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

解剖
在趾長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分支;布有腓淺神經。
主治疾病
目痛,夜盲,乳脹痛,膝痛,下肢痿痹,頰腫。
穴位配伍
配肝俞穴、腎俞穴、風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間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內障。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註
膽經絡穴。
穴義
膽經氣血至此後變為純陽之氣。
名解

2)足少陽絡穴。絡,聯絡也。本穴氣血所處為天之天部,足少陽膽經吸熱蒸升的陽氣皆匯合於此,本穴有聯絡膽經各部氣血的作用,故為膽經絡穴。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之天部的純陽之氣。
運行規律
大部分吸濕後傳於外丘穴,小部分別走厥陰肝經。
功能作用
聯絡肝膽氣血。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日常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