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中國古代神獸]

兕[中國古代神獸]

兕,指古代犀牛一類的獸名,兕的形狀似牛,全身長著黑色的毛,頭上只長著一隻角。最早見之於《山海經》:“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歷史起源

兕,指古代犀牛一類的獸名。兕最早見之於《山海經》:“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意指湘水的南邊、帝舜墓冢的東邊生長著兕這種猛獸。

而在另一說中,山原文兕的形象實指兕形山,位置在木槿林區的東面、湘水的南面,山的形狀似牛形,有一片蒼色狹窄之地在山的一角落。

外貌形態

兕的形狀似牛,全身長著黑色的毛,頭上只長著一隻角。兕之皮特別厚,可以用來制甲。《左傳·宣公二年》有“犀兕尚多”句;《山海經·海內南經》主云:“兕其狀如牛,蒼黑一角。”故兕之形以巨首獨角為主要特徵。甲骨文字兕巨首、獨角、與身段連結書寫。說文云:“兕,如野牛而青,象形,與禽離頭同,凡兕之屬皆從兕,兕古文從幾。”

傳說典故

獵雲夢之兕

《呂氏春秋·至忠》

荊莊哀王獵於雲夢,射隨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奪之,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荊興師戰於兩棠,大勝晉,歸而賞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進請賞於吏曰:“人之有功也于軍旅,臣兄之有功也於車下。臣之兄嘗讀《故記》曰:殺隨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驚懼而爭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發平府而視之於《故己》。果有,乃厚賞之。

虎兕出柙

《論語·季氏》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孔子的學生冉有和子路幫助季氏理政。季氏決定,要派兵去攻打魯國的附屬國顓臾。冉有、子路去見孔子說:“季氏準備攻打顓臾。”孔子說:“冉求!這不就是你的過錯嗎?顓臾這個國家,從前周天子讓它主辦東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已經在魯國疆城之內了,是國家的臣屬。為什麼要攻打它呢?”冉有回答道:“季孫大夫想這樣做,我和子路兩個人都不主張這樣乾。”孔子說:“冉求!周任(周大夫)曾經說過:‘儘自己的能力去擔負職務,實在做不好就辭職。’如果季孫氏遇到危險而你不去拉住他,摔了跤而你不去扶起來,那么人家又用助手乾什麼呢?而且你說的話也不對頭。試問:老虎、犀牛從籠子裡跑出來,龜殼、玉器在匣子裡壞掉了,這是誰的過錯呢?”冉有說:“現在顓臾城牆堅固,而且離季孫氏的費邑很近。現在不占領它,將來一定會成為子孫的憂患。”孔子說:“冉求!君子痛恨那種不說自己有野心,反而一定要尋找藉口加以掩飾的人。我聽說過,對於諸侯、大夫這樣的統治者,應該擔心的不是貧窮,而是分配不均;不是人少,而是不安分守己。因為分配均勻,便不會覺得貧窮;彼此和氣,便不會感到人少;人人安分守己,就不會有危險。這樣做了,如果遠地的人還不歸服,便提倡仁、義、禮、樂招徠他們。已經來了,就讓他們安心住下去。現在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和你冉求給季孫氏做助手,遠地的人不歸服,而不能招徠他們;國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全;反而策劃在國內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孫氏的憂患不在顓臾,而在自己內部呢。’’

“虎兕出柙”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柙:關野獸的籠子。“虎兕出柙”的意思是老虎與犀牛逃出籠子,人們用它比喻官吏的失職。

歷史延伸

兕名別用

兕者屬巨首動物,在殷商時代殷人定其獸名為“兕”,此外,還以“兕”為祭祀之用牲與地名。

如辭例:“其畢壬申允狩畢獲兕大豕十有六麂百有九十有九”(《甲骨文合集》),即謂獸名;如辭例:“王惠翌曰辛射游兕亡災”(郭沫若《殷虛粹編》),即作祭牲。

地名之辭例見於羅振玉《殷虛書契後編》:“令口往於兕”,其兕即作地名。

卜文兕字

對於卜文兕字,學者們初始眾說紛紜,有釋“麟”,有釋“豸”,有釋“豬”,皆不確。唯唐蘭先生之說較為公允到位:“說文‘兕如野牛而青色,象形’。蓋即卜辭之作兕形而小異耳。說文舊有校語曰‘與禽離頭同’則別,本彖當作家,是一又兕形之異也。然則以字形論之,甲骨刻辭此字當釋為兕,即說文之聚可決然不疑者。《爾雅》‘兕似牛’郭注云:‘一角青色,重千斤’。《左傳》疏引劉欣期交州記曰:‘兕出九德,有一角,角長三尺余,形如馬鞭柄’。按兕角可為酒麟,詩卷耳:‘我姑酌彼兕觥’。韓詩說:‘以兜角為主,容五升。’盞兕角之巨可知。然則一角之獸而其角又特大者,當為兕之形,亦皎然無疑者也”(《獲白兕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