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太陽能光熱發電的原理是,通過反射鏡將太陽光匯聚到太陽能收集裝置,利用太陽能加熱收集裝置內的傳熱介質(液體或氣體),再加熱水形成蒸汽帶動或者直接帶動發電機發電。
系統形式
一般來說,太陽能光熱發電形式有槽式、塔式、碟式(盤式)、菲涅爾式四種系統 。
槽式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全稱為槽式 拋物面反射鏡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將多個槽型拋物面聚光集熱器經過串並聯的排列,加熱工質,產生過熱蒸 汽,驅動汽輪機發電機組發電。
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色列和美國聯合組建了LUZ太陽能熱發電國際有限公司。從成立開始,該公司集中力量研究開發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從1985年-1991年的6年間,在美國加州沙漠相繼建成了9座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總裝機容量353.8MW,並投入網營運。經過努力,電站的初次投資由1號電站的4490美元/KW降到8號電站的2650美元/kW,發電成本從24美分/KWh降到8美分/KWh。
建於西班牙的Acurex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藉助槽形 拋物面聚光器將太陽光聚焦反射到接收聚熱管上,通過管內熱載體將太陽光聚焦反射到接收聚熱管上,通過管內熱載體將水加熱成蒸汽,推動汽輪機發電。作為太陽能量不足時的備用,系統配備有一個輔助燃燒爐,用天然氣或燃油來產生蒸汽。
要提高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效率與正常運行,涉及到兩個方面的控制問題,一個是自動跟蹤裝置,要求使得槽式聚光器時刻對準太陽,以保證從源頭上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陽能,據統計跟蹤比非跟蹤所獲得的能量要高出37.7%。另外一個是要控制傳熱液體迴路的溫度與壓力,滿足汽輪機的要求實現系統的正常發電。針對這兩個控制問題,國內外學者都展開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
德州華園新能源套用技術研究所與中科院電工所、 清華大學等科研單位聯手研製開發的槽式太陽能中高溫熱利用系統,設備結構簡單、而且安裝方便,整體使用壽命可達20年,可以很好的套用於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由於 太陽能反射鏡是固定在地上的,所以不僅能更有效地抵禦風雨的侵蝕破壞,而且還大大降低了反射鏡支架的造價。更為重要的是,該設備技術突破了以往一套控制裝置只能控制一面反射鏡的限制。採用菲涅爾凸透鏡技術可以對數百面反射鏡進行同時跟蹤,將數百或數千平方米的陽光聚焦到光能轉換部件上(聚光度約50倍,可以產生三、四百度的高溫),改變了以往整個工程造價大部分為跟蹤控制系統成本的局面,使其在整個工程造價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同時對集熱核心部件鏡面反射材料,以及太陽能中高溫直通管採取國產化市場化生產,降低了成本,並且在運輸安裝費用上降低大量費用。 這兩項突破徹底克服了長期制約槽式太陽能在中高溫領域內大規模套用的技術障礙,為實現太陽能中高溫設備製造標準化和產業化規模化運作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塔式
1973年,世界性石油危機的爆發刺激了人們對太陽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相對於太陽能電池的價格昂貴、效率較低,太陽能熱發電的效率較高、技術比較成熟。許多工業已開發國家,都將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作為國家研究開發的重點。從1981-1991年10年間,全世界建造了裝機容量500kW以上的各種不同形式的兆瓦級太陽能熱發電試驗電站余座,其中主要形式是塔式電站,最大發電功率為80MW。由於單位容量投資過大,且降低造價十分困難,因此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建設逐漸冷落下來。
但對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的研究開發並未完全中止。1980年美國在加州建成太陽I號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裝機容量10MW。經過一段時間試驗運行後,在此基礎上又建造了太陽II號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並於1996年1月投入試驗運行。
盤式
盤式(又稱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太陽能動力系統。近段時間以來,盤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主要開發單位功率質量比更小的空間電源。盤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套用於空間,例如,1983年美國加州噴氣推進試驗室完成的盤式 斯特林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其聚光器直徑為11m,最大發電功率為24.6 kW,轉換效率為29%。1992年德國一家工程公司開發的一種盤式斯特林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發電功率為9kW,到1995年3月底,累計運行了17000h,峰值淨效率20%,月淨效率16%,該公司計畫用100台這樣的發電系統組建一座MW的盤式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電站。
盤式(又稱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拋物面反射鏡斯特林系統)是由許多鏡子組成的拋物面反射鏡組成,接收在拋物面的焦點上,接收器內的傳熱工質被加熱到750℃左右,驅動發動機進行發電。
美國熱發電計畫與Cummins公司合作,1991年開始開發商用的7千瓦碟式/斯特林發電系統,5年投入經費1800萬美元。1996年Cummins向電力部門和工業用戶交付7台碟式發電系統,計畫1997年生產25台以上。Cummins預計10年後年生產超過1000台。該種系統適用於邊遠地區獨立電站。
