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臨床表現嘔吐、頭痛:較小的兒童常表現為煩躁不安,或用手擊頭等。頭顱增大。走路不穩:因腫瘤發生在小腦者多。眼斜或眼球不能上視:俗稱“對眼”或“鬥雞眼”。眼歪口斜。頸部反抗或斜頸:平臥檢查時抬頭下頜夠不到胸前。有時患兒頸部傾斜到某個姿勢才舒適,這是有小腦腫瘤的一個信號。
症狀體徵
大多呈現一慢性或亞急性進行性加重臨床過程,可將其臨床表現歸類為顱類為顱內高壓和腫瘤局灶症狀兩類:
顱內高壓症狀
包括頭痛、嘔吐和視乳頭水腫。嬰兒不會述頭痛,主要表現前囟飽滿、顱縫開裂、頭圍增大和頭顱破壺音。頭痛最初為間斷性、以後可轉為持續性伴陣發性加重,全腦或額、枕部分布。頭痛與嘔吐常於清晨更嚴重,嘔吐以後可有頭痛的短暫減輕。顱壓增高還可致繼發性視神經萎縮而出現視力減退。
患兒常同時有血壓增高、緩脈、多動、易激惹和精神不振等表現若有瞳孔不等大或明顯意識障礙時,應考慮天幕裂孔疝。若出現呼吸節律不規則和頸項強直,要考慮並發枕骨大孔疝。
腫瘤引起的局灶症狀和體徵
因腫瘤部位和大小而異,常見有:
(1)肢體癱瘓:大腦半球腫瘤可引起偏癱伴錐體束征陽性,腦幹腫瘤引起交叉癱,即病變同側顱神經核性或核下性癱瘓,以及對側肢體核上性麻痹。
(2)癲癇發作:見於大腦半球腫瘤,呈局灶性或全部性發作。
(3)共濟失調:步態蹣跚、常伴有眼球震顫,多見於小腦腫瘤。
(4)視力減退和視野缺損:顱按管瘤等蝶鞍區腫瘤壓迫視交叉可惜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失。
(5)下丘腦和垂體功能障礙:蝶鞍區或第Ⅲ腦室前角處腫瘤可引起生長發育落後、性早熟、尿並症或肥胖等症狀。
小兒腦瘤治療
小兒顱內腫瘤以手術切除為主。
1、手術治療
治療原則包括:
(1)儘可能全部切除腫瘤
(2)對不能全切者,儘可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以解除對顱內重要結構的壓迫,包括恢復正常極夜循環、緩解露內高壓等,同時為後期放療、化療創造條件。
(3)對切除的腫瘤進行病理學診斷。
2、放射治療
手術以後的常規輔助治療。主要用於手術無法全切或術後復發者。
3、化學治療
原則上用於惡性腫瘤術後,與放療協同進行。也用於惡性腫瘤復發者的治療。
小兒腦瘤的檢查:
小兒出現進行性加重的顱內高壓,或相關的局灶性症狀體徵時,應注意顱內腫瘤的可能性。
頭顱影像學檢查是進一步確診的關鍵,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能幫助大部分患兒明顯診斷,但對後顱窩區腫瘤因受顱底骨影重疊干擾,清晰度不如磁共振成像(MRI)後者較CT成像更清晰,有鮮明的腦內解剖顯示,因而對中線結構和後顱窩病變的診斷優點突出,但對鈣化和骨質的顯示不如CT。
其他檢查:①頭顱X線平片:可了解有無顱縫分離、顱板支壓跡等顱壓增高征,還可見到腫瘤鈣化斑點或者蝶鞍區擴大等。②腰椎穿刺:主要用於和內感染性疾病的鑑別,但對顱壓顯著增高者有誘發腦疝危險,應先適當降低顱內壓後再考慮腰椎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