是一處史前多種考古學文化遺址群。其中第一地點位於村西約1公里的山坡上,屬興隆窪文化中期聚落遺址,距今7600年;第二地點位於村北約300米的緩坡地上,屬紅山文化晚期聚落遺址,距今5300年;第三地點位於第一地點西、南兩側及隔溝相望的山樑上,屬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

生態價值

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西遼河一級支流老哈河中上游,位於科爾沁沙地的南緣,是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寶貴濕地資源。保護區境內具有河流、湖泊、高草叢濕地、河漫灘草叢濕地、疏林灌叢濕地、水澆地等多種景觀生態類型,不僅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資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環境功能與效益。在抵禦洪水、調節徑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美化環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保護區的資源環境條件和所處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等來看,內蒙古小河沿濕地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具有生物多樣性、動植物的珍稀性和一定的脆弱性。同時保護區也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