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作者研究禮樂道德教化的結晶。作者認為今日之社會結構、經濟形態、生活環境、國民性格、價值觀念等,都不同於農業社會。傳統的道德規範,也漸漸失去其約束力,人們已茫茫然不知道德為何物。今日犯案之增多與道德禮范之淪喪,不無關係。
作者認為,我國數千年來的人文精神,絕不能讓它斷送在人類社會生活之中。否則便近乎禽獸。作者深感於傳統禮教和道德良心即將消失在我們的社會中,葚為憂慮,而且發覺一般人對倫理道德也缺乏信心,不敢談論,唯恐迂腐之議。然而,若不再去提倡保存我中華民族精神命脈,以及培養發展人類的仁心仁性,最終將消失怠盡,人人毫無反省覺識的道德心則一切教化將無從實行。故凡人類應行的,我們就應該去講,應該去做。禮樂教化是倫理道德的具體實踐,不講求禮樂教化,倫理道德就要落空。我們不能空談倫理道德,而把它視為言說上或理論上的事,倫理道德是要實行的、要見諸行為的。要見諸行為,便須由禮義規範作起。
我國素有“禮義之邦”的美譽,禮樂思想不僅是三代的核心,而且貫穿古今,成為中華文化最具體的表現。禮樂內涵深邃,是了解我中華文化根源的鑰匙。因此,對於儒家禮樂教化思想,作系統的研究,確有其必要性。作者在研究的基礎上得出了?個結論。①先秦儒家禮樂思想與中華文化道德,密不可分;②孔、孟、苟三聖對我國禮樂文化之貢獻,功垂萬世;⑧禮樂與道德有密切關係;④樂禮是實踐道德的門經;⑤禮樂能使道德意識普及化、道德規範具體化;⑥禮樂能調節情感與理性的均衡;⑦禮樂具有時代教育意義與價值。
全書論證充分,多維角度,是研究儒家學說的一本極好的參考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出版信息
台灣文津出版社1988年兒月出版,發行者:范惠美。