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坊村

元坊村地處河北省平山縣西部深山區。已是立體生態農業村,開闢了石壩梯田糧林間作,環山水平溝植樹造林。

基本信息

元坊村

元坊村地處河北省平山縣西部深山區,距“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紅色聖地一西柏坡僅15公里,是一革命老區,保留著許多優良的革命傳統,成為中國人民大學等許多高校的社會實踐基地。改革開放初,元坊村還是太行山上的一個“山是和尚頭,下雨土石流,十種九不收,乾旱渴死牛”的貧瘠小村,人均收入僅為幾十元,而今的元坊村已是“山頂油松蓋帽,半山乾果繞腰,蘋果栽山腳,田間地埂花椒”的立體生態農業村,80%村民人均年收入為2500元左右,被譽為“太行明珠”。元坊村人民經過近20年的艱苦奮鬥,該村的生產與經營都得到了迅速發展。從生產來看,從1987年起,元坊村村民在黨支部的帶領下,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堅持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根據自然條件、地理空間植被及作物對生長要素需求的差異特點,進行間作套種,努力使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長期效益與短期效益形成內在統一機制,開闢了石壩梯田糧林間作,環山水平溝植樹造林。種植的果樹以蘋果樹為主,另有板栗樹、花椒樹等,共栽種22.7萬株,經濟林木已達3400多畝,占宜林山地的40%。從經營來看,為適應林果市場的規模化、專業化、科學化發展,解決農戶賣果難、技術不過關等問題,元坊村民在雙層經營體制基礎上,由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推動發展起來了“河北省平山縣元坊林果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整合服務資源、組織農戶入股、實行民主管理,建立了和社員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基本實現了雙贏。林果業已成為元坊村的經濟支柱,基本上實現了村民當初“既要讓山綠起來,又要讓人富起來”。元坊村有一定紅色旅遊資源,有“華北聯合大學”開赴晉察冀邊區辦學時的校部地址,其是第一個遷駐石家莊地區的黨的後方大學,還有八路軍129師指揮部和抗大二分校地址,賀龍居住地,聶榮臻居住地,等等。另有大量的紅色文化,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是曹火星於1943年在元坊創作。地質旅遊資源。元坊的石山主要由太古紀花崗片麻岩構成,而花崗片麻岩是世界是最古老的岩石,由於岩性複雜和岩層破碎使得山頂比較圓緩。山坡坡度為25度左右,宜於遊客攀登和採摘。建設林果業與旅遊業互動發展的生態旅遊村針對林果業和旅遊資源的現狀,元坊單獨發展某一方面都面臨很大困難,應將二者結合,統籌發展。[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