美國熱發電計畫還同時開發25千瓦的碟式發電系統。25千瓦是經濟規模,因此成本更加 低廉,而且適用於更大規模的離網和併網套用。1996年在電力部門進行實驗,1997年開始運行。
菲涅爾式
工作原理類似槽式光熱發電,只是採用菲涅耳結構的聚光鏡來替代拋面鏡。這使得它的成本相對來說低廉,但效率也相應降低。
此類系統由於聚光倍數只有數十倍,因此加熱的水蒸氣質量不高,使整個系統的年發電效率僅能達到10%左右;但由於系統結構簡單、直接使用導熱介質產生蒸汽等特點,其建設和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
市場現狀
全球光熱資源豐富。全球光熱發電市場主要分布在南歐、北非、中東、南非、南亞、中國、澳洲、北美與南美。截止2014年4月底,全球已投入運行的光熱電站約4000MW,其中約93%集中於西班牙與美國;在建約1600MW,主要分布在美國、西班牙、印度、南非、伊朗、摩洛哥、澳大利亞、中國等國家。IEA預測到2060年光熱直接發電及採用光熱化工合成燃料發電共占全球電力結構約30%。
美國能源部將光熱發電技術定為基礎負荷電站。預計到2020年,加州光熱發電占可再生能源的40%。此外,美國能源部SunShot對光熱發電的研發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75%的成本削減,在不依賴政策補貼的前提下將光熱發電的LCOE(平準化電力成本)推至6美分/KWh甚至更低的水平。這個價格將使太陽能光熱發電擁有與傳統火電相競爭的能力。美國頒布了2個激勵政策,一個是30%的投資稅收抵免,另外一個是貸款擔保政策。即便如此,美國的激勵政策也促進了光熱發電產業的迅速發展。同時,美國能源部對光熱發電的資金支持每年都高達5000萬美元左右,這也促進了其光熱技術的發展。
歐洲光熱發電Desertec計畫規模宏大。2009年10月,德國主要的大企業宣布成立聯合企業,投資4000億歐元在非洲北部建立太陽能發電站,該項目被命名為Desertec,即沙漠技術。它的目標就是利用撒哈拉沙漠架設9000平方公里的太陽能電板,來滿足全世界的電力要求。根據該計畫,這項工程到2050年的時候,所產生的電能產量頂峰值將達到100GW,相當於100座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量,屆時將滿足歐洲地區15%的用電需求。2013年,中國國家電網宣布加入這一計畫,推進全球配置可再生能源。
全球光熱市場近年重拾高增速。光熱發電經過了上世紀70年代的研發興起,80年代的第一批建站建立之後,長期處於停滯階段。直到2007年,市場開始逐漸復甦。2010~2013年,全球光熱發電的裝機量快速增長。2009年底全球裝機量僅為700MW,2013年底全球總的併網光熱發電的裝機容量達3320MW。2014年,新增裝機92.5萬千瓦,累計裝機規模435萬千瓦。
中國光熱發電總體進展較慢,地方政府在風電、光伏之後,也開始瞄準光熱發電,希望占得先機。太陽能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已經開始在核准項目上提速,2012年國核心準的光熱電站818兆瓦,到2014年已經達到1448兆瓦。
首個項目
我國第一家工業化運行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在柴達木盆地建成,項目已具備發電能力,不久將實現併網發電。
這個總投資9.96億元的50兆瓦光熱項目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西出口,由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建設。據公司副總經理陳武忠介紹。
陳武忠介紹說,項目的核心技術是“追日”,用關鍵技術控制安裝在地面的上萬塊玻璃鏡子像向日葵一樣追著太陽光將其反射到吸熱塔上的吸熱器中,將吸熱器內的水轉化成高溫蒸汽,再通過管道傳輸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
發展歷程
在技術進步和各國政府補貼政策的驅動下,光伏發電行業自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光伏電池產量由1977年的126兆瓦增加到2008年的6850兆瓦,年均增長39.51%。08年底,世界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5GW,其中08年實現裝機5.6GW,較07年增長近133%。據歐洲光伏工業協會預測,2020年世界光伏發電將占總電量的1.3%,到2025年光伏發電將占全球的發電量的2.5%,按此推算未來數十年,全球光伏發電產業的增長率將高達25%--30%。據美國iSuppli預測,受金融危機影響,09年光伏電池系統的全球裝機容量將比上年減少32%,2011年增速將恢復到57.8%,2012年及2013年的增長率也將維持這一水平。
太陽能主要以光—熱、光—電、光—化學、光—生物質等幾種轉換方式來利用,其中太陽能光—電轉換主要採用太陽能電池來實現。按基體材料分,太陽能電池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矽太陽能電池,包括 單晶矽電池、多晶矽電池、非晶矽電池、微晶矽電池等;一類是化合物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單晶矽化合物電池、多晶矽化合物電池,矽太陽能電池一直是主流產品,其中多晶矽太陽能電池自1998年開始成為世界光伏發電市場的主角。
太陽能利用現狀
從太陽資源的利用方式上來說,本質上,地球上的風能、水能、海洋溫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質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來源於太陽;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從根本上說也是遠古以來貯存下來的太陽能,所以太陽能的利用範圍非常大。而對太陽輻射能的即時利用是當前技術研究的重點,是作為一種能取代常規能源的新能源。 太陽能利用經過長久的發展,特別是1973年第一次 石油危機以來,人們意識到不可再生能源的有限性,對新能源的研究投入大大增加,太陽能作為永久的、清潔的能源具有光明的前景,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目前對太陽輻射的利用主要流行的有熱利用光和電利用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