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的氣場

儒的氣場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自修自勉、成功成事之道。大功業、大境界。本書從“修身”開始,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自省、克己、忠恕、慎獨、中庸、力行”為中心,形成了一套自我修養的理論,幫助人們修煉好德行、具備仁愛之心,從而在“內外兼修”中成就完美的氣場氛圍、凝聚強大的氣場能量,獲得幸福、快樂、健康、愛情以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和技巧。

內容簡介

秉儒家講學之風,關照中國文化主體
不躁進、不強求、不怨懟,自省、克己、忠恕、慎獨,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平和、謙卑、包容,具仁愛之心內外兼修,成就強大完美氣場。
仁愛、禮儀、智慧、誠信、寬恕、忠誠、孝悌,是為儒家之精髓。通過修己安人聚集能量,寡慾內省積蓄無量氣場。
修己安人聚集能量,寡慾內省積蓄無量心胸。怡養心性自我反省,才能通達順暢、圓融瀟灑。
學會克制,放下貪慾,時時進行自我反省,擁有一顆洞察世事之心,才能夠影響眾生,協調人際,利用博大氣場做到“平天下”。

作者簡介

杜大寧 學者,文化史專家。早年深受王國維、梁啓超等名家思想薰陶,治學嚴謹,主張以古典文學為基礎,以史哲結合為專業,以中國思想史、學術史、文化史為重點,研究孔子思想體系,頗有研究心得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重義輕利,氣場中的儒雅氣
1.別被當成重利小人
2.你重利則旁人遠離
3.舍利取義才有氣場
4.氣場講義要有度
5.明辨君子與小人
6.莫對小人講義
7.淡泊名利氣場無敵
8.氣場中的魚與熊掌
第二章
仁者愛人,用愛播撒氣場影響力
1.擁有一顆仁慈的氣場之心
2.仁愛就是影響力
3.獨愛己則氣場萎縮
4.博愛眾人則氣場膨脹
5.努力做一個仁者
6.用仁愛的力量提升氣場
7.不亂施仁愛之心
8.是非明則仁者氣場無敵
第三章
捨我其誰,自信壘就能量之基
1.人不自貴,眾亦賤之
2.自貴才能樹氣場
3.修補自卑心能量外溢
4.不因勞力而自輕
5.自信足氣場才有根基
6.氣場修煉靠自強不息
7.不因勞心而自喜
第四章
聖人德高,修身養德壯內心氣場
1.修德之氣場才能平天下
2.小人親無德之人
3.君子親德高者
4.氣場因德生好壞
5.有德的氣場才有正能量
6.用道德去教育影響人
7.德高影響力則強
第五章
王道之治,做氣場中的王者
1.練氣場要有治國眼界
2.能量霸氣更能提升氣場
3.修己安人聚集正能量
4.不忍為惡才能為君子
5.不吝嗇的氣場智慧
6.王道不是霸道
7.行王道則氣場為王
第六章
講禮尊儀,處世時的氣場禮儀
1.禮儀就是處世規矩
2.沒有規矩,氣場怎得圓滿
3.講禮,氣場才有影響力
4.尊儀,好儀表為氣場加分
5.為人處世不慍怒
6.有雅量才有氣場
7.氣場處世智慧——尊卑之序
第七章
民心得失,聚人脈的曠古真理
1.得民心者得氣場
2.失民意者失人氣
3.同憂同樂,四海來歸
4.重情人脈乃聚
5.人脈聚則氣場強
6.遠離小人能量來
7.結交賢者氣場旺
8.忠信待人則人脈無量
第八章
中庸為本,能量聚散守中道
1.謙遜是能量聚寶盆
2.修鍊氣場不走極端
3.適合才是能量中庸之道
4.不偏袒氣場牢守中道
5.偏聽則影響力全無
6.偏信則氣場頓失
7.走正道聚能量謂之中
8.按規則修氣場謂之庸
第九章
修身養性,寡慾內省方能氣場無量
1.靜坐修身修氣場
2.學會克制能量大漲
3.明理則影響力通達
4.自我反省彌補氣場不足
5.有氣量才能有能量
6.寡慾遠離負能量深淵
7.不放肆氣場無差池
8.修心養性無量氣場

