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利垂亞城鎮。在北部高原上,東南距阿斯馬拉72公里。人口3.8萬(1980)。地方性農產品(菸葉、咖啡、柑橘等)集散中心。有屠宰場和榨油、紐扣、麵粉等小型工業。鐵路通米齊瓦與阿斯馬拉。有古城堡、教堂等古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意軍曾在此激戰。
克倫族
克倫族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也是緬甸最大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緬甸總人口的8%,按1997年緬甸人口計算,克倫族人口為371.2萬人。主要居住在緬甸東南部克倫邦和克耶邦,也有部分居住在伊落瓦底江三角洲和沿海地區。
克倫族總計有11個分支,即克倫(Kayin)、白克倫(Kayinphyu)、勃雷底(Paleiti)、孟克倫(Monkayin)、色郭克倫(SakawKayin)、德雷勃瓦(Tahleipwa)、勃姑(Paku)、勃外(Bwe)、木奈勃瓦(Mawneipwa)、謀勃瓦(Mpowa)和波克倫(Pokayin)。?
克倫族有按居住地區起名的,也有按服色確定稱謂的。按地區命名的,如居住在山區的克倫族被稱為“山區克倫”,居住在平原地區的被稱為“平原克倫”。與孟族居住在一起的被稱為“波克倫”或“德楞克倫”,與緬族居住在一起的被稱為“斯戈克倫”。以服色稱謂的,如喜歡穿用兒茶染的紅外衣的克倫人被稱為“紅克倫”,喜歡穿白衣服的克倫人被稱為“白克倫”,喜歡穿黑衣服的克倫人被稱為“黑克倫”。?
在緬甸獨立之前,宗主國英國奉行民族平衡政策,克倫族武裝也便在此時得到培植和重用,並曾一度成為英軍抗日的重要力量。然而,因為與前宗主國的這層特殊關係,克倫族缺席了緬甸獨立前國內力量的協商。 在人口占絕對多數的緬族人眼裡,人口比例只有近10%的克倫族只是個少數民族,但很多激進的克倫族人要求獨立建國,至少是要建立具有完全自治權的“邦”。因此,自1948年1月緬甸宣布獨立後,克倫民族聯盟就拿起武器,向緬甸政府爭取民族自治與平等權。1948年7月,克倫族激進派鼓動緬政府警察系統里的克倫人暴動,走上了武裝分離主義道路。1949年,克倫民族聯盟主席蘇巴吳基率領叛軍攻占了仰光附近的永盛,一度包圍了首都仰光,使緬甸政府陷入危機。
1951年2月,緬甸政府有所讓步,宣布成立與其他省邦平級的克倫邦政府。然而,克倫族反政府武裝與政府的關係並未因此緩和。
1995年,克倫民族聯盟總部所在地馬納普洛被攻陷。此後,克倫民族解放軍日益孤立,只能在緬泰邊境打游擊。
2009年8月緬甸軍政府下令剿滅克倫叛軍。電影《第一滴血4》即以緬甸戰事為背景。
?
相關詞條
-
克倫族
克倫族是緬甸的第三大民族,也是緬甸第二大的少數民族,人口約416萬(2004年估數),占緬甸總人口的8%。克倫族主要分布在克倫邦和克耶邦還有伊洛瓦底江三...
簡介 分支 語言文字 歷史 經濟 -
科克倫
科克倫,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因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進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克倫堡宮
克倫堡宮是丹麥著名德旅遊勝地,是丹麥國王弗雷德里克二世於1577年1月24日正式命名而來的,克倫堡宮的內部裝飾和擺設是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盛行時期藝術、...
基本信息 簡介 克倫堡宮與戰事防禦 皇冠之宮 莎士比亞紀念像 -
克倫伯犬
克倫伯犬是一種長、矮、堅實的狗。沉重的眉毛,深深的胸部、筆直的前腿、有力的後軀,充足的骨量、和漂亮的足爪,使他有力量和耐力在追擊時穿過濃密的灌木叢。他的...
簡介 歷史起源 生活習性 整體標準 頭部 -
克倫人
克倫人,是亞洲中南半島西部緬甸民族之一。約280萬人(1978),為國內第二大族。
克倫人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克倫生
果實味美色艷。果穗圓錐形,中等大小,而果粒整齊緊湊,穗重800克左右,最大穗重1600克。果粒橢圓稍長型,顏色透亮,果霜鮮艷,單粒重6到8克,可溶性固形...
簡介 特點 -
克倫民族聯盟
克倫民族聯盟,英文簡稱KNU,是緬甸國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在金三角,它是歷史最悠久也是最頑強的一支武裝。從緬甸1948年建國開始,他們就一直與緬甸政府武...
簡介 歷史背景 兵力分布 領導人 派別 -
克倫伯獵犬
克倫伯獵犬是身長、體重、低矮的犬。其稠密的眉毛,深深的胸,直的前腿,有力的後軀,粗大的骨骼和良好的腳,都給了它穿過稠密灌叢追尋獵物的力量和耐力。它的白色...
簡介 歷史 品種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