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道教術語]

元氣[道教術語]

.中國道家哲學術語。構成萬物的原始物質。 【出處】始見於先秦哲學著作《鶡冠子》。 元氣論,中國古人關於構成生命與自然的基本物質觀念。 元是開始的意思,也就是說元氣是萬事萬物的根源。 元氣論是最重要的中國傳統宇宙觀之一,其發源早,流傳長久,影響廣泛而深入。 自上古產生氣論思想之後,歷經漢唐宋元明清各代而長久不衰;而且經歷代思想家對元氣論不斷發揮引申,使得元氣論思想內容不斷豐富,日趨嚴密。 元氣論宇宙觀的思想內容,既可以反映出其哲學立場,也可以顯示出其思維水平。 事實上,元氣論宇宙觀不僅具有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而且滲透到了中國古代科學認識的諸多領域,成為中國古代說明理解各種自然現象的思想工具。 先秦和西漢時期有不少涉氣的著作 如《老子》、《列子》、《莊子》、《管子》、《鶡冠子 》、《荀子》、《淮南子》、《黃帝內經》等 , 都是道家著作或與道家有關的著作。

基本信息

元氣釋義

“元氣”,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始見於先秦哲學著作《鶡冠子》。元,通“原”,“始也”(《說文》),指天地萬物之本原。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元氣學說是人們認識自然的世界觀,其產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於戰因時期宋鈃、尹文的“心氣說”(即“氣一元論”),發展於東漢末年王充的“元氣自然論”及北宋張載所倡之“元氣本體論”。元氣學說以元氣作為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以元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發展、變化、消亡等現象。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並對自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元氣學說作為一種自然觀,是對整個物質世界的總體認識。因為人的生命活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故元氣學說在對人地萬物的生成和各種自然現象作唯物主義解釋的同時,還對人類生命的起源以及有關生理現象提出了樸素的見解。基於元氣學說的對人類生命的認識,即是“元氣論”。元氣論對中醫學、氣功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詞目

元氣

拼音

yuán qì

釋義

元炁

1.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

2.泛指宇宙自然之氣。

3.指人的精神,精氣。

4.指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5.中醫學名詞。

6.中國哲學術語。構成萬物的原始物質。

出處

始見於先秦哲學著作。1、《鶡冠子·泰錄》:“天地成於元氣,萬物成於天地”;

2、《論衡》:“元氣未分,渾沌為一” ,“萬物之生,皆稟元氣”;

3、《白虎通義·天地》:“天地者,元氣之所生,萬物之祖也”。

4、唐代柳宗元提出“龐昧革化,惟元氣存”;

5、明代王廷相稱“天地未判,元氣混沌,清虛無間,造化六元機也”,均為對先秦元氣說的繼承與發展。

延伸解釋

元炁 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後天水谷精氣和自然清氣結合而成陰氣(精、血、津、液)與陽氣(衛氣、宗氣、營氣、臟腑之氣、經脈之氣),“氣聚則生,氣壯則康、氣衰則弱,氣散則亡”。“氣聚則塞,氣散則通”。陰氣主物質,陽氣主功能,陰陽二氣相互轉化,《辭海》:“元氣 ,亦稱‘原氣’,指人體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與活動能力”,現代醫學所稱人體新陳代謝。

元炁 具體到現代醫學的概念,可細化為思維反應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氣順暢,氣色良好聲音亮。

網路用語

“元氣” 在日文漢字中寫作“元気”,與中文通常所說的“元氣”含義稍用不同,“元気” 意為“健康”,大概可以理解成“活潑的、活力的、幹勁十足的”。“元氣(氣)”是個大錯誤,世界上沒有“元氣”這個東西,只有元炁。炁、氣的字義是不同的,許多不懂中國古文化,尤其不懂中國“古養生文化”的人,都將“炁”字寫成“氣”字,在他們(包括許多編字典、詞典的人)頭腦里“炁”、“氣”的字義分辨不清。

元氣論元氣

中國古代樸素的“元氣論”認為“元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最本質、最原始的要素,其源頭可認為是老子的“道” 。按照元氣論,萬物的產生、滅亡和發展變化都是元氣循“道”(即自然規律)而運動的結果,氣為萬物之精微,完全連續而無處不在。氣聚而成形,變為有形色的實物,氣散則復歸於太虛,表現為實物的消亡。——北宋張載雲

道家修煉中,元氣是人體的生命活動的根本能量,也是生命根本的所在,所以元氣本質上支持者生命的存在,沒有元氣,就沒有生命。故《莊子》一書中,提到"氣聚則生,氣散則死".道教修煉,追求長生,其實關鍵就在於這個"元氣”。

一個人的一生,在其誕生伊始,其的元炁 量是最為強大的,也是最足的,這時候,如果懂得修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超脫生死的限制,而隨著形體的不斷發展,元氣,一方面供應著身體生長的需要,同時,不斷的人體活動也是耗散元氣的途徑,而到了最後生命將終之時,人體內的元氣終於耗盡,身死如燈滅。所以說元氣的多少,關係著生命的長短,生死雖然符合自然之理,但是不斷的修煉,不斷的累積,長生可期矣。

7招恢復元炁

一、兩人互背

慢性疲勞容易出現腰背酸痛,長時間坐著辦公,很容易出現以上症狀,那么加強對背肌的鍛鍊就有助於緩解以上症狀,其方法有多種,現介紹一種較理想的方法--兩人互背法。做法:二人靠背,兩臂相挽,一人將對方背起,慢慢彎腰,然後對方也按此法背起前者,反覆多次,這樣可使周身血液循環加快,消除因久坐造成的腰部疾勞或疼痛感。

二、濕毛巾敷腦後

當你感到疲勞時,將毛巾用冷水浸後冬季用熱水擰乾,放於小腦上枕骨左右兩側,兩側可同時冷敷或左右交替敷,毛巾重複浸水次數,每次進行3分鐘左右。能醒腦,提高反應和思維能力,對高血壓引起的頭暈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三、打哈欠

大腦勞累過度,氧氣供給不足,人常出現頭脹、思維下降,如張開嘴打哈欠,就等於進行了深呼吸,這有助於促進腦細胞重新活躍起來,打哈欠後再施以頭部按摩,效果會更佳。

四、挺胸彎腰

站立時先深深吸一口氣,然後挺起胸膛,接著呼氣並向前屈身彎腰,做10—20次,每天做2—3次。不僅能鬆弛頸背肌肉,還可增強肺活量。

五、全身搖擺

身體直立,向上舉起雙臂也可以兩臂自然下垂,然後雙肩放鬆,使全身癱軟般地左右搖擺,可以站著做,也可以坐著做,每次3—5分鐘,做時雙目輕閉,口自然微張,自我感覺舒適為好,可解除周身疲勞和減輕腰背疼痛。

六、眼保健指壓法

雙目輕閉,用中指按住上眼瞼向上輕提,連做3次,再用中指將下眼窩向下按3次。做完後,用左右手的中指,從左右外眼角向太陽穴按去,經太陽穴再向耳邊按去,反覆3—4次。最後閉上雙眼,用中指輕按10秒鐘即可。這是你會覺得眼睛的疲勞感能立刻消除。

七、穴位按揉抗瞌睡

當你出現打瞌睡時,可反覆揉摩中沖穴中指尖正中,左右手交替按揉,出現疼痛感時,便可逐漸擺脫瞌睡的糾纏。另一方法是:當昏昏欲睡時,用中指或鉛筆端扣打左右眉毛中間處,連扣2—3分鐘,也有上述效果,還可消除眼睛疲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