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簡介
兒童安全汽車座椅是一種繫於汽車座位上,供兒童乘坐且有束縛設備並能在發生車禍時,束縛著兒童以最大限度保障兒童安全的座椅。兒童安全汽車座椅可以在發生交通事故的時候最大限度保護車內兒童的生命安全。
安全座椅是指一種繫於汽車座位上的座椅,是個有束縛保護作用的汽車副件設備,一般所稱呼的安全座椅、兒童安全座椅、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和汽車保護座椅等,都指的是這個安全座椅。是僅供小童乘坐並能在發生車禍時,束縛著兒童以保障兒童安全的座椅。這個原因是因為每個汽車的車座都是按照成人體型來設定的,安全措施也以成人考慮為主,包括安全帶、安全氣囊等。所以兒童使用的安全座椅也就應運而出了,安全座椅主要是以兒童體型為主量身製作的保護性設備,其科技含量和價值由廠商的不同而不一。
產品分類
一般安全座椅根據不同年齡段寶寶分為四組,不同年齡段的寶寶需要使用不同的安全座椅,按照兒童年齡和體重共分為四類:
0+組:嬰兒型(出生到13公斤,出生到18個月);
I組:嬰、幼兒型(9-18公斤,大約9個月到4周歲);
Ⅱ組:嬰幼兒、兒童型(9-36公斤,大約9個月到12周歲);
Ⅲ組:兒童型(15-36公斤,大約4-12周歲)。
發展歷史
在20世紀初,汽車在已開發國家開始逐漸普及,但汽車的高速發展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特別是高速公路的發展,使汽車超過了火車,成為第一大運輸方式。隨之而來的交通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如何解決交通安全問題成為一大課題。
成人安全帶、安全氣囊相繼問世,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據統計,系安全帶可減少46%的死亡可能和67%的重傷可能,在美國因此每年可減少1萬人的死亡。
而所有車輛的安全設施都是為成人設計的。隨車的安全帶仍是最理想的傳統安全防護設施,但安全帶對於兒童來說,有時可能是致命的。以三點式安全帶為例,因安全帶的高度多是不可調節的(部分高檔轎車的前排安全帶可做0-20cm的高度調節),其設計幾乎是根據普通身高的成年人設計。因兒童的骨骼稚嫩,當汽車發生碰撞、速度迅速降低時,人體會因為巨大的慣性而向前沖,此時斜跨身體的堅韌安全帶可能會造成兒童胸部肋骨骨折、窒息甚至頸骨折斷的危險,而成年人在這方面的危險則小很多。
同樣,對兒童來說,安全氣囊也是不安全的。安全氣囊均是為成人設計的。在撞車瞬間完成充氣過程,所以充氣的速度非常劇烈,大約是在幾毫秒內就用燃爆氣體將一個幾近100升的氣囊完全充脹。正充氣的氣囊完全可能會以足夠力量撞擊兒童,造成嚴重的傷害。據統計,1999年,在美國因安全氣囊爆開擊死的150人中,絕大多數是兒童。
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汽車兒童安全座椅首先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得到發展,特別是80年代以來,歐美等國相繼出台相關的法規,強制兒童乘車必須使用汽車兒童安全座椅,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得以迅猛發展和快速普及。產品也逐步從泡沫製品向多元化新材料製品發展。
相應的法規及生產和檢測標準的出台,對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標準的頒布與實施,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的發展。世界上主要有以下幾大標準:歐洲ECER44/03標準、美國JPMA/ASTM、加拿大CMVSS213、日本JIS等。還有澳大利亞、台灣等也都相繼頒布了相應的標準。其中,以歐洲對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的要求最為嚴格。人們使用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由自發轉向強制使用。
產品作用
汽車上的安全措施如安全帶、安全氣囊幾乎是依據成人的身材、體重設計的,若兒童繫上安全帶坐在前座,由於兒童的身材、體重不同於成人,因此如果兒童使用專為成人而設計的安全設施,非但無法降低傷害相反的反而會增加兒童的傷害。
可能看到這兒有人會提問,小孩坐車,我抱著不就成了,這樣多安全,就算出現事故我還能保護他!實在抱歉,如果您現在還仍然這么乾,那么您不是保護您的孩子反而是害他,因為交通事故都是具有突發性的,而在發生事故的時候人的反應速度總落後於事故發生的速度。如果大人抱著孩子,在發生事故的時候即使安全氣囊不彈開,兒童也等於充當安全氣囊的作用,這樣大人就無意之間成為了威脅兒童生命的潛在因素!
