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子哲

元子哲

元子哲(718年-770年),字子晰,號東山,河南羅山縣(今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人,唐朝官員,天寶年間進士,崇仁知縣。

人物生平

元子哲(718年-770年),字子晰,號東山,河南羅山縣(今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人。唐朝官員。經歷玄宗,肅宗及代宗三朝,天寶年間進士,唐永泰二年大曆元年(766)任崇仁知縣。卒於大曆五年(770)。在職四年間政績卓出奉公執法,為各縣之最,深受百姓愛戴,當日仁民愛物之心,遍灑於閭閻,合邑士民如喪考妣然。邑志載:大曆五年(770)尚書考察功績,朝廷下達命令為建祠立碑時任撫州刺史顏真卿為其所書(元子哲遺愛碑)。因為兵荒馬亂,道路梗塞,無法回故里,所以居家於崇仁縣衙後面的米倉巷。安葬於縣衙公堂後西。繼建鳴琴閣,於城隍廟左。後有,明弘治崇仁縣令葉公天爵,素知子哲澤民之恵,將生前十四德銘之於坊,於表揚,於市使沒世不忘,併合邑黎庶沐其惠愛,不忍子哲之深仁厚澤淹沒,聯名呈請題準神位,永遠享祀學宮名宦祠內,春秋祭祀以酬子哲之深仁也!自是宰茲土者,如郭公孝思,馬公一德類,皆勒石鐫文,贈詩作賦,以憑弔其芳跡,至今崇祀名宦,猶得仰餘光焉。

歷史記載

《欽定四庫全書》,江西通志卷六十二,名宦六,撫州府記載:元子晢,大曆五年令崇仁,有恵澤民,為立遺愛碑,太守顏真卿記之。

《浯瀯元氏族譜》載:

《子哲公名宦傳》

唐元子哲河南汝寧信陽羅山縣人,唐代宗元年由進士令崇仁,治行循良為諸邑最,大曆五年尚書考功,符下崇仁,為建祠立碑於縣南五步,魯公顏真卿為書,緣兵荒未歸,遂家於崇衙後之米倉巷,歿葬公廳後西。宏治十二年冬,縣今葉公天爵,勒公十四德於坊,詠以詩現祀名宦。

邑志記載縣南五步有公遺愛碑,時刺史顏魯公真卿先生為之書《元子哲遺愛碑》,繼建鳴琴閣於城隍廟左,縣尹葉公孟齊先生書十四德以坊祠後。吳聘君康齊先生(吳與弼) 序元家橋村元氏譜序並贈楹聯云:“四朝文物米倉巷,百世根基浯瀯橋”。

縣尹葉公孟齊先生(葉天爵)為明宏治(1488~1505)間任崇仁縣知縣。

《浯瀯元氏重修族譜序》由吳與弼書於明景泰辛未十一月,並詩暨賀祠聯:四朝文物米倉巷,百世根基浯瀯橋。此譜序收錄於《四庫全書》,康齋集卷九序,《吳營橋元氏族譜序》

《本邑縣署西子哲公墓碑文並詩》

予尹鰲溪,接元氏衣冠,恂恂多古道。因熟知其始祖子哲先生,唐大曆中為崇仁令,舉循良第一,事載郡邑志中,後以兵戈梗道遂家以崇,卒葬縣署之廳西。予心艷之,以未獲展禮為憾。壬午之秋,奉檄攝崇邑務,祝厘謁聖,次循行衙署西北隅,蒼藤掩蓋,老樹婆娑,磚封石衛,公之墓巋然獨存,載崇樂二邑裔孫重刊嗟嗟,名鄉碩輔,馬鬛牛眠當其盛也!豐碑屹屹,華表森森,翠柏留雲,喬松蔽日,樵夫牧豎,數十里之外,裹足不敢入,一旦市朝變,易陵谷迀移,其犁為田,而踐為壞者,不知幾何,幸有一二存,亦不過作,狐狸之窟,荊棘之叢,梨花無主,麥飯誰供?又孰能如公,遙遙千百載後,英風常在,古冢常新,崇樂裔孫,春秋澆奠,使聞之者興起,而見之者,徘徊不忍去也!耶!爰薙草茭蕪,捐資修整,以識嚮往,且系以詩:“廳西牆角掩孤墳,絕勝羅池祀柳軒。鐵畫魯公鑄國是,金戈米巷阻家園。磚封尚有裔孫碣,樵採誰侵官廨藩 。仰止高山恩大曆,清風白月吊英魂。 ”皇清康熙四十一年壬午歲季冬月 吉旦 文林郎攝崇仁縣事知,樂安縣事郭孝思撰立。

邑候馬公並同入步前署,韻詩九首謁唐元公墓次前步郭長安韻:

才披國史欽先哲 ,旋覓磚封傍後軒 。紅蝕壁衣苔鎖徑 ,翠添石鐻碣沈園 。巴山有淚還沾臆 ,公廨何年忍觸藩。 盛德豐碑堪不朽, 剪荊憑弔慰幽魂 。

文林郎知崇仁縣事西湖馬一貞:

老樹婆娑何代植, 青幢紫蓋結層軒。一杯宿莾隣官署,千載賢候護寢園。卜吉豈誠忘故土 ,流芳何必定雄藩。臨風一話殘唐事 ,不為先生亦斷魂。

蘭陵龔如垣:

開元古塜欣瞻拜 ,祀柳何須別構軒 。表表令名留墓碣 ,稜稜俠骨塟官園。多情明月澄長夜, 無限清風拂短藩。 謾道兵戈違故里, 寶溪千戴仰芳魂 。

南屏馬廷相:

荒砌森森留古壙, 何須華表豎高軒。豐功令望傳金闕, 阻道芳蹤寄署園。 雲過墓門猶帶影 ,藤盤石碣漸成藩。 漫攜絮酒臨風灑, 薤露難招永夜魂。

錢塘龔皥:

巋然古墓依官舍, 桑樹童童似蓋軒 。不少令名鐫邑乘, 何須枯骨返家園 。開元有淚滴深禁 ,大曆無人振遠藩。 此夜月明思往事 ,臨風灑酒奠羈魂。

西冷馬廷楷:

華表歸何處 ,亭亭鶴駕軒。 一官在大曆 ,千載慕渠園。 老樹藤盤碣, 豐功廨作藩 。自來憑弔者, 誰與話忠魂 。

山陰錢鼐:

大曆河山成底事, 先生高冢獨軒軒。 名垂寶水標青史 ,家住巴山隔故園。古樹情深籠石碣 ,蒼藤歲久結籬藩 。興言往事添惆悵, 千載空留夜月魂 。

常林詹正言:謁墓之次,剪棘除荊,既和前詩,勒碑左方,以志景仰,因拉同人憇息下,蒼藤老樹風月俱研,幽浴文禽視聽皆適,不覺情隨境發,興藉杯傳,亦先生之靈有以啟之也,復得四韻為諸君子糠粃 。

老逐歡游愛景光 ,盆池拳石亦難忘。 縱非內史流觴地, 也似前賢掛劍傍。 耳逗鶯聲風斷續, 樹添雲影月蒼茫 。幕天席地杯傳急 ,造物能容我輩狂。

天涯無地不風光 ,席草茵花任徜徉。貸酒共傾明月下 ,敲詩屢和古墳旁。 枝搖宿鳥聲鳴咽 ,露滴飛螢看渺茫 。絕似昔年隨几杖, 城南小集興如狂。

猶記甲戍歲,近辰夫子設帳廣陵時,城南招飲宛如昨日事,故云 旹

皇清康熙五十七年寒食立

家族成員

祖父:元懷景

父親:元彥沖

妻子:鄒氏

兄弟:元子上(兄),元子長(弟)

兒子:長子麟徵,次子麟趾,幼子麟集

元彥沖 開元二十二年(734)任刺史開元二十二年自襄州刺史授二十六年移衛州刺史

元懷景,兩《唐書》無傳,據張說《唐故左庶子贈幽州都督元府君墓志銘》知道元懷景為武陵王元雄曾孫。開元十年(722)卒,贈幽州刺史。

《洛陽新獲七朝墓誌》貞元二年(786)六月三日唐元子長墓誌。

《秦晉豫新出土墓誌搜佚》唐元子長夫人李真墓誌。

元子上,某州參軍(從九品上)《彙編》開元465。

唐元子上妻鄭氏八娘墓誌(出自馬衡先生所拓本)

家族世系

魏獻帝拓跋鄰--聖武帝拓跋詰汾--神元帝拓跋力微--文帝拓跋沙漠汗--思帝拓跋弗--平文帝拓跋鬱律--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拓跋壽鳩——常山王拓跋遵——常山康王拓跋素——城陽宣王拓跋忠——城陽公元盛—濮陽王元順—武陵王元雄—武陵公元胄—武陵公元仁惠—武陵公元懷景—莫州刺史元彥沖—崇仁知縣元子哲

後世紀念

子哲原葬於崇仁縣衙後西,經歷史變遷,新中國成立後在崇仁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後世子孫將其遷於崇仁縣河上鎮元家村處,鳴琴閣經歷幾百年風霜後經修復依然立於子哲墓前,遺愛碑無存。

崇仁縣河上鎮元家橋元氏宗祠 崇仁縣河上鎮元家橋元氏宗祠
元氏宗祠 元氏宗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