文摘

氣場講義要有度
一個人的道德與修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人的道德高,修養高,氣場就高,這個人才有做大事的本領,才會有坦蕩寬闊的心胸。反之,那些道德低下,沒有修養的人,只會結交一些狐朋狗友,心胸也不寬闊,遇事也極不冷靜,自然也沒有什麼氣場可言,最終只能給生活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孔子非常看重朋友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他教育自己的學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結交一些只貪圖個人利益的朋友。 益者三友,真正的朋友,是正直的、誠實的、坦蕩的、剛正不阿的。只有這樣的朋友,才算得上朋友,也正是這樣的朋友,身上才有大氣場,才能將他人吸引在身邊。他的人格氣場不但影響你的人格氣場,還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
所以,在現代文明的社會裡,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如果與心術不正的“朋友”糾纏不清,那么自己也可能會陷入一個不辨東西的迷魂陣里,從而害人害己。氣場中的講義是現如今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義的氣節,絕非所謂的哥們義氣。做人不能盲目地講義氣,講義氣要分事情,不要一提到義氣就不顧一切。義氣是一種無窮的領域,又是一種犯罪的深淵。它不但是一種苦口的良藥,也是一種剛烈的毒品。
說起孔夫子的益友三者。人們都會想到在桃花盛開的季節里,在一個桃花絢爛的桃園裡,三個異姓男子舉杯結義的場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劉備正是以仁義號召天下,正是有了他的仁義存在,才成就了自己的一片江山。
諸葛亮也正是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仁義,才會義無反顧地追隨於他。孔夫子一直提倡我們結交的益友,也就是能夠完善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修養,豐富自己內涵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身上所蘊含的能量氣場才能不斷地影響身邊的人。
在眾多有關“義氣”的新聞中,不乏有男子為了講“義氣”幫朋友出氣的事。
小浩被朋友小傑送到醫院時,已經停止呼吸了。就在一個小時前,出於義氣,小浩來到朋友小傑上班的機械廠,準備“教訓”一下早上與小傑發生口角的羅權,在打鬥中,羅權用身上的一把水果刀刺中了小浩的胸口。
其實小傑與羅權之間並沒有什麼大的矛盾,只是發生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點小摩擦,但小傑卻認為,這是羅權故意找他的麻煩。故而糾合一幫朋友,教訓羅權,事情才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小傑與羅權本是一個車間的搬運工,當時是因為走在後面的小傑催促前面的羅權在搬運時快一些,羅權答道:“我就這么慢,怎么樣?”這句話讓小傑感覺很不舒服,於是小傑打電話叫來了中學時的同學,小浩、周某和曾某等三人,想一起“教訓”一下羅權。
到了中午下班的時候,當走到廠門口的羅權看到廠外的小傑等四人時,心裡很是害怕,於是就退回了廠內,但小傑他們並沒有罷休,而是追到廠里,把羅權帶到一個偏僻處扭打起來,羅權在情急之中,摸出隨身攜帶的一把手果刀,刺向了小浩,水果刀正中要害,等他們反應過來,把小浩送到醫院時,小浩已經停止了呼吸。
被刺死的小浩還不到22歲,平時在附近的小區當保全,而羅權則是和小浩差不多的年紀,平時也算是老實,話也不多。因為家裡窮,才到機械廠當搬運工。
小浩為所謂的哥們兒義氣斷送了自己的生命,真是得不償失呀。
在當今社會,倘若義氣沒有社會正義的依託,那么就有可能淪為“騙子的屏風,屠夫的幫手”,所以我們提倡的是見義勇為,而不是不講原則道德的“兩肋插刀”。他們原本有著大好青春,然而他們卻為了一種狹隘的小團體意識,為了所謂的“義氣”,害了別人同時也害了自己。
講義氣就如同成功離不開執著,但是,有很多人就是過於執著,最終導致失敗。義氣也是如此,人與人之間,講義氣也不可以過分。因為過分的義氣是不能永遠保持下去的,交情也不可以過於親密,因為親密的交往也不能保持永久不變。也就是說,無論什麼事都要講究一個“度”,如果我們能做到孔聖人所說的中庸,那么又將是一種高深的修養。
儒家所崇尚的是道義之交,說的則是想做君子的朋友就不能擁有小人自私自利的品格。要樹立起屬於自己的品格,這種品格讓你擁有獨特的氣場,這種氣場最終會吸引適合你的朋友,這些朋友才是真正對你有所幫助的朋友。有的時候,講義氣也要把握好尺度。義氣是反映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道德觀念,而不是一種無知和盲從,情感無基礎的衝動,是一種非理智的行為。
《蛇與農夫》的故事時時警示著我們,農夫出於一片好心救了一條凍僵了的蛇,而蛇卻在甦醒後反而咬了農夫一口。好心辦壞事也是一樣,幫助別人是出於好心,可是不講究方式方法的幫助人,有時不但不會對別人有幫助,還會使自己身受其害。上帝只會給人們自助的能力,但最終的結束卻操縱在自己的手中,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無論選擇的好與壞都只能由自己來承擔。
