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來(1575~1630)明代曹洞宗僧。龍舒(安徽舒城)人,俗姓沙。又稱大艤,字無異。世稱博山禪師。十五歲禮拜五台山,參訪寶方寺無明慧經。閱景德傳燈錄而省悟,故隨慧經至玉山,且蒙其印可。明萬曆三十年(1602)隱於信州博山(江西省廣豐縣西南三十公里余)能仁寺,學侶雲集,蔚成叢林。歷住建州董岩寺、大仰寶林寺。天啟七年(1627),遷至鼓山,徒眾達數千之眾。崇禎二年(1629),主金陵天界寺。翌年九月示寂,享年五十六。其門人於博山建塔,另於香爐峰葬其衣缽。師一生高唱禪淨不二之旨,隨其求戒之學士大夫不下數萬人。遺有無異禪師廣錄三十五卷。[續燈存稿卷十一、五燈嚴統卷十六、高僧摘要卷四、續燈正統卷三十八、中國淨土教理史(望月信亨)]
詞語元來
yuán lái
1.當初;本來。 唐·張鷟 《遊仙窟》:“元來不見,他自尋常;無故相逢,卻交煩惱。” 唐·孫棨 《贈妓人王福娘》詩:“謾圖西子為妝樣, 西子元來未得如。”
2.來源,出處。 清·方苞 《書老子傳後》:“著其子焉,著其孫焉,著其孫之元來焉,於其子孫元來仍著其爵焉。”
3.表示發現原先不知的情況。 唐·方乾 《題贈李校書》詩:“卻是偶然行未到,元來有路上寥天。” 《古尊宿語錄》卷二十:“子細看時,元來青布幔里有人。” 元·耶律楚材 《萬松老人琴譜》詩:“元來底許真訊息,不在弦邊與指邊。” 清·洪升 《長生殿·覓魂》:“元來只隔著弱水三千, 溟渤風煙,在那麟鳳洲偏, 蓬閬山巔。”
4.謂追溯原由。《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元來甄監生二妾四婢,惟有春花是他新近寵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