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9月1日) 平裝: 379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16 ISBN: 9787543854130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光影之舞》是對電影電視的研究。第一屆:1998年5月,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支持下,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西南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貴州師範大學等學校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中國高教影視教育研討會,商討建立研究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會議認定:電影和電視是19世紀以來人類最富有想像力的發明。今天,誰也無法否認它已經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影視教育已深入中國高校,成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
編輯推薦《光影之舞》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錄影視教育研究
關於影視藝術教育與學科建設之思考/黃會林
電視節目主持人培育模式思考/馬世昌王列
新世紀影視教育的特點和走向/姜敏
論地方性綜合大學影視藝術專業教育/王建平
——以廣西大學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為例
論視覺文化語境中我國高校的影視素質教育/姚小亭
關於數字媒體類課程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任月琳
電影研究
中國大片向何處去?/彭吉象
——兼論電影理論應承擔的責任
論多極影像中的亞洲新電影/周安華
“後假定性”美學的崛起/陳旭光
——試論當代影視藝術與文化的一個重要轉向
大後方電影創作四論/虞吉
影如其人,一個看似乖離的比較研究/王宜文
——黑澤明、張藝謀、陳凱歌的人格構成及其電影表達
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電影發展策略/邵雯艷倪祥保
論低成本電影的成功模式/厲震林潘瑋
多元與主流/張仲年
——論美國當代電影表演
影人大遷徙和電影傳播新格局/顏純鈞
占盡風情向小園/孫紅雲
——當代女性導演對紀錄片的貢獻
從民俗鏡像看“後新時期”第五代的流變/黎風陳思伶
韻味與中韓影視/張智華
“本土景觀”建構/章旭清
——亞洲新電影重要的鏡語特色
當代中國電影中的黑色幽默/修倜
——從《黑炮事件》、《活著》到《尋槍》
北京影像空間的嬗變/杜劍峰
論近年少數影視作品的誤區對青少年道德的影響/袁智忠
同性戀亞文化與同性戀電影的性別修辭/闕建華
中國電影聲音理論萌芽初探/張岳
論中國新生代電影的後現代特徵/羅顯勇
從格里菲斯《殘花淚》說起/顧倩
宣傳、娛樂和文化/閻立峰
——中國影視傳播的功能類型與功能博弈
影視藝術的審美職能與特性/黃俊傑
從創意產業的角度看電影市場/劉藩
——尋找增強我國電影國際競爭力的市場路徑
電視研究
中國電視談話節目的本土文化特色/胡辛郭敏秀彭紅平
試論西方“電視文化”研究的三種範式/易前良
——在文化研究的視野中加以考察
大眾傳媒娛樂化:歷史淵源和現實需求/李建秋魏波
論模式的突破與文化意蘊的彰顯/孔朝蓬
——近年來東北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反思
透視電視“學術明星化”現象/陳尚榮許秀銀
《百家講壇》現象研究/葉勤
——對電視媒體的文化生產機制的反思
方言新聞:“故事化”傳播與呈現/武新宏
藝術表達與文化工業:中國紀錄片的熱和冷/張同道
“美、真、善”的此消彼長/劉廣宇魏世平
——新時期紀錄片創作本質訴求的位移
作為“存在之思”的紀錄片/趙劍
——兼論紀錄片的關係性真實
解析《遠祖之謎》/何曉燕
美劇流行的元素探析/黃鐘軍
反特類型劇的敘事超越/俞潔
——《數風流人物》的敘事話語與意識形態考察
電視藝術的審美生成/曲茹
論網路媒介與社會文化整厶/夏光富
數字音樂在數字娛樂中的重要作用/汪月波
向本體逼近:動畫藝術的品格探查/段運冬
論MTV/MV對當代青少年觀眾的影響/張曉慧
遙想十年前的1998年,面對全國高校影視教育的迅速發展,亟需集合力量以推進影視學科的建設,於是我們聯合關係密切的幾所兄弟院校,組織了籌備組,進行了認真商討,起草了相關檔案,攜手向中國高教學會申請創辦中國高校影視教育研究會,並如願獲得了批准。由此,開始了中國影視教育研究會(後規範名稱為: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的起步。從此,同道者同心同德,無怨無悔,跋涉至今,迎來了今年的第十屆年會。
回頭望去,匯聚在這一學術集體中近百所高校,數百位同行,由篳路藍縷,開疆拓土,到創造佳績,培育英才,十年間為國家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
細細數來,家珍疊現:似可概括為“起點高”、“中腰壯”、“縱深廣”。
先說“起點高”,第一、二屆年會可以為證。
第一屆:1998年5月,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支持下,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西南師範大學、山東師範大學、貴州師範大學等學校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中國高教影視教育研討會,商討建立研究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會議認定:電影和電視是19世紀以來人類最富有想像力的發明。今天,誰也無法否認它已經對人類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影視教育已深入中國高校,成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