產品特點
安全座椅採用符合兒童體形特點的人體工程學造型,完全配合不同年齡段孩子們的生理特點,使兒童坐上去格外的體貼舒適。同時,兒童安全座椅依照兒童心理學原則,採用適宜的材料、圖案和周邊形狀設計,給孩子們一種充實和被環繞的安全感。與此同時,安全座椅又墊高了十餘公分的乘坐高度,使得兒童視野更加開闊,車輛旅途將不再煩悶枯燥。
安裝簡單方便,即使是初次接觸兒童安全座椅的父母,也能在幾分鐘的時間內輕易將其安裝妥定;而簡潔明確的搭扣和調節系帶,更讓人隨時可以根據兒童生長特點進行調整,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各種不同型號的兒童安全座椅,提供各種不同針對性的妥善服務,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要求的款式。
市場狀況
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超過1350萬輛大關,取代美國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但是,隨著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的飛速增長,車內“悲劇”也正在悄悄地加速上演。人們都把目光投向了汽車自身的安全性能上,而忽略了對兒童乘車安全的關注。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每年都有超過1.85萬名14歲以下兒童死於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是歐洲的2.5倍、美國的2.6倍,交通事故已經成為14歲以下兒童的第一死因。這個嚴峻的現實狀況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由於嬰幼兒身體較弱,發生交通事故時死亡率也較高,這也是各國注意對嬰幼兒採取特殊保護裝置的原因。這也使得汽車兒童安全座椅應運而生。
由於中國缺失像歐美已開發國家一樣的行業標準,相關法律、法規,這也造成目前中國的汽車兒童座椅行業處於無序的管理狀態,一些行業的害群之馬生產劣質的產品,大量充斥著剛剛起步的中國汽車兒童座椅行業。
國內的兒童安全座椅市場是由國外的生產廠商和國內的生產廠商共同組成的。國內生產兒童座椅的知名廠商已經具備了兒童安全座椅的生產能力。國外的知名廠商的兒童安全座椅也大量進入中國市場。但是,由於國內市場對兒童安全座椅的需求較小,國內企業生產的大部分產品用於外銷,而且外資企業生產的兒童座椅在國內的銷量也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國內已有部分廠家意識到了兒童安全座椅所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正在進行這方面的開發,但由於國內缺乏相應的法規及試驗等方面的技術支持,這方面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借鑑歐美已開發國家的研究成果和成熟經驗,我國也首先從汽車兒童安全座椅行業入手,逐漸加大了監管力度。希望藉助行業強制標準進一步規範市場,確保產品質量,讓消費者購買到真正安全可靠的兒童安全座椅。而對於汽車生產商來說,從今年起,所有的新車碰撞實驗都將在後排右座上增加一位3歲兒童假人,以督促全社會關注兒童乘員的安全。根據即將開始實施的C-NCAP新版評分規則,凡是在汽車第二排座椅右側,配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兒童安全座椅專用接口的汽車,可在碰撞實驗中得到0.5的加分。同時,這種汽車座椅上的接口能讓兒童安全座椅與汽車成為一體,有效提高兒童乘員的安全係數。
國標法規
隨著汽車大規模進入中國家庭,兒童乘車的安全性問題不再是個別家庭的事情,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
在中國,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的概念非常的薄弱。乘車時,家長習慣把孩子抱在懷中或者讓孩子坐在自己腿上,或者讓孩子坐在副駕駛位置上,或者給身材矮小的孩子繫上成人用的安全帶,這都有可能給孩子帶來致命傷害。兒童的身體結構和特性與成年人差異很大,對於身體承受能力更弱的兒童,特別是嬰兒,要求約束住的是身體的更多部分,有時是身體的不同部分。所以,兒童安全裝置對兒童來說就如救命的護身符。是非常必需的。
據了解,目前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瑞典、新加坡、韓國等國家都已立法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兒童安全座椅的性能和質量,直接關係到其對兒童的保護作用,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相應的標準。
在我國,由於還沒有相關的交通法規來對兒童乘車安全進行約束,兒童安全座椅受到忽視,也就談不上產品質量標準。
相關標準遲遲未出台
其實早在2003年,我國的兒童座椅安全法規起草工就已經完成,並且在2007年進入了立法階段。同時,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標準化研究所也起草了“兒童約束系統”標準(兒童安全座椅標準),屬於國家強制性標準。但是時至今日,這些法規、標準都沒有出台實施。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情報所王副所長告訴記者,雖然起草工作已經完成,並涉及到兒童座椅的結構、汽車的接口,以及安全性,“但是在兒童安全座椅的實際生產中面臨很多問題。另外,從法規的普及、宣傳到最後真正落實還需要一段時間。”
記者發現,兒童安全座椅其實早已面市,但是銷售欠佳。記者在一些汽配城內看到,這裡出售的兒童座椅品牌很少,加之兒童座椅價格偏貴,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購買。
國內家長對兒童乘車安全意識不夠
據中國汽車研究中心調查發現,兒童乘車時,有45%的家長採用自己看護或懷抱,這一不正確的保護措施。另據專家披露的數據顯示,84.5%的家長沒有為孩子專門配備乘車安全裝備;24.8%的家長對兒童乘車安全知識毫不了解。家長們的安全意識匱乏,也直接導致市場上的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少有問津。很多家長主觀地認為,把孩子尤其是嬰兒抱在懷裡最安全。記者對部分車主進行了簡單採訪,在近十名有車族裡,竟然沒有一名車主購買過或使用過兒童座椅。一名6歲孩子的母親告訴記者,實際上也想過購買兒童座椅,但市面上要么兒童座椅太少,要么就無處購買,所以經常抱著僥倖心理讓孩子乘車。但大部分車主都表示,根本不知道孩子還有安全座椅。有人士對此指出,絕大部分家長習慣把嬰兒抱在懷裡乘車,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
世界上主要的兒童安全座椅生產製造企業大都在中國建有生產廠或者是面向海外市場的行銷基地,
相關法規進入立法階段
我國的兒童座椅安全法規已經進入了立法階段,國內首個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的碰撞實驗室也已經在清華大學建成,同時完成了國內兒童座椅的第一碰。可以預見,兒童乘員的安全未來將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