每個人的命運都和他內心的渴望有關聯,每個人的生活都會受到“內心的吸引力”的影響。而一個人的渴望往往就會伴隨著這個人的氣場表現出來,自己的命運由自己做主,不要為了一時的義氣而斷送了自己的一生。只要我們內心是妥帖的,安穩的,那么我們的精神氣場才能得到一定的淨化和升華。
儒家提倡的道義,就像是一把拐杖,總是在我們走入泥濘道路時第一時間出現在我們手裡。當我們失意、痛苦、受挫、無助時,真正講義的朋友總是堅定地站在我們的身後,就算我們窮困潦倒,他們也絕不會袖手旁觀。
有的人認為儒家的中庸就是不講原則,無所謂的折中,而其思想內涵是為人處世應該慎重,恰到好處,適可而止,這不但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氣場。有的時候,我們必須相信,氣場就是人生的指揮棒。
氣場修煉的儒家智慧
有這樣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其實,命運是氣場與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性格也只是它的產物,很多時候氣場決定了性格,而氣場才是命運的主宰者。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交友要交真誠、坦蕩、剛正不阿,沒有一絲諂媚之色的朋友,只有這樣的朋友,才能提升自身的人格。那種見風使舵,諂媚逢迎,溜須拍馬的朋友,就像是慢性毒藥,只會腐蝕心靈。很多的事情不是上蒼所能決定的,因為在很多的時候這些所發生的事情早已藏於你的心中或者是體內。所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氣場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序言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說明良好的個人修養是成就事業的前提。以孔子和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由“自省、克己、忠恕、慎獨、中庸、力行”為中心,形成一套自我修養的理論,使人們可以隨時了解和調整自身的思想,逐步對人格進行完善。
氣場來源於人的內心,是一個人“內外兼修”的華美碩果。它環繞在一個人的周圍,無形無跡,卻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有一種魔力氣場叫儒的氣場,用儒的思想來修身,以此提高自身的氣場,這是一個人思想水平和各種才幹技藝的集體“亮相”。
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指明個人的修養不僅是處世的條件,而且是成就事業的根本。修身不僅是儒家人生實踐的思想基礎,也是理解儒家思想的一把鑰匙。無論對誰,氣場都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能量,能夠讓人產生信賴和尊重的感覺。人內在的精神素養是氣場的靈魂,外在的精神風貌是氣場的七彩衣衫,內在氣場由內而外散發出來,在外在氣場的烘托下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好德行是氣場的基礎,而儒家提倡的仁愛是所有一切德行的基礎。仁愛之德就是我們所說的氣場,子曰:“德不孤,必有鄰。”真正仁愛之人,不需要向外宣揚自己的德行,氣場自然強大並得到眾人的擁戴。相反,一個人若不注重自身德行的修養,不僅會使自身的氣場變得虛弱,就算原來氣場再大,影響力也釋放不出來,最後卻只能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唯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能夠做到以“仁”待人,才是智者中的智者。
一個有著仁愛之心的人,他的強大氣場必然使其成為生活的主角。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出賣自己的人格、思想。其實,真正讓一個人成為大贏家的,往往是一顆仁愛之心。愛是搭建人與人之間的一座長橋,也是一種氣場,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力量。
另外,“和”是中國審美文化的精神,是儒家價值觀的終極目標,儒家智慧崇尚人和,和今天常被提起的人氣是一個道理。人氣旺的地方,做事很容易成功;人氣慘澹的地方,事事都難以順利。同樣,得到眾人擁護的人,人氣極高,氣場也就很旺,做事自然事事通達。
擁有強大的氣場,需要提高自身修養,修養要靠平時的積累,它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根基,需要優良的品質作為載體,需要勤勞刻苦、威武不屈的精神作為後盾。人與人之間,只要氣場近了,事就成了。儒家講仁最基本的一個要求就是從自身做起,只有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儒家修身思想,才能真正地掌握儒家智慧,才能對周圍的人和事產生強大的影響力。
本書從儒家思想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氣場對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告訴讀者如何用氣場獲得幸福、快樂、健康,以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從現在起,馬上通過儒家智慧修煉你的修養吧,讓自己的氣場變得強大,你就會成為人生的掌控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