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光譜簡介
不同的原子的顏色是不同的。不同元素的光譜不一樣,也就是他們吸收和跳變躍級釋放出的光的波長不一樣,因此也產生了顏色的差別。
如果物質是以單原子的形式而存在,關鍵看該原子的電子激發能了。如果在可見光的某個範圍內,並且吸收某一部分光線,那它就顯剩下的部分的光線的顏色。如該原子的電子激發能非常低,可以吸收任意的光線,該原子就是黑色的,如果該原子的電子激發能非常高。不能吸收任何光線,它就是白色的。如果它能吸收短波部分的光線,那它就是紅色或黃色的。
具體的元素光譜:紅色代表硫元素,藍色代表氧元素,而綠色代表氫元素。
燃燒所發出的光色根據不同的元素髮出不同的光譜,每一種元素燃燒時都發出多條光譜,這種光通過三梭鏡或光柵後會在屏障上顯現出多條亮線,也就是說只發出有限的幾種頻率的光,這就是這種元素的光譜。其中會有一條或幾條最亮的線,這幾條最亮的線決定了在人眼中所看到的顏色。
順便說一句,連續光譜的光線在通過含某種元素的氣體時在光譜帶上會出現多條暗線,這些暗線剛好與這種元素的光譜線位置相同,強度剛好相反,(光譜線越強的位置暗線越明顯)這就是元素的吸收光譜。天文學家就是利用吸收光譜來查明遙遠的恆星大氣和星雲中所含的元素,觀察恆星紅移或藍移也要利用吸收光譜。
觀察固態或液態物質的原子光譜,可以把它們放到煤氣燈的火焰或電弧中去燒,使它們氣化後發光,就可以從分光鏡中看到它們的明線光譜.
實驗證明
原子不同,發射的明線光譜也不同,每種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的明線光譜.彩圖7就是幾種元素的明線光譜.每種原子只能發出具有本身特徵的某些波長的光,因此,明線光譜的譜線叫做原子的特徵譜線.利用原子的特徵譜線可以鑑別物質和研究原子的結構.
吸收光譜高溫物體發出的白光(其中包含連續分布的一切波長的光)通過物質時,某些波長的光被物質吸收後產生的光譜,叫做吸收光譜。例如,讓弧光燈發出的白光通過溫度較低的鈉氣(在酒精燈的燈心上放一些食鹽,食鹽受熱分解就會產生鈉氣),然後用分光鏡來觀察,就會看到在連續光譜的背景中有兩條挨得很近的暗線(見彩圖8.分光鏡的分辨本領不夠高時,只能看見一條暗線).這就是鈉原子的吸收光譜.值得注意的是,各種原子的吸收光譜中的每一條暗線都跟該種原子的發射光譜中的一條明線相對應.這表明,低溫氣體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這種原子在高溫時發出的光.因此,吸收光譜中的譜線(暗線),也是原子的特徵譜線,只是通常在吸收光譜中看到的特徵譜線比明線光譜中的少.
光譜分析由於每種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徵譜線,因此可以根據光譜來鑑別物質和確定它的化學組成.這種方法叫做光譜分析.做光譜分析時,可以利用發射光譜,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譜.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非常靈敏而且迅速.某種元素在物質中的含量達10-10克,就可以從光譜中發現它的特徵譜線,因而能夠把它檢查出來.光譜分析在科學技術中有廣泛的套用.例如,在檢查半導體材料矽和鍺是不是達到了高純度的要求時,就要用到光譜分析.在歷史上,光譜分析還幫助人們發現了許多新元素.例如,銣和銫就是從光譜中看到了以前所不知道的特徵譜線而被發現的.光譜分析對於研究天體的化學組成也很有用.十九世紀初,在研究太陽光譜時,發現它的連續光譜中有許多暗線.最初不知道這些暗線是怎樣形成的,後來人們了解了吸收光譜的成因,才知道這是太陽內部發出的強光經過溫度比較低的太陽大氣層時產生的吸收光譜.仔細分析這些暗線,把它跟各種原子的特徵譜線對照,人們就知道了太陽大氣層中含有氫、氦、氮、碳、氧、鐵、鎂、矽、鈣、鈉等幾十種元素.
複色光經過色散系統分光後按波長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圖案,如太陽光經過分光後形成按紅橙黃綠藍靛紫次序連續分布的彩色光譜.有關光譜的結構,發生機制,性質及其在科學研究、生產實踐中的套用已經累積了很豐富的知識並且構成了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光譜學.光譜學的套用非常廣泛,每種原子都有其獨特的光譜,猶如人們的“指紋”一樣各不相同.它們按一定規律形成若干光譜線系.原子光譜線系的性質與原子結構是緊密相聯的,是研究原子結構的重要依據.套用光譜學的原理和實驗方法可以進行光譜分析,每一種元素都有它特有的標識譜線,把某種物質所生成的明線光譜和已知元素的標識譜線進行比較就可以知道這些物質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用光譜不僅能定性分析物質的化學成分,而且能確定元素含量的多少.光譜分析方法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在地質勘探中利用光譜分析就可以檢驗礦石里所含微量的貴重金屬、稀有元素或放射性元素等.用光譜分析速度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可以用光譜分析研究天體的化學成分以及校定長度的標準原器等.
複色光經過色散系統(如稜鏡、光柵)分光後,按波長(或頻率)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圖案。例如,太陽光經過三稜鏡後形成按紅、橙、黃、綠、藍、靛、紫次序連續分布的彩色光譜。紅色到紫 色,相應于波長由7,700—3,900埃的區域,是為人眼所能感覺的可見部分。紅端之外為波長更長的紅外光,紫端之外則為波長更短的紫外光,都不能為肉眼所覺察,但能用儀器記錄。
因此,按波長區域不同,光譜可分為紅外光譜、可見光譜和紫外光譜;按產生的本質不同,可分為原子光譜、分子光譜;按產生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發射光譜、吸收光譜和散射光譜;按光譜表觀形態不同,可分為線光譜、帶光譜和連續光譜。
量子力學中稱為“自鏇”的量有時被認為所有物理量中最“量子力學”的。這樣,我們對之稍微多加注意是明智的。什麼是自鏇?它本質上是粒子鏇轉的度量。“自鏇”這個術語暗示某種像板球或棒球自鏇的東西。讓我們回憶一下角動量的概念,正如能量和動量一樣,它是守恆的只要物體不受摩擦力或其他力的干擾,它的角動量就不隨時間改變。量子力學的自鏇的確是如此,但是我們這裡開心的是單獨粒子的“自鏇”,而不是大量的單獨粒子圍繞著它們共同質心的軌道運動(這正是板球的情形)。物理學的一個顯著事實是,自然中發現的大多數粒子在這種意義下的確是在“自鏇”,每種粒子都有自己固有的自鏇的大小8。然而,正如下面要看到的,單獨量子力學粒子的自鏇有一種我們絕不能從自鏇著的板球等等的經驗所能預料到的某種特殊的性質。
首先,對於每一特殊類型的粒子,其自鏇的大小總是一樣的。只有自鏇的軸的方向可以(以一種我們就要講到的非常奇怪的方式)改變。這和板球的情形形成全然的對比,板球可依出球方式的不同具有任意大小任意方向的自鏇,對於質子,中子,電子,自鏇大小是原先允許的一個原子的量子化的角動量的最小正值的一半。
每一個粒子都不自鏇的對象不允許有這個角動量值。它只能是由自鏇為粒子自身的固有的性質而引起的(也就是說,不是因為它的“部分”圍繞某種中心的公轉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