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 名: 克里希那穆提作品精選集作 者: (印)克里希那穆提 著;葉文可 等譯
出 版 社: 群言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11-1
I S B N : 20657736
定 價: ¥108.00
內容簡介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你從哪裡來?生命是個偉大的謎,了解生命本身,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莫名的焦灼與恐懼,盤踞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即不自由,也不快活。我們渴望愛,但內心卻變得越來越冷漠。這一切究意是為什麼?
該書由印度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在各種場合的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克里希那穆提主張個人了悟整理,用自己的光來照亮自己。他的著作既不能幫助讀者迅速致富,也不能幫助讀者如何獲取名望;既不能教讀者擊敗或馴服他人,也不能讓讀者博得更多掌聲。它與生活的細枝末節無關,但它的重要在於提醒讀者,從初入世界到今天,人們得到了許多,也丟失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快樂。當憂慮和焦灼占據人們心靈的時候,人們既不自由,也不快樂。作者的一生,都是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解脫出來,找到快樂。
一生的學習:
我們配做父母嗎?想想我們曾經受過的教育,想想我們是如何一天天變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來塑造各種標準洋式的人,教導人們去尋求安全感、成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過上舒服日子,那么,教育只有助長了這個世界的不幸與毀滅;如果教育只是一個職業,一項賺錢的方法而已,那么老師怎么會用愛心去幫助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對自己和這個世界充滿好奇?
重新認識你自己:
我們如何認識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你認識你的臉孔,因為你經常從鏡子裡看到它。現在有一面鏡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看到自己心裡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感覺、動機、嗜好、衝動及恐懼。這面鏡子就是關係的鏡子:你與父母之間的鏡子,你與老師之間的鏡子,你與河流、樹木、地球之間的鏡子,你與自己思想之間的鏡子。
在其中,不是看到你希望的形象,而是看到你真實的情況。我可以觀察自己如何和別人說話,我對能夠給我東西的人特別禮貌,而對那些不能給我東西的人卻粗魯又輕蔑。我對那些令我畏懼的人特別用心。重要人物進來時,我趕忙站起來,但是傭人進來時,我卻毫不在意。所以觀察我自己在關係中的表現,我會發現自己是如何錯誤地表達對別人的尊敬。同時我也能從我與樹木、鳥兒、觀念及書本等的關係中,發現自己的真相。你也許擁有世界上所有的學位,但是如果你不認識自己,你就是最愚笨的人。認識自己是所有教育的真正目的。缺少了自知之明,只是收集資料或記筆記,然後通過考試。那只是愚笨的生存方式。
你也許可以從任何自認為無比重要的書中引經據典,但是除非你認識自己,否則你只是一隻重複別人話語的鸚鵡。然而你一旦開始了解自己,不論自己多么渺小,富創造力的非凡行動已經開始進行了。突然看到真實的自己是一種新發現,包括看到自己的貪婪、好辯、忿怒、羨妒、愚笨。從這一步開始,你就能愈來愈深入,無窮無盡,因為自我認知是沒有終點的。
自知之明是智慧的開端,在其中含藏著整個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掙扎。
多少世紀以來,我們被我們的老師、尊長、書本和聖人用湯匙餵大。我們總是說:“請告訴我,那高原、深山及大地的背後是什麼?”我們總是活在別人口中的世界,活得既膚淺又空虛,因此我們充其量只是“二手貨”的人。你自己,這個身為人的你究竟是什麼?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東西可以為你解答這個問題,因此你必須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便是智慧的開端。
愛的覺醒:
“我們為什麼要把‘性’弄得那么醒目?人類為什麼賦予這項生活中的事實如此巨大的重要性?為什麼權力和暴力有時還不及性來得重要?”
“自由、愛與行動是息息相關的,你不能把它們分開,也不能把它們區分為政治或社會的活動。自由的心才能行動,這樣的行動便是愛。”
“正確的教育是找出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道,使我們的心從局限中解放。只有如此,愛才會出現,從愛出發的行動一定能帶來真誠的人際關係。”
能夠愛就是最實際的事。 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親切態度及循序漸進的啟發方式,為人們深入探索自由的真義,人與思想的關係、何謂愛、恐懼的根源、意識與潛意識、生與死、暴力的本質、人類根本的改變等問題。克氏提出,我們必須先自由,才能夠探索。唯有擺脫一切知識、理論、成見等一切執著,用心地觀察,才能夠看到真實。他認為,與愛相比,戰爭、野心、貪婪、生活方式及教育方式都是不實際的。而愛、沒有野心、不被別人的話語影響而能獨立思考等等,這一切都非常實際。
作者簡介
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徹底解脫,體悟慈悲與至樂的境界。 他的40本著作,全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已經譯成47國語言出版。圖書目錄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第一章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第二章 自由的問題
第三章 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
第四章 傾聽之道
第五章 富有創意的不滿
第六章 圓滿的人生
第七章 野心
第八章 有條理的思維
第九章 開放的心靈
第十章 內心的美
第十一章 服從和反叛
第十二章 天真的信心
第十三章 平等與自由
第十四章 自我規範
第十五章 合作與分享
第十六章 心念的更新
第十七章 生命的河流
第十八章 專注的心
第十九章 知識與傳統
第二十章 宗教情懷就是對萬事萬物敏感
第二十一章 學習的目的
第二十二章 純然的愛
第二十三章 獨處的必要
第二十四章 生命的活力
第二十五章 不費力的生活
第二十六章 心智並不是一切
第二十七章 尋找真理
一生的學習:
第一章 教育與生活的意義
第二章 正確的教育
第三章 智力、權威與智慧
第四章 今日世界的危機
第五章 我們需要怎樣的學校
第六章 父母與教師
第七章 性與婚姻
第八章 藝術、美與創造
重新認識你自己:
第一章 沒有任何嚮導
第二章 認識自我
第三章 覺察力
第四章 什麼是快感
第五章 告別恐懼
第六章 暴力與憤怒
第七章 人際衝突的真相
第八章 與真實的自我相處
第九章 時間與煩惱
第十章 懂得愛
第十一章 時空隔閡
第十二章 觀察者與觀察者
第十三章 思想的起源
第十四章 昨日的重擔
第十五章 冥想
第十六章 徹底革新
原編者補遺
愛的覺醒:
PART ONE 心的對話
對於愛的五次對談
1 專注的愛
2 愛並不只是一個字
3 愛與行動
4 “知道”和“看到”
5 愛的教育
關於自由的八次對談
1 此岸即彼岸
2 解脫
3 寂靜
4 不要對抗習性
5 倚賴
6 思想是什麼
7 衝突的真相
8 毀滅
冥想
1 冥想就是愛的活動
2 內心的開花結果
3 和自己對談
PART TWO 點亮自性之光
具足自身的能量
1 不要以人類的思維方式思考
2 心的寂靜
3 活在善意里
4 點亮自性之光
5 探索實相
6 美德之美
7 匯集所有的能量
8 時間的超越
9 何謂宇宙創生
光明自性的照徹
1 不透過意志力而行動
2 已知與未知的和諧
3 神聖的人生
4 從空寂觀察萬物
5 開悟並非不變的狀態
6 追尋的終點
7 純然的觀察
8 他人無法帶給你光明
9 思想的局限
PART THREE 悲傷的終點是愛
自然的啟示
……
思想的凝集
智慮的澄化
生命的責任
靈性的分離
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