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科名:細蛾科科拉丁名:Gracillariidae
種名:元寶機細蛾
種拉丁名:Caloptillia(Caloptilia)dentataLiuetYuan
國內分布:北京
形態特徵
成蟲分夏型與越冬型。夏型:體長4-4.6mm。頭頂鱗毛長,頭扁平;顏面被鱗片,光滑,顏面杏黃色;複眼大,黑色;下唇須黃色,細長彎曲,端部褐色;觸角長過身體,背面褐色,節間及腹面黃色;胸部黑褐,腹部背面灰褐,腹部腹面黃白。前翅狹長,由黑、褐、黃、白色鱗片組成,中部在Cu脈以上有1個金黃色三角形大班,整個Cu脈以下為黃褐色,翅端都綠毛長,黃褐色。後翅灰褐,披針形,緣毛長,灰色。中足腿節和胚節黑褐色,附節白色,冬節端都有黑色環;後足黃白色,腿節端半部有1個大禍斑,每附節端部也有黑褐色環。越冬型:體稍大,體長4.7—4.9mm,體色較深,頭頂鱗毛金黃色,顏面黃色至黃褐色;下唇須黃褐色,雜有較多的黑褐色鱗毛。前規黑褐色,三角形斑土黃色,不如夏型的鮮艷;班中常加雜較多的黑褐色鱗片,前、中足附節黃褐色,少有黃白色,並加雜有較多的黑褐色鱗片。幼蟲幼齡時潛葉,體長0.7—1.4mm;頭寬0.18mm,體扁平,乳白色,半透明;頭前端黃褐色,前胸比頭寬,胸足不發達。老齡時卷葉,體長6.0—7.7mm,頭寬0.68mrn。體圓筒形,乳黃色;單眼每側3對,黑褐色;胸足發達,腹足3對,趾鉤單序缺環。蛹長5.smm左右,寬1.03mm,背面黃褐色,有許多均勻的黑褐色顆粒狀突起,腹面淡黃綠色;複眼大,赤紅;從側面觀頭頂有1個鳥啼狀突起;觸角長過腹部末端。生物學特性
在北京1年發生3-4代,以成蟲在草叢根際越冬。翌年4月上旬元寶楓展葉時成蟲上樹產卵,卵一般產在葉主脈附近,每葉片1—3粒,個別5—6粒。4月中旬幼齡幼蟲潛葉危害,4月下旬為幼蟲潛葉盛期。潛道線狀,寬不過lmm,先由主脈伸向葉緣,然後沿葉綠伸到葉尖,幼蟲食去葉尖部分葉肉後脫皮、鑽出潛道,進行卷葉危害;4月下旬始見幼蟲卷葉,5月上旬為幼蟲卷葉盛期;老熟幼蟲從卷葉內咬孔鑽出,在葉背作白色薄雖化蛹,極少在元寶楓翅果及地面雜草上化蛹。5月中旬為化蛹盛期,且始見第一代成蟲,成蟲羽化時從英一端爬出,蝸殼一半留在革內。成蟲喜食花蜜、糖水以補充營養,白天潛伏草叢,棲息時傾斜呈“坐”狀,成蟲很活潑,稍一驚動,即在草叢鑽行或呈螺旋式飛舞。5月下旬為第一代成蟲盛期,第二代在7月中旬,第三代在9月中旬,第四代在10月中旬。全年以第二代發生數量最多,危害最重,第三代次之,第四代最少。成蟲主要在雜草叢根際附近棲息越冬。特別是在林緣及林窗(林中空隙)具有荊條等灌木下的深草叢中,附近又有野菊花等顯花植物的複雜環境裡越冬成蟲更多,故面向林窗及林緣木比林內木受害嚴重。據不同地形地勢的調查:陰坡受害較陽坡為重。陰坡卷葉率達51.4%,陽坡為用.6%;坡下部較坡上部受害重,下部卷葉率達55.3%,上部為28.6%。但各坡向的樹冠方位,對元寶楓細蛾的發生沒有顯著影響。天敵種類很多,已知有小繭蜂科1種,羽角姬小蜂科1種,蚜小蜂科1種,無後緣姬小蜂科2種;另外還有螞蟻、蜘蛛。其中無後緣姬小蜂為優勢種,數量多,作用大;主要以幼蟲在細蛾英內蛹殼中越冬,翌年4月中才大量化蛹,4月底成蟲才大量羽化,這為保護利用這些天敵,合理使用化學農藥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防治方法
1.冬季在林地、苗圃和果園清掃落葉,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蛹和成蟲。如遇天敵昆蟲寄生率高的林地,也可將掃集的落葉於早春撒到寄生率低的林地。2.化學藥劑防治一般年份第一代細蛾幼蟲潛葉期較整齊,可抓住初孵幼蟲這個關鍵時機,噴灑50%殺螺松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對硫磷乳油2000信液,或敘%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馬拉松乳油1000—2000倍液。
3.成由出現期,可設黑光燈誘殺。或在集中連片的林地、果園,施放“741”插管煙霧劑,用藥量7.5—10.5kg/ha,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4.保護和利用天敵細蛾有多種天敵,捕食性的有胡蜂、食蚜虹、瓢蟲等,均能捕食幼蟲和蛹;寄生性的有跳小蜂、小英蜂、姬蜂、桿狀細菌等,能寄生幼蟲、蛹。如利用金紋細蛾桃小蜂防治第三代金紋細蛾,寄生率高達50%。由此可見,利用天敵昆蟲防治細蛾是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