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緒公

元緒公

元緒公:龜在古代,可謂至榮至貴。《史記·龜策列傳》說:“龜者,天下之寶也。”從行龜卜,設龜官,掌龜應印,佩龜袋,立龜碑,甚至戴龜帽,取龜名等等,說明對龜的崇拜程度之深了。此後,“元緒公”又是烏龜的雅號了。”捕龜人就把在途中聽到烏龜和桑樹的對話告訴了孫權,孫權就命令砍倒了大桑樹並運來做柴薪,一刻兒就把龜煮爛了。諸葛恪伐魏敗歸後也曾駐紮柴桑,亦不知是因其泄露天機致千年靈龜受湯鑊之難,而自己終了也逃不過身死族滅的下場,從柴桑回到南京後,諸葛恪被吳王孫亮授命權臣孫峻以謀反罪設計誅殺,並夷滅三族。

何謂“元緒”

在民國的五四時期,著名學者林紓曾從文化保守主義的立場出發,反對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提倡白話文學。他創作了一篇小說《妖夢》,惡毒攻擊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小說寫一白話學堂,到處充滿鬼影。校長元緒是白話文學的積極提倡者,學校門口貼著一幅對聯:“《紅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歐陽修韓愈是什麼東西”。其中,白話學堂的校長“元緒”是影射當時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的,這已為世所公認。那么,“元緒”僅僅是從“元培”二字衍化而來的嗎?“元緒”又是什麼意思呢?

偶然翻閱明代周楫的《西湖二集》,在第32卷中,有一段關於“元緒”的記述,略曰:

吳國諸葛恪博學。

“元緒公”考

民國演義小說,喜用“元緒公”一詞,“綠帽子”。小子素有考據癖,翻檢史書、辭典還真有所得,原來也是有典故的,出自南朝劉宋人劉敬叔的《異苑》中一則故事,其書皆言神怪之事,詞旨簡澹,故事原文為:

“吳孫權時,永康縣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束之以歸。龜便言曰:“游不量時,為君所得。”人甚怪之,擔出欲上吳王。夜泊越里,纜舟於大桑樹。宵中樹忽呼龜曰:“勞乎元緒,奚事爾耶?”龜曰:“我被拘系,方見烹鑊。雖然,盡南山之樵不能潰我。”樹曰:“諸葛元遜博識,必致相苦。今求如我之徒,計從安簿?”龜曰:“子明無多辭,禍將及爾。”樹寂而止。既至建業,權命煮之,焚柴萬車,語猶如故。諸葛恪曰:“燃以老桑樹乃熟。”獻者乃說龜樹共言,權使人伐桑樹煮之,龜乃立爛。今烹龜猶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龜為元緒。”(譯成白話文就是):

“東吳孫權時,有人在浙江永康縣山里捉到一隻大烏龜,就把它綑紮起來帶回家,這時,大烏龜突然開口說話:“出來的不是時候,被你捉住了。”那人很奇怪,便坐船準備將龜送給孫權,夜裡將船系在江邊的大桑樹下停宿,半夜聽見大桑樹對大烏龜說:“受苦了元緒公,你怎么會成這樣?”大烏龜說:“我被人抓住了,馬上就要被人煮了吃,但不要緊,他們即使燒盡南山上所有的柴火來煮我也不能把我煮爛”桑樹說:“聽說朝廷中有個叫諸葛元遜的人知識豐富,一定會要你命的,如果用我們這些大桑樹來煮你,那你怎么辦?”大烏龜說 “子明,你不要再多說了,恐怕你也逃不了這場大禍”,桑樹就沉默不語了,到了南京,大烏龜被送到了孫權那兒,果然燒了很多柴還是煮不爛。諸葛恪就說:“用老桑樹煮一定可以熟。”捕龜人就把在途中聽到烏龜和桑樹的對話告訴了孫權,孫權就命令砍倒了大桑樹並運來做柴薪,一刻兒就把龜煮爛了。現在人煮烏龜多用桑樹,老百姓就把烏龜稱作元緒。”

諸葛恪就是諸葛元遜,是諸葛亮大哥諸葛瑾的兒子,也算是東吳名士,《三國志》有傳,說他:“少有才名,發藻岐嶷,辯論應機,莫與為對。”

讀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東吳有個地名叫“柴桑”,地點就在鄱陽湖邊,即今九江附近,為周瑜練兵之地。都督周瑜也死在柴桑,諸葛亮就是到柴桑弔喪的。以桑樹為柴是為“柴桑”,不知道這個地名和這個故事有什麼關係。諸葛恪伐魏敗歸後也曾駐紮柴桑,亦不知是因其泄露天機致千年靈龜受湯鑊之難,而自己終了也逃不過身死族滅的下場,從柴桑回到南京後,諸葛恪被吳王孫亮授命權臣孫峻以謀反罪設計誅殺,並夷滅三族。

元緒公元緒公

龜是長壽的、富貴的象徵。在人們的心目中,龜是至高無上的,誰不願長壽和富貴呢!而“桑”與“喪”諧音,栽在門前有望門傷之忌,生怕擋住福壽之路。逢凶化吉、祈求富貴是人們的心理願望,猶如過年貼倒福的道理一樣的。所以在古代,龜桑相剋,人家門前一般忌栽桑樹。

同義詞

含義與同尖老殼相同,即老婆